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圣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職業教學管理模式開始謀求轉變,其中企業化管理模式作為職業教育新型管理模式,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教學成效。職業教育推行企業化管理模式,能夠讓職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適應專業崗位,讓職業學生能夠快速的進入崗位角色,提升工作和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以此展開分析,就職業教師如何在職業教育中應用和滲透企業化管理模式,提升職業教育效果問題提出解決途徑。
關鍵詞:職業教育;企業化管理;教學模式
一、職業教育推行企業化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職業崗位競爭的愈發激烈,很多職業學生剛畢業踏入社會就因為不適應專業崗位而開始面臨失業的危險。職業教育過程中存在各種的問題,其中最為顯著且急需改變的便是學生管理問題。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企業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讓學生在校期間掌握自身專業的基本技能,從而能夠快速的適應社會企業崗位工作環境。但事實是,企業認為職業學生適應專業崗位的綜合能力較差,專業能力和更新滯后,與崗位技能需求不匹配。為提升職業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需要對其進行企業化管理,讓職業學生能盡早適應和擁有企業工作環境體驗,以此來讓職業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企業工作崗位。
根據對企業招聘和用工環境的分析發現,職業教育過程中實施企業化管理,已經成為讓職業學生提前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重要手段。因此,職業教育必須要改善這種情況,按照職業崗位需要優化班級管理理念和制度,讓職業學生更好的學習和適應崗位角色和管理模式。現如今的大學生數量不堪增加,其就業也是較為困難,在該種環境下職業教育若還是以基礎教育的理念進行教學,必然會導致職業學生進入社會和職業崗位之后,因為適應能力較差而毫無競爭力。因此,職業教育需要改變當前的教學模式,面向職業環境和崗位,給正在學習階段的學生一個符合職業特色的學習環境,以企業化管理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規范的技能訓練和應用學習,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讓其擁有更多的工作環境模擬體驗,以此來豐富職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儲備,更好的參與社會工作崗位的競爭。
二、企業化管理模式的基礎構成分析
(一)組織系統
組織系統的管理原則為層級和責任制,該種管理方式沒有權利的重疊,也沒有責任的空白區域。組織系統的主要內容為團隊成員的權利與責任,以此為標準制定符合規定的獎懲制度、考勤制度、薪資福利制度等。該原則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團隊責任感,讓分工形式更加良好,減少權利義務的重疊與空白,讓人人身上有責任,從而讓團隊內的每個人均有合適的崗位,以有分工和協作的方式對權利進行分配,從而實現有效的管理。
(二)文化系統
文化系統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思想,也是職業知識儲備和價值觀念;一部分是行為,也是專業技能應用和行為準則。企業文化便能夠充分地展現企業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準則,企業文化可在企業精神中得到具體的展現。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也是判斷并支撐著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1.職業化氣質和價值觀念的培養
職業學生在進入企業工作過程中,除去基本工作所得到的基本工資,還能夠通過企業其他的績效考核來獲得相應的獎勵,該部分的獎勵與基本工資無關。想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化氣質和價值觀念,就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專業和崗位設置相應的考核,模擬企業環境,一般以兩周為期限,進行基本的考核,讓學生時刻保持工作的緊張之感,并通過獎罰分明的制度,讓學生明白企業工作的基本價值觀念。
2.學生團隊凝聚力的培養
職業領域每一項工作的成功幾乎都是來源于團隊的共同努力,在企業工作中更是如此。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團隊凝聚力,比如以模塊化教學設置任務,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項目教學中團隊任務的組織,讓學生參與其中的協作并感受團隊的力量,從而讓學生進入社會后更好的融入團隊,與成員順暢地溝通交流。
3.對標企業文化建設班級文化
企業化管理的前提是要模擬將班級作為小型企業,然后建立班級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班級管理中教師作為領導者,學生作為職員都需要沁潤和遵守企業文化,端正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從而讓企業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現,如此便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良好的企業化學習環境。同時,要通過班級宣傳欄、微信群、公眾號等多途徑對企業文化進行宣傳,讓學生能夠在模擬企業文化環境中被潛移默化。
三、職業教育中推行企業化管理的途徑
(一)構建企業化班級管理,營造企業氛圍
正確的管理方式是成功教育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建立與企業化管理較為相似的班級管理體系,讓學生將上學當作工作,讓豐富多彩的崗位工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行之有效。因此,班級管理需要按照企業化管理推進創新,教師需要先以民主的方式選舉有責任、有擔當的管理層人員,并將日常學習任務下發至管理層,讓其進行安排。教師可借鑒優秀企業的先進示范崗位、企業內部環境之中的警示標語、企業的文化宣傳方式等等,在借鑒過程中融入自身教學專業,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其中,比如在進行樓層布置過程中打造文化墻,展示各種知名企業介紹、崗位說明書、不同專業的基本工作流程、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等。對實際訓練,教師在布置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自身專業模擬工作環境,從設備的擺放、桌椅的設計、填寫實際訓練任務單、實際訓練的設備管理要求、以及安全操作和流暢性等等都要進行模擬,讓學生能夠在高度相似的模擬場景中進行學習和實訓,快速適應自身的崗位需求。在班級環境布置過程之中,還可設計照片墻,進行“優秀員工”和“企業之星”的評選工作,激勵學生進行學習競爭,實現有效推進。
(二)班級管理融入競爭機制,模擬企業工作流程
優勝劣汰是企業競爭和社會進步的常態,學生若無法適應職業崗位和社會環境,便會被他人取代被崗位淘汰。為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在感受到競爭的壓力中不斷發揮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參與競爭的自信,能夠更好的面對工作中的殘酷競爭。競爭應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班級內部,可以是專業之間,并設置相應的獎勵來提升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課堂組織過程中借鑒企業工作流程,讓學生擁有上課如上崗的基本理念,或每周進行工作例會的召開,進行任務的分配,對任務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等等,皆可樹立學生的崗位工作意識,讓其更加了解自身專業的工作崗位職責,從而在進入職業崗位工作時能更好的適應工作和環境。在課堂組織過程中通過學習團隊小組形式進行學習任務PK,對勝出的小組進行獎勵,可促進提升小組之間的學習競爭性,并能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團隊,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
(三)制定企業化班規,對接企業文化理念
當今企業要在競爭中獲得成功,需要依靠擁有的優秀企業文化的智慧支撐。想要打造優秀的企業化管理班級,必然也需要樹立良好的班級文化,通過企業化班級文化讓學生能夠做到團結一致,擁有符合企業標準的職業價值觀,在競爭獲得勝利時擁有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促進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自身的職業素質。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規范化管理的必要手段,企業以此來對員工的行為進行規范化管理,讓員工遵守企業制度展開規范化工作。因此,在教學組織中也可引入企業管理制度,并根據專業制定企業化的班規,讓班級學生的行為能夠與企業管理標準高度一致。制定特色企業化班規,也需要采取以“客戶至上”“愛護班級”等為主題,主題也可由學生和教師結合專業共同商議,也可以穿戴相同的服飾對接工裝,讓學生能夠體驗職業儀式感,從而更好的遵守規定,形成有效的企業化班級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趙曉峰.企業化管理在職業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應用分析[J].職業,2019(11):58-59.
[2]陸蓮,莊立群.職業院校班級企業化管理在實踐運用中的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8(08):21-22.
[3]廖興鋒.淺談企業化管理在職業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應用[J].中國商論,2016(1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