黃越頻
三年級下冊學習《描繪美麗的大自然》一課,正值百花怒放的季節,我想我們的信息技術課也可以美美的。孩子們對畫圖軟件有很高漲的熱情,畫圖時為偶爾發現形狀工具里邊的五角星可以為自己繪制美麗的宇宙提供幫助而手舞足蹈,為顏料桶可以一氣呵成的將整篇畫紙都涂滿顏色而驚訝,也為想畫人物卻畫出“怪物”而苦惱…….孩子們雖然有很多想法,但也缺乏畫圖思路。想畫宇宙星辰,卻還是只有五顏六色的天空;想畫嬉戲的孩童,卻只有兩個木頭人;想寫兩個文字表達主題,卻發現真的只有兩個文字。我在思考怎樣讓大多數孩子都能畫出滿意的作品。
一、畫圖初始化——找準上課重點
剛開始,我采用傳統方法,收集資源,給他們找來許多優秀大師作品,先讓同學們一起討論,找感興趣的角度互相交流優秀作品包含哪些必要條件,最后進行作圖。給他們的任務是:畫出你眼中的春天。一節課過后,同學們交上來的作品實在不多。時間不夠是大問題。一節課除了要評價討論還要講知識點,剩下繪圖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臨近下課時同學們都高呼時間不夠還沒有畫完。上好課,不僅僅要有資源、有交流,最終落在電腦屏幕上才是主要目標。
二、畫圖生活化——借物擴展畫圖思路
為了豐富教學,我選擇提前向美術老師請教,同時也在啟發學生思考畫什么的時候找實物做鋪墊,讓他們能聯想起現實世界所看到的景象。調整之后我不僅在引入激趣上加入了開滿花的盆栽,還將周末外出時刻意拍的照片跟孩子們分享,看到滿樹的玉蘭花在陽光下盛開,如瀑的小黃花沿著河岸順流而下,更親眼看到真實的菊花綻放在眼前,同學們心情好極了,思路也開了。我很適時的停住了我的講課,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孩子們創作。可想而知,這次交上來的作品就多的多了,收到39個作品,完成率百分之八十。上課就應該像這樣有效利用身邊的人力物力。
三、畫圖藝術化——跨學科提升繪畫格調
雖然這次孩子們的作品看似像模像樣,但細思后還是覺得有不可忽視的問題:圖畫內容單調,千篇一律小花小草。我似乎在無形中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了孩子們。我喜歡春天,喜歡花,所以在講課收集照片時都側重贊美花盛開的美景,但春天不僅有花有草,同樣也有大樹飛鳥,還有蜂蝶魚蟲,怎樣能面面俱到又能讓學生引起共鳴呢?我請教了前輩們,似乎都不太贊同上課“面面俱到”這個詞。
于是我去聽了一節音樂課。我們學校鼓勵老師們互相聽課,跨學科聽課。那是熊老師作為名師優師的一節展示課,豐富的經驗、美妙的語態再加上她的精心準備,即使過程中在課件使用上出現了一點故障也沒有影響到我們飽餐一頓視聽覺盛宴。我一直很喜歡上音樂課,覺得很優美,又能唱又能跳,開心極了。聯想我的課題《描繪美麗的大自然》,一首《春天在哪里》開始在我腦海徘徊。于是我嘗試在課堂引入中加入一首《春天在哪里》,讓孩子們在熟悉的歌聲中觀看照片,照片的選擇也更為寬泛,不僅有花有草,還有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也有高樓大廈夕陽余暉。讓孩子們在歌聲中喚起日常生活的體驗,適當的提問:“你知道春天來了嗎?從哪兒發現的?”“樹木有茂密有稀疏選擇什么工具好呢?”以此提問引出噴槍的用處,再利用學生使用填充工具時填漏的問題對填充工具使用方法進行鞏固。給予半小時作畫:畫出你眼中的春天。
四、畫圖有文化——利用古詩詞讓畫圖有內涵
其實有很多孩子紙上畫圖是很有想法的。考慮語文課上也在學習描寫春日的古詩《絕句》,孩子們有給詩配畫的基礎經驗,借助這一點,讓學生提前在紙上簡單繪畫、構思,結果對課上高效的完成作畫有很大的幫助。技術課也能有文化課的深韻,拋開傳統的對技術課程的機械化看法,抓住教科書設計時的那份刻意,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里,技術課與文化課以春天為交點,各自發散出獨有氣味,讓整個課堂快樂滿滿,情意綿綿。
作為教學引導者,我們為不同的學生篩選合適的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建構知識。教育事業如海應百川匯合,學科互助。
(作者單位:成都市華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