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建輝
【內容摘要】隨著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深化,不僅使教學改革獲得了新方向,而且還能夠使學習的知識轉變成個人的能力及品格。初中生物開展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開展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需生物教師注重自身具備的邏輯性,縮短教學與生活間的差距,而且還需確保學生的良好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初中生物開展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策略進行深入探究,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生物 教學策略
生物學科通常是對人體生命的相關現象進行概括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生命活動表現出的相關規律實施總結的科目,該學科與其他有關學科相比較,更注重對生物本體以及生命本源開展研究,該學科特征通常與顯示生活有著極強的關聯性。基于此,初中生在學習有關生物知識的時候,不僅需充分掌握其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充分關注學科的實用性,從而使初中學生的個人素養得到全面發展。同時,生物老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時,需給予初中生正確的引導,并根據核心素養中的相關要求,對學生所具備的綜合性能力進行培養,以此充分激發學生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并使初中生實現良好的成長和發展。
一、創設情境,培養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物知識探究的重點,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比如,在學習“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實驗基地種植的菜豆,給學生展示菜豆種子,并給學生每人發一顆用水泡發的菜豆種子,讓學生通過進行觀察,解剖,分別找出種子的種皮、胚芽、胚軸、培根、子葉等,并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探究一下菜豆種子的這些結構具有生命樣的功能。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對種子結構的觀察,很容易理解種皮主要是保護種子,胚是種子的幼體,子葉中儲存了大量的營養物質,供種子萌發和生長。通過實物情境,幫助學生構建起生命觀念的實際意義,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二、設置問題,培養理性思維
在學生觀察和解剖菜豆種子的基礎上,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種子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生根發芽?為什么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長出一株茂密的植株,影響種子萌發的條件和環境因素有哪些等。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觀察生物實驗基地中的菜豆和玉米植株,分析較二者的異同,并思考二者在根、莖、葉、花、果實上的區別。通過觀察發現,菜豆的主根不發達,多為須根,而玉米的有一個發達的主根,須根依次排列在主根周圍;菜豆的莖細而長,沿著旁邊的架子盤旋而上,從根部到頭部基本粗細一致,而玉米的莖成節狀,垂直生長,隨著玉米高度的增加,莖越來越細;菜豆的葉子呈羽狀復葉具3小葉,玉米的葉子比較扁平寬大,線狀披針形;相對于菜豆種子,玉米種子只有一片子葉,有胚乳等。通過教學內容和生物實驗基地的融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植物的基本形態、特征,對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進行區分,并能夠明白植物萌發和生長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三、動手實踐,培養科學探究
初中生物知識與生活聯系密切,教師應該通過學校的生物實驗基地,將生物知識與具體的生物現象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一顆種子放在容器中幾年也不會萌發,不能長出植株,而放到濕潤的土壤中就能生根、發芽、破土而出,那么,種子的萌發肯定與一定的因素有關,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在實驗基地中自己實驗一下種子萌發的條件。有的小組認為種子萌發首要的條件是種子完整,具有活力,因此,小組設計相關對照實驗,小組找來一些花生種子,一部分煮熟,一部分切除胚芽、一部分不做處理,然后分別將這三組花生種子放到實驗基地濕潤的土壤中進行觀察;有的小組認為種子的萌發和溫度有關,于是,在同等條件下,分別將小米種子種植在濕潤的兩個相同花盆中,一個放到實驗基地,一個放入冰箱進行觀察;有的小組認為種子的萌發和水有關,在同等條件下,分別將菜豆種子種植在干燥、濕潤的土壤中進行觀察……幾天后,煮熟的和切除胚芽的花生沒有萌發,這就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種子結構完整,沒有失活;在同等條件下,放入冰箱的沒有萌發,實驗基地的已經發芽,證明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同樣,在濕潤土壤中的菜豆種子萌發,干燥土壤中的沒有變化,這樣,學生將自己的實踐結果和大家一起進行分享,通過具體的生物現象讓學生理解生物知識的本質,掌握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
四、聯系生活,提高社會責任意識
生物是一門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進學校的生物實驗基地,聯系生活實際,對基地的無籽西瓜進行觀察,探討一下無籽西瓜和普通西瓜的區別,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技術對植物的影響。同時,除草劑的運用將試驗田中的雜草有效地除去,過量的運用卻會對土壤造成不利的影響,一方面,化肥、農藥的使用也會提高糧食的產量,另一方面使土壤板結化,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植物生長,污染土壤和水源等。通過生物實驗基地的具體想象,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減少生物技術對植物的不利影響,運用生物技術提高糧食的產量,改良品種,同時控制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的使用量,避免濫用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常對初中生實現有效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生物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生物熱點,給學生展示生物先進的育種技術,讓學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并讓學生認識到轉基因植物的利弊,積極地利用轉基因技術有利的一面,克服轉基因不利的一面,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初中生的生物學科素養進行培養,不僅能夠提升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得到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傅琳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2):68.
[2]王曉潔.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6):120.
[3]王玉紅.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特色實踐活動的開展[J].甘肅教育,2019(11):123.
(作者單位:甘肅省徽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