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悅農 陳莉穎
“醫生,我的乳房結節怎么切了還長?”眼前的患者一臉愁容。原來,王女士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右乳有一枚結節,在醫生建議下做了手術,術后病理檢查提示良性增生結節;術后6個月復查時,又發現乳腺結節,雖然只是較小的良性結節,但她很不放心。自乳腺小結節門診開設以來,類似的疑問還有不少。
醫學上所謂的結節一般是指發生在器官上的小病灶,除乳腺結節外,還有肺結節、甲狀腺結節等。結節只是一個描述,并不是診斷,不能確定性質,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大多數乳腺結節可以在B超、鉬靶、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中被發現,約80%是良性的。
乳腺結節的性質,可通過影像學檢查對結節的分級來判定。最常見的是BI-RADS分級,可通過鉬靶和超聲等檢查初步判斷,分0~6級。
0級: 指某些改變需要與以往影像學資料比較,或需要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進一步評估。有時,兩側乳腺不對稱也可描述為0級。
1級: 陰性,即未見異常或正常。
2級: 良性病變,包括良性腫塊、良性鈣化等,定期檢查即可。
3級: 可能是良性,惡性概率一般小于2%,需要短期隨訪,一般3~6個月一次。
4級: 有惡性可能,需要活檢明確性質,分為4a、4b、4c(惡性程度逐漸增加),惡性概率為2%~94%。
5級: 高度考慮惡性可能,危險程度≥95%。
6級: 經活檢證實為惡性。
在隨訪過程中,若結節分級逐步提高,提示疾病正在進展,需要密切隨訪,必要時須通過活檢明確性質。反之,則提示疾病正在好轉。
首先,影像學檢查特別是B超檢查,一般記錄的是危險性較大的結節,當發現性質類似的良性結節時,往往只記錄其中較大者。其次,并不是所有乳腺結節都需要手術,當逐步進展、有惡性傾向,或患者準備生育時,才需要手術。手術并不是切除所有結節,而是切除比較“危險”的結節。再次,乳腺結節確實有復發的可能性,定期隨訪復查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情況下,有惡性傾向或短期內病情快速進展的結節并不適合中醫藥治療,應及時活檢,明確診斷;結節較大者(直徑大于1厘米),中藥治療效果也不好,最好手術切除;直徑小于1厘米或有多發傾向的良性乳腺結節,可以通過中藥調理控制病情。
中醫藥治療乳腺結節常從肝、脾、腎入手,通過溫腎助陽、疏肝活血、健脾益氣等多環節、多途徑調攝沖任,糾正內分泌紊亂,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同時結合活血理氣、化痰散結等藥物,可控制病情發展,使部分結節逐漸軟化、縮小,部分增生性結節甚至可以消散。此外,規律生活、調暢情志、注意休息,也有助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