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煥淦? 上海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教授,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針灸推拿學學術帶頭人,上海市針灸推拿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灸療分會會長,上海市針灸學會會長。
灸法是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療效顯著,但長久以來,人們僅“知其效”,未能“證其效”。為深入了解灸法的作用機制,形成規范、易推廣的灸法特色技術,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吳煥淦教授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單位完成的“灸法作用的免疫機制與臨床特色技術應用”項目,創新性地將現代免疫學理論與技術引入灸法作用機制的研究,使古老艾灸煥發科創活力,獲評201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灸法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對哪些疾病療效好?針對灸法免疫機制的研究,有哪些新發現?且聽吳煥淦教授的介紹。
灸法主要指艾灸,是點燃艾絨后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有艾條灸、艾炷灸、溫針灸和溫灸器灸等不同形式。灸法有溫經通絡、升陽舉陷、消腫散結等作用,簡便易行,無副作用,不僅適用于治療風、寒、濕邪為患的疾病,也適用于日常保健。
艾灸是如何起效的?吳煥淦教授帶領團隊創新性總結出艾灸療法溫通、溫補效應規律,指出艾灸的溫熱刺激既可產生溫補效應,亦可產生溫通效應,從而達到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且艾灸溫熱刺激產生的治療效應是多環節、多靶點的。同時,他們還通過研究闡明了艾灸療效的科學基礎——穴位對艾灸的溫熱刺激及其生成物的反應,指出艾灸主要作用于腧穴,刺激信號經外周傳入中樞并經過整合后傳出,對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和循環系統等實施調節,從而調整機體內環境的平衡。
艾灸治療痛證古已有之,抗炎免疫是現代針灸臨床研究的熱點。艾灸鎮痛及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醫針灸臨床實踐所證實,艾灸作用的發揮可能與局部溫熱效應、紅外輻射共振等因素有關。
為探究灸法的免疫機制,吳煥淦教授團隊重點針對兩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開展相關動物實驗研究,證明了中醫灸法治療免疫相關疾病的優勢所在。
他們通過制備實驗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大鼠模型,證實艾灸能降低大鼠甲狀腺自身抗體水平,調節白介素的表達,改善大鼠的甲狀腺功能,揭示了艾灸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的免疫學機制。
他們通過動物實驗證實,艾灸能夠抑制大鼠滑膜組織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降低血清免疫因子的含量,緩解滑膜炎癥反應,闡釋了艾灸“溫補脾腎、蠲痹通絡、調和陰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滑膜免疫機制。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的不斷努力下,吳煥淦帶領團隊創建了中醫艾灸“溫補脾腎、扶正通絡、調和陰陽”的治療法則,形成了“艾灸溫補脾腎、活血通絡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特色技術”“艾灸溫補脾腎、蠲痹通絡、調和陰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特色技術”“隔附子餅灸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特色技術”“針灸結合西藥治療帕金森病特色技術”和“溫和灸溫補脾腎、調和陰陽延緩衰老技術”這五項中醫針灸特色技術。這些特色技術因療效顯著、無明顯副作用,深受廣大患者歡迎。
吳煥淦教授表示,艾灸“溫補脾腎、扶正通絡、調和陰陽”是這五項臨床特色技術的治療法則,但具體治法又“同中有異”。艾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特色技術注重“活血通絡與強筋壯骨并舉”,可有效緩解疼痛癥狀,提高膝關節功能;隔附子餅灸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特色技術強調“溫陽理氣、活血化瘀”,與西藥聯用可顯著改善橋本甲狀腺炎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優于單純藥物治療;艾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特色技術重在“蠲痹通絡、整體和局部共調整”,可有效改善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針灸結合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特色技術“以調為主,以和為補”,注重“鎮痙熄風、扶正通絡”,對改善便秘、失眠等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有一定優勢,療效優于單純藥物治療;溫和灸延緩衰老特色技術則注重“調和陰陽,培補元氣”,有助于改善衰老癥狀。
艾灸與針刺,一個用艾條熏,一個用針刺,兩者在疾病治療方面有什么區別呢?吳煥淦教授告訴記者,針刺與艾灸適用于不同的病證,灸法對治療“虛寒證”更適宜,而針刺對治療“實熱證”更有優勢。以腸易激綜合征為例,腹瀉型用灸法療效好,便秘型則用針刺更合適。
《靈樞·官能》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為了探究艾灸與針刺兩種不同刺激手段對中樞神經作用的差異性,吳煥淦團隊在前期證實“艾灸結合針刺特色技術”治療輕、中度活動期克羅恩病具有良好療效的基礎上,應用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技術觀察到,艾灸與針刺對緩解期克羅恩病患者腦功能活動的調控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闡明了針刺與艾灸這兩種不同的刺激方式對大腦功能活動具有不同的作用環節,也闡明了“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這一經典描述的科學內涵。
1.艾灸時產生的艾煙安全嗎?
只要能夠確保艾灸時室內排氣通風良好,艾煙對人體是安全的。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者、女性、吸煙或二手煙暴露者等敏感人群在接觸艾煙后更易產生機體刺激反應,需要特別注重防護,避免長期處于高濃度艾煙環境中。
2.家庭艾灸需要注意些什么?
● 合適的體位? 可選擇坐位或臥位,原則是方便取穴和暴露施灸部位,舒適,可持久。
● 專注守神? 施灸過程中應專心致志、精心操作。不要分心看電視、看手機、看報、聊天等。意念集中在灸的部位,不要想工作、學習或其他事情,這就是中醫針灸所說的“守神”。能做到守神,就會有更好的療效。
● 防寒保暖? 艾灸時要注意防風保暖,最忌受風寒。艾灸時,皮膚毛孔張開,虛邪賊風很容易“乘虛而入”。
● 防止燙傷? 灸感以溫熱而不灼燙為佳。艾條與皮膚之間的距離不宜過近,以免燙傷皮膚,影響后續治療。
● 注意施灸順序? 一般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左側,后灸右側。
● 充分休息? 艾灸結束后,應飲適量溫開水。平時應避免熬夜、動怒,盡量多休息,以促進機體自我功能修復和調整。
● 杜絕火災隱患? 未灸完的艾條一定要及時熄滅,防止發生火災。艾條宜放入密閉的鐵盒或玻璃瓶中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