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式教學模式因其形式獨特、目的明確、內容豐富等優勢特性。在實踐過程當中充分體現出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任務,促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師與學生中間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因此進一步加強初中數學合作教學應用,提高數學課堂成效已然成為了初中數學教育改革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應當在遵循現行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對合作模式進行優化創新,逐步形成實踐性、操控性強新的教學策略,為培養高素養初中數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三策略”;創新改革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信息數據量增加、知識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在有限學習時間內,掌握數學概念、領悟解題技巧、激發學習興趣帶來了較大的挑戰。與此同時,伴隨著新課標教育體制不斷推廣應用,促使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逐步向學生轉移,重點加強了對學生思維意識、獨立學習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進一步增強數學合作學習的目的性。也為加強數學課堂教學建設拓展出新的空間。
一、重視課前預習,規范數學學習設計
課前預習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認清學習內容并根據自身的學習特性,對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習技能的最終目標。在此過程當中促使教師能夠提早對整體教學計劃進行初步的整理與熟悉,充分了解與掌握教育的重點與難點部分。為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由于受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自覺性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性,使得在學習期間無法對包括幾何在內的抽象性概念作出正確的判斷。解決、分析問題的思路不清晰,教師“答疑解惑”的教學設計則無法實現。因此加強對知識的科學預習,規范數學學習設計勢在必行。
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促使學生在正式開始學習時期形成預習優先的思想意識。并在活動開始前告知預習對于整章數學概念、題型辨析的重要性。其次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來進行學習活動。將數學思想通過課前預習的形式逐步滲透到整個教學實踐當中。例如:學習《有理數的概念》中,一是要明確有理數概念的特性,包括表現方式、種類、變化過程、組成結構等。以此作為學生開始課前預習的重點內容。二是設置預習課程內容,使其能夠在現階段學生思考解析的能力范圍內。避免出現因知識理解難度過大而造成學生思維活動困難,阻礙學習動力的現象發生[1]。
二、理清教學思路,采用正確的教學模式
其重點在于加強對初中生數學學習所具備的觀察發現、探究分析、解題實踐等綜合素養進行鍛煉。同時逐步提升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愛好。從而在學習數學知識實踐中形成良性循環。以《三角函數》學習為例子:
第一、確立教學目標。以培養并提升學生掌握和運用三角函數知識技能為根本。充分保障學生對于理解基礎概念的熟悉與理解。并能夠按照科學合理的數學思路解決遇到的三角函數問題。
第二、前期課堂準備。重點在于教師對于三角函數課件的整理歸納。一方面既要突出教學目標任務,能夠直觀地為學生展現三角函數中規則函數與不規則函數之間的轉化過程。一方面其課件內容還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函數變化的特性能夠充分表現出來,從而逐步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
第三、課堂實踐操作。首先是劃分小組。在學生中間按照能力、興趣、特長等科目建立臨時課題研究小組。其次是設置課題。在學習“積化和差、和差化積”的知識點中。按照其函數變化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形態特征以及由來過程,以課題研究的方式分化給各個學習興趣小組。讓學生充分融入到掌握函數規律的實踐操作活動內。
此外教師在教學期間,其地位始終要放在引導的位置上。積極幫助學生糾正學習期間出現的偏差以及出現的思維轉換等問題[2]。
三、強化課后反思,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
課后反思既是對形成數學成果的充分肯定,同時也反映出在實踐中存在的客觀學習問題,是學生不斷完善學習方法,改善學習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既包含了教師對教學成果以及課堂秩序的反思,同時也包含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檢驗考核。二者相互融合在不斷的學習思考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一是要根據整節課堂完成情況,整理并完善現行的教學計劃方案,已被日后開展其他教學活動選擇。二是要根據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程度,分析歸納學習中所體現的知識難點部分。并以習題的形式加強學生對薄弱環節的練習與培養。三是要拓展教學視野范圍。將社會化元素引入到課堂實踐中來,把生活工作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內容放到課堂環境內。以新穎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關注度。例如:將建筑設計中所包含的簡易函數計算以生活實踐的部分當作教學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函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既能夠保持長久的新鮮感,又能其操作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3]。
結語:綜上所述,未來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高知識技能靈活運用的教育理念將得到進一步鞏固。這也為推廣實現合作學習模式注入了新的動力。培養初中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成為了當前數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任務。為此應當從準備、實踐、反思三個階段進行操作,通過教學規劃、分組操作、習題練習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內涵的領悟深度。
參考文獻:
[1]梁立貴.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1,(6):109-110.
[2]金令鵬.關于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調查及思考[J].新校園(中旬刊),2018,(1):89.
[3]張文華.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教師干預的案例初探[J].速讀(下旬),2018,(2):220.
作者簡介:
張麗雅(1988年—)女,漢族,吉林省敦化市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