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航 段好陽 李貞蘭
根據病情的發展,腦梗死可分四期:急性期(發病后2周內)、亞急性期(發病后3~4周)、恢復期(發病后1~6個月)及后遺癥期(發病后6個月以上)。為了最大限度地恢復運動能力,患者不僅要接受常規治療,還要進行必要的運動鍛煉。
急性期患者在病情穩定48小時后,可開始進行床上運動鍛煉。
常用的簡易鍛煉方式是雙手叉握上舉運動:躺在床上,將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上,雙手十指交叉,在健手的幫助下,使雙上肢伸直向上舉。橋式運動也是適合腦梗死患者的康復鍛煉方式:患者取仰臥位,雙膝關節屈曲,雙腳平放于床面,上抬腰臀部,維持該姿勢5~10秒。此外,患者還可在家屬幫助下進行手、肘、腕、髖、膝、踝等關節的屈伸活動。患者應每兩小時翻身一次,以預防壓瘡。
此時,患肢的肌張力開始增高,運動康復以控制肌張力、提高患側肢體活動能力為主要目標。運動方式要從“躺著”逐步向“坐起”和“站立”過渡。
“雙手叉握上舉運動”和“橋式運動”仍要繼續堅持做,并可適當延長鍛煉時間。
同時,患者可在家屬幫助下,借助健側肢體的力量,練習從側臥位坐起。家屬可幫助患者進行雙下肢各關節屈伸活動,防止跟腱攣縮。患者掌握坐起動作后,可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即身體向前后左右移動;開始時,家屬可給予幫助和指導,隨后逐步過渡到獨立完成訓練。
接下來,患者可在家屬幫助下,借助健側肢體力量站起來。在掌握這一運動能力后,可進行站立平衡訓練,通過重心轉移練習站立位下肢和軀干運動控制能力(雙下肢應同時負重)。
隨著下肢運動能力的增強,患者可在家屬幫助下,進行適度的室內行走練習。在體力和患腿運動控制能力恢復較好的情況下,患者還可在家屬陪同下進行戶外運動。
此期訓練重點是改善運動能力,學習日常活動技能,提高生活質量。
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練習自己系鞋帶、穿脫衣褲和鞋襪等。如果恢復情況良好,可在家屬陪同下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
此期患者的運動功能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明顯改善,鍛煉的主要目的是維持和加強現有的運動功能,防止失用綜合征、廢用綜合征、骨質疏松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患者應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每天在家屬陪同下進行20~40分鐘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家務等,以不感到疲勞為宜。另外,患者要多與人交流溝通,維護心理健康;主動參與社會活動,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