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克斌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簡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幾乎所有人體組織、器官均可發生結核病,但以肺結核最常見。作為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當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時,結核桿菌從呼吸道排出,懸浮在飛沫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后,就有可能感染肺結核。若肺結核患者隨地吐痰,痰液中的結核桿菌懸浮在空氣中,也可傳染他人。通常,抵抗力下降的人易患結核,包括艾滋病、糖尿病、腫瘤患者,長期大量吸煙者,以及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環孢素等)的人,等等。與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感染的可能性遠遠高于其他人。
若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對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藥性,即為耐藥結核病。我國一般將耐藥結核病分為5型,即單耐藥肺結核、多耐藥肺結核、耐多藥肺結核、廣泛耐藥肺結核和利福平耐藥肺結核。單耐藥結核病是指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經體外證實對1種抗結核藥耐藥;多耐藥結核病是指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經體外證實對1種以上的抗結核藥耐藥,但不同時包括異煙肼、利福平;耐多藥結核病是指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經體外證實至少同時對異煙肼、利福平耐藥;廣泛耐藥結核病是指感染的結核桿菌經體外證實在耐多藥的基礎上,至少同時對1種氟喹諾酮類和1種二線抗結核注射藥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藥;利福平耐藥結核病是指結核病患者感染的結核桿菌,經體外藥敏試驗證實對利福平耐藥。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結核病報告》估算,在2017年,全球有23%的人(約17億人)潛伏感染結核桿菌,新發結核病患者約1000萬人,耐多藥和(或)單耐利福平結核病患者56萬人,因結核死亡患者約157萬人。其中,我國新發結核病患者約9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人數約3.7萬人,是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另有研究顯示,我國肺結核患者對一線抗結核藥的耐藥率高達40.67%,耐多藥率為7.45%,遠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耐藥肺結核病疫情十分嚴峻。
卡介苗注入人體后,可使人體產生抵抗力,有效抵御結核桿菌的再次入侵。目前普遍認為,卡介苗尚不足以預防感染,但可顯著降低兒童發病率及其嚴重性,使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結核病減少,并減少此后內源性惡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打卡介苗的目的是使結核的破壞力限制在局部,避免其對人體產生巨大危害。
與普通肺結核相比,耐藥肺結核病程長、遷延不愈、傳染性強、傳染時間延長,可導致結核病的廣泛傳播。此外,耐藥結核病診斷困難,治療時間長、費用高,治療效果也不佳,部分患者可產生較為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結核桿菌在分裂繁殖過程中可發生極少量基因突變,稱為“天然耐藥”。因為天然耐藥菌株的存在,當單用某種抗結核藥治療時,只能殺滅對該藥敏感的菌株,而不能殺滅天然耐藥的菌株,使其得以保留,繁殖成為優勢菌群,從而演變為耐藥結核菌株,這就是患者獲得性耐藥的產生機制。
另一種耐藥稱“原發耐藥”,指直接感染耐藥菌株而導致的耐藥。未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或治療不足1個月的耐藥肺結核患者屬于原發耐藥。也就是說,少數患者感染耐藥菌株可直接發生耐藥肺結核。
非耐藥肺結核患者一般在治療后1個月左右就不再有傳染性。而耐藥肺結核由于治療較困難,故其傳染期更長,容易傳染更多的健康人。而且,被耐藥肺結核患者傳染的人一旦發病,就是耐藥肺結核患者,其治療較非耐藥肺結核患者困難得多,且治療周期長。因此,耐藥肺結核的傳染性要比非耐藥肺結核強。
● 提升管控意識? 通過對肺結核患者進行耐藥結核病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耐藥結核病的危害及難治性,提高預防耐藥肺結核的意識。
● 避免與耐藥肺結核患者接觸? 醫生在詢問病史時發現,一部分耐藥結核病患者有明確的結核病家族史。如家人患過耐藥肺結核,患者與之接觸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上耐藥結核菌。
● 堅持規范治療? 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應遵醫囑,堅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足療程用藥。
抗結核藥物的不斷推陳出新,使治愈結核病成為可能。此外,結核免費治療政策、疫苗接種、整體生活水平提高等又進一步保證了結核病的高治愈率。如今,肺結核已從“十癆九死”走向“十癆九愈”。未來,耐藥肺結核的進一步控制有望使結核病被徹底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