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潤泉
摘 要 應用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生長健壯、優質且高產的水稻品種,將高效性、安全性與生態性作為基礎,培育出無公害富硒水稻作物。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樹立正確觀念,積極采用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提升富硒水稻的產量與質量,將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富硒水稻產業的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 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20
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應該合理選擇品種,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嚴格控制栽培密度,合理使用富硒劑,確保無公害富硒水稻的栽培質量與產量,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水稻農作物。
1 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
1.1 合理選擇種植品種
為確保無公害富硒水稻的生產質量與產量,栽培前必須合理選擇適合的品種,按照富硒水稻的產地生態特點,選擇適應當地稻作區種植的雜交稻和常規稻的品種,并保證具有富硒能力。在此期間還需選擇具有抗逆性的水稻品種,如選用兩優培九等水稻品種,生產出優質的水稻,富硒能力很高,抗逆性較強,適合進行無公害富硒水稻的高產高效栽培,可在廣西桂南和中稻地區土壤肥力較高的稻田分別作早、中稻推廣種植。
1.2 做好種子處理工作
種子處理工作中,應使用沼液浸泡種子,培育水稻秧苗,全面提升種子的發芽率,并確保秧苗的抗寒性能。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加快播種之后的扎根速度,提升生長水平,確保操作的安全性與便捷性。1)先淘汰籽粒不飽滿與變質的種子,曬種1~2 d,增強種子的吸水性能與發芽性能。2)將種子設置在透氣性較為良好的編織袋內,留下充足的發芽空間,扎緊袋口的位置。3)清理其中的浮渣,在沼氣池水中浸泡12~14 h,取出后利用清水進行清洗,實現催芽工作,加快發芽速度。
1.3 做好整地工作
秧田與大田應該按照1∶10的比例設置,選擇表面平整且土壤肥沃的田塊,并確保具有良好的排灌性能。每667 m2設置腐熟有機肥1 500 kg,施加氮肥作為基肥。同時,做好秧田的消毒管理工作,使用91%的丁草胺藥物兌水,將其噴灑在秧田中進行消毒,從而預防病蟲害。需要注意的是,在床土的配置工作中,應該按照無公害富硒水稻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求進行處理,可通過建棚做床的方式進行處理,保證沒有積水、pH數值較低且光照充足。對于大棚而言,高度為2.4 m,寬度為7.1 m,苗床的高度為45 cm。另外,苗床營養土的厚度應控制在10 cm,在其中設置抗鹽堿類型的壯秧劑,混合在床土中,同時也可以使用DSK壯秧劑進行處理,確保符合種植要求。
1.4 做好播種和移栽工作
早稻選擇根據每年稻區氣候不同適當調整。例如,廣西桂中稻作區一般于3月15—30日進行播種,晚稻選擇每年6月底、7月初進行播種。在播種期間,可使用壯秧劑,使秧苗快速分蘗與矮化,實現壯苗的目的。在完成播種后,早稻要進行覆膜起拱,起到保溫作用;晚稻應在移栽工作實施前做好田地的平整工作,細碎土壤,保證耕層的松軟度。在此期間應該施加充足的肥料,每667 m2施有機肥1 000 kg、磷肥為5 kg、鉀肥為1 kg、氮肥13 kg。如若溫度在15 ℃以上,可以進行移栽,結合種植地的氣候特點,科學開展移栽工作,控制每667 m2土地種植2萬株,從而確保富硒水稻的良好生長。
為確保水稻的良好生長,應注意插秧管理,一般情況下,秧苗5葉前就要進行移栽處理,此階段秧苗的莖具有扁平性特點,葉片具有直立性特點,彈性良好,可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能與抗寒性能。在移栽工作中也應該注意等行距開展移栽活動,秧苗盡量帶有土壤。移栽期間深度不可過高,預防對秧苗的低節位分蘗產生不利影響。在播種和移栽的工作中,還需按照無公害富硒水稻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特點與標準,有效進行移栽流程的管理,一旦發現移栽期間存在問題,必須進行嚴格管理,保證移栽工作符合要求,從而有效預防移栽問題[1]。
1.5 科學使用富硒劑
水稻高產高效栽培工作中,為生產出無公害富硒水稻,必須嚴格采用富硒劑。在硒元素的作用下,水稻實現生理化學的轉化,將無機硒轉化成為有利于人體吸收的硒元素,存儲在水稻作物內,可增加硒元素的含量,為人們提供無公害的水稻產品。在此過程中,應該重視富硒劑的應用,水稻抽穗階段到灌漿階段,每667 m2面積的土地使用100 mg富硒劑。使用時將富曬劑溶解,加入20 kg的水,均勻攪拌之后噴灑在稻田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在下雨季節中使用,盡量選擇8:00—11:00、15:00—18:00噴灑。如果噴灑后3 h內下雨,應該在雨停后再次噴灑,確保發揮富硒劑的作用。對于富硒劑而言,不可以和其他農藥共同使用,以免對水稻植株的生長造成危害[2]。
2 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田間管理
2.1 灌溉管理措施
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還需做好灌溉管理工作,加快植株的生長速度。盡量使用節水類型的灌溉措施,在整個生育期,都需要利用濕潤、干燥交替的形式,間接性灌溉。插秧之后的
45 d左右,為水稻孕育期,如果稻田中的水分沒有干燥,就不可以灌溉。在水稻抽穗階段,應該保證水分的充足,直到黃熟階段都需要保持土壤的濕潤[3]。
2.2 肥料管理措施
在肥料管理工作中,應該注意插秧后7 d施加肥料,促使水稻分蘗,以667 m2為單位,施加尿素肥料8 kg,同時做好除草工作。在插秧以后的12 d左右,施加復合肥24 kg、氯化鉀11 kg。在幼穗開始分化階段,應該施加尿素3.0 kg,氯化鉀3.5 kg。這樣可以加快水稻的生長速度,預防出現不必要的問題[4]。
2.3 病蟲害管理措施
為有效防治病蟲害,滿足無公害種植的需求,應該嚴格開展管理工作。對于蟲害,在實際防治期間可以使用殺蟲燈誘殺害蟲,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從而達到無公害的目的。也可以在稻田中釋放害蟲的天敵生物,以減少害蟲的數量。在病害防治的過程中,應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劑量,達到無公害的防治目標。對于稻瘟病,在防治期間可以采用稻瘟靈等藥物;對于紋枯病,可以采用岡霉素或紋枯凈等藥物進行有效防治。
3 結語
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過程中,應科學選擇先進的栽培技術,做好品種的選擇和種子處理工作,并按照水稻的生長特點,合理進行移栽,嚴格控制移栽與插秧的密度,有效施加富硒劑,滿足富硒水稻的栽培需求。在此期間,還需嚴格進行水分管理、肥料管理與病蟲害管理,遵循無公害化的基本原則,提升水稻的生產產量與質量,使得無公害富硒水稻的生產符合標準,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富硒水稻產品,從而達到預期的水稻栽培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石偉.無公害富硒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9,39(9):93-94.
[2] 毛太華.無公害水稻富硒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16,10(30):15-17.
[3] 高升賢.涪陵坪上地區無公害富硒水稻規范化生產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2016,10(18):24-26.
[4] 李敏.無公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9,33(24):32-12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