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胡瀟月
王 琳?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運動康復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醫務監督學組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運動康復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體適能與健康促進、運動的神經肌肉控制等。
選擇一雙合腳的鞋,不僅能讓走路更舒適,還有利于預防各類足病的發生。
選擇運動鞋,首先要考慮鞋的功能性和舒適性。如果想獲得穿著運動鞋的良好舒適度,鞋“合腳”非常重要。眾多鞋類公司在制造運動鞋時會進行功能和生物力學測試,包括減震性、緩沖性、柔韌性、扭轉性、摩擦性、排汗性、隔熱性、整體舒適性等,以便為運動者提供合適的運動鞋。
人們在選擇運動鞋時,一般以腳長和腳寬來判斷運動鞋是否符合自己的腳型。研究表明,二維腳型測量及以此為基礎制造的鞋楦,僅關注腳長和腳寬的變化,局限性明顯。事實上,人的腳型呈多變的三維立體形狀,除腳長、腳寬外,腳跖圍、內側足背長、后跟寬度等數據也很關鍵。
人的腳型存在種族差異,在相同足弓條件下,日本人的腳長短于印度尼西亞人,德國兒童的足弓比南非兒童高。因此,“歐美版”的鞋未必適合中國人。
在同等腳長情況下,男性的腳更寬,腳趾圍和跗背圍更大,足弓更高。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在同樣腳長下,男性和女性可以穿一樣的運動鞋。
隨著生長發育,人的腳型會發生變化。嬰兒的足平坦、寬厚且柔軟;兒童青少年時期,足長、足寬、足弓高度逐漸增加;與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足更長、更寬,足弓趨于扁平。所以,不能認為兒童運動鞋是成人運動鞋的“縮小版”。
如果想達到最大的舒適性,比較可靠、科學的辦法是:按照自己的腳型,通過三維腳型掃描技術“定制”符合自己腳型的運動鞋。但是,這種方法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經濟成本很高,一般只適合專業運動員,并不適合大多數人。
在足長和足寬的基礎上,針對足部重點結構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鞋。在運動中,足弓的拱形結構有助于足部“抓住”地面,有利于保持雙腳在落地時的穩定性,且具有避震作用。
足弓大致可以分為正常足弓、高足弓、低足弓(或扁平足)三種類型。大家可通過舊鞋的磨損情況來判斷自己屬于哪種足弓類型:內側磨損一般是扁平足或低足弓;正常磨損一般是正常足弓;外側磨損一般是高足弓。
以跑步鞋為例,正常足弓者可以選擇穩定型跑步鞋,高足弓者可以選擇避震型跑步鞋,低足弓或扁平足者可以選擇運動控制型跑步鞋。
減震型跑步鞋有較柔軟的夾層鞋底或者輔助結構,如氣囊、減震膠等,具有減震作用,但穩定性相對較差。
穩定型跑步鞋的鞋底受力均勻或在內側有較硬的夾層結構,可為足內側提供良好的支撐。
控制型跑步鞋的鞋底比較堅硬,可防止足部過度內翻。
一般地說,跑步鞋會對應地標注“穩定”“支撐”“控制”等字樣(對應的英文標志為Stability、 Support 、Control)。大家在購買前可咨詢銷售人員,或者查詢其官網上的介紹。
選擇運動鞋時,應對鞋底以及鞋幫進行按壓,不易變形、硬度與剛度合適的鞋子,能在運動中為足部提供足夠的保護。若鞋底太硬,長期穿著會引起足底酸脹、疼痛。年輕人如果長期穿鞋底太軟的鞋,易導致足跟的脂肪墊萎縮,引起足跟痛。鞋幫后跟部分一般比較硬,可用指腹進行擠壓,看看支撐力如何,再穿上鞋子,看看舒適度如何。
運動鞋一定要試穿,尺碼要合適,應保證腳趾可以在鞋內活動自如;最長腳趾到鞋頭的距離,成人應預留5~8毫米,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應預留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