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各地電視民生節目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背后,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4k技術的應用,立體、高清的畫面對主持人的形象出了更高的標準,本文將從民生新聞主持人的目光語、表情語、肢體語、服飾造型四個方面探討民生新聞主持人如何在屏幕前運用好副語言進行“軟傳播”。
關鍵詞:民生新聞主持人;體態語;軟傳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自2002年江蘇衛視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在本土獲得成功之后,從此,電視民生新聞便成了熒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各地民生新聞節目頻頻收到觀眾好評,甚至締造了當地的收視“奇跡”的背后,主持人的出色表現無疑是這些節目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新聞節目主持人出鏡時就是媒體?
形象和觀點的代表,在屏幕前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和面部表情都會被放大,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引起觀眾的不適。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現在很多4k電視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客廳。這種高清的畫面對主持人的形象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主持人的妝面必需立體飽滿、大方干凈帶給觀眾以真實的美的享受。由于技術的發展和觀眾收視習慣的變化,現在很多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都以 “站立播報”主持樣態為主,因此也對民生新聞主播的體態語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如何運用好副語言這種“軟傳播”效應,真正拉近主播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喚起觀眾的收看欲望,更好地提高主播在觀眾心目中的誠信度成為每一個民生新聞主播都應該思考的專業問題。
一、內容豐富的目光語
節目主持人把眼神看作是重要的修辭手段,在直播環境中眼神更是新聞主播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首先,眼神要豐富,注意駕馭不同的視角和視線。主持人切忌用單調呆板的眼神面對觀眾,應當在直播中讓觀眾從明快的眼神變化中“讀”到更豐富的信息,使自己在直播環境下的語言表達更有表現力。其次,眼神運用要注意有意識的控制。切莫過分依賴“眉目傳情”,更不可亂用眼神。眼珠頻繁轉動,目光閃爍不定,觀眾從這雙眼睛里讀到的可能是故弄玄虛;如果目光游移,或者總是“忽閃”著美麗的大眼睛,它泄露的心理信息可能是一種過分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在直播中,更多的觀眾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主持人王寧、歐陽夏丹以及北京衛視《第七日》的主持人元元的眼神中讀到的是淡定、自信和新聞人特有的敏銳,這些成功的“眼神”無疑為這些年輕的主持人帶來了更多的人氣。
二、松弛自信的表情語
“松弛才有力量,松弛體現自信”,對于民生新聞節目主播來說,真正的松弛來自來于自己對于所要播報的新聞內容發自心底的自信和篤定。其實,在直播中,一個狀態松弛的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他的面部表情會伴隨所 要介紹的新聞內容而發生喜怒哀樂各種變化,收看節目的觀眾也會因為主持人面 部表情的變化而對節目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成功的實現節目應該有的傳播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主持人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表情,不能因個人對于新聞事件的理解而造成在直播中面部表情過于夸張或平淡的極端表現。2008 年 5 月 14 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主持人趙普在直播時和前方記者的現場連線堪稱經典。當時一位參與現場救援的護士長得知自己的孩子也被埋在了校舍的廢墟中,而她自己還堅守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在趙普說完“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是因 為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幫助”后,雙眼含著淚水,聲音兩次哽咽,停頓數秒后恢復常態。雖然當時主持人被現場的情況深深的觸動了,但是并沒有因此而大肆渲染自己的悲傷情緒,相反他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使現場直播按照既 定的節奏繼續進行下去,事后主持人趙普也因此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認可。
三、端莊大氣的肢體語
美國一位社會心理學家曾將人的體態語最小單位(如頭、肩、胸、脊、腰等) 分解開來研究,他認為,這些形態都是表現人的精神面貌的“詞素”。研究發現 不同的體態詞素對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影響,例如:經常凹胸是自卑、膽 怯的表現,挺胸抬頭則是自信且有精氣神的表現,肩平頸正是正直剛毅的表現,彎腰有度則可以表達謙虛有禮。值得一 的是,筆者經過調研后發現,當前的直 播環境下民生新聞主持人更多的時候節目中是以“站立播報”的姿態為主的,因 此就要求主持人給觀眾展現一個舒展、自然的主持播報樣態?;诖耍鞒秩嗽诠澞恐辈ブ芯鸵獣r刻注意保持自己的是身體板正挺拔、身體擺動的幅度要盡量有所控制,不能出現過多無意義的手勢動作。在實際應用中,在體態語運用方面要 注意以下 4 點:(1)要真誠、忌矯飾;(2)要鮮明、忌晦澀;(3)要適度、忌夸張;(4)要變化、忌單調。值得一的是,日常生活中主持人還要注意鍛煉身體,擁有一個良好健康的身體狀態,是日常的直播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生理基礎。
四、切合節目語境的服飾造型
服飾造型嚴格地講是屬于副語言中的環境語,十分講究與外部環境的和諧統一、但它與主播的身段肢體是嚴絲合縫、信息內容的和諧統一,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受眾審美需求的變化,新聞主持人必須要適時的對自己的服裝造型做出調整和完善,既不能過于時尚潮流,顯得輕浮跳脫,又不能過于老成持重,缺乏畫面的美感和親近度,這對于每一個深處一線的民生新聞主持人來說,無疑是最難跨越的一道“軟溝通”障礙。其實,對于民生新聞主持人來說,服飾造型既講究分寸,出鏡的時候不能總是職業,又要符合節目定位,考慮傳播效果。一般日常的新聞節目著裝應該以正裝為主,遇到專題節目可以稍微休閑一些,以實現節目輕松莊重的基調,另外,平時在節目之外可以花點時間學一些基本的化妝知識,以配合化妝師把面妝和發型打理得更好一些。
綜上,對于民生新聞主持人來說,在節目中做到親切、自然又不失端莊、大氣是副語言運用的最高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就要注意目光語、表情語、體態語及服飾造型,培養一個良好的審美能力和生活習慣。當然,我們也可以拓寬自己的專業能力范圍,利用業余時間學一些職業體態語,并做一些基礎的健身、舞蹈訓練等,通過其它相關能力的鍛煉更加有效的發揮補充和強化作用,以期增強副語言在傳播過程中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應天常.節目主持語用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年 8 月第一版;
[2]崔志剛、賀紅梅.好好說話.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 年 10 月第一版;
[3]曹可凡、王群.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1 月第一版.
作者簡介:焦宏翊(1990—) ,男,碩士研究生學歷,安徽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為電視新聞播音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