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簡
摘? ?要:伴隨城市進度速度的日益加快,城市園林綠化中正在廣泛地使用海綿城市技術,極具較高的現實性價值及其有效性,該技術作為推進我國趨于海綿城市發展的關鍵途徑。因此,本文主要重點分析海綿城市技術在城市園林綠化當中的實踐運用,以及城市綠化中下沉式綠地的建設,海綿城市技術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措施,旨在為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 海綿城市技術?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TU3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3(a)-0048-02
現如今,我國生態方面的問題日趨嚴重化,人們開始重視綠化生態概念,其屬于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核心部分,園林綠化企業也隨之得到了高速的發展空間,其也嚴重影響著城市的精神風貌與人們現實的生活水平,作為調節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的關鍵途徑。伴隨我國城市規模的日漸加大,城市中的人口數量成倍增趨勢,建設各類基本設施顯得越來越陳舊與滯后,城市內部的道路交通、排水體系等問題更加嚴重,在雨季較多的季節中極易發生內澇狀況。以此為據,將海綿城市技術用于園林綠化中意義重大。
1? 海綿城市技術的概述
海綿城市管理城市水資源方面非常先進,其能夠對環境變化進行良好的適應,同時在抵抗自然災害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雨季高發季節,其能夠做到收集、儲存雨水,待需要用到雨水時,能夠對儲存的雨水進行提取應用。海綿城市需嚴厲依照生態優先的準則實施改造,在確保城市完整防澇排水系統的狀況下,盡量凈化、儲藏、收集城區之內的雨水,讓雨水可以最大化被收集應用,進而達成保護環境、節省水資源的終點目標。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需要對建設周邊的雨水和水資源狀況深入考慮,促進整體調節方面更具系統性。
2? 海綿城市技術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運用
2.1 城市綠化中下沉式綠地的建設
通過以上對海綿城市技術的概述我們了解到,海綿城市重點通過城市中水資源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提高。因此在實踐運用海綿城市技術中需要讓城市如海綿般吸水,可利用下沉式綠地策略加以完善。因為下沉式綠地能夠有效地調控與儲存雨水,進而達成出水目標,在城市建設中利用石塘濕地等相關設備來實現建設。因下沉式綠地調節空氣溫度與濕度方面良好,能夠為人們在休閑與生活中供應良好的環境生態有益于人們休閑體驗感覺的進一步增強,進而合理地呈現人本生態觀念。譬如,大部分一線城市中都具備大量海綿策略,通過下沉式綠地透水實現有效地調節。我國南北方法地區偏差很大且地大物博,南方具有較多的降水量,經常發生洪澇與積水情況造成地表水資源非常充足,在建設城市生態環境的流程中,使用海綿技術較為豐富地表水資源,地表可具備大量水分。而且大量水費滲入地下,讓城市內澇與災害有效減輕。在蒸發流程中,可維持較高的穩定性,使城市濕度有效增強,進而保障人們生活體驗的全面提升。
2.2 城市綠化中屋頂綠化的建設
屋頂綠化并非傳統含義上在屋頂上進行綠化植物的建設而是在城市中,利用屋頂、橋梁、建筑物、露天露臺等高處進行花草樹木的建設移栽,進而提升綠化效率。更好地滿足海綿城市系統的建設,在屋頂中也要將搞好防水才能進行花草樹木的移栽,確保人們更安全地生活,并在花草樹木中預留足夠厚的涂層與上層方便儲存水量使用。在滲透雨水中并非直接排放至水管,則是利用屋頂綠化向城市中緩緩滲透,增長城市中雨水的滯留時間,使雨水可以充分被吸收與運用降低發生洪澇自然災害的概率。綠地還可以在生態環境中發揮節能降排的效用,以此降低城市中的熱島效應,促進人們生活體驗感有效提升,進而實現城市環境優美性的有效增強。
2.3 城市建設中設計滲水路面
在實踐的城市建設過程中,針具城市規劃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即為路面,因此在調節氣候與建設生態環境的過程中,利用路面實施有效地引導與設計,讓雨水可以在有效滲透中從路面實現更好地滲透與儲存。以往路面的設計都是以硬化路面為主,雨水會通過路面流淌或是積水,造成城市出現洪澇災害情況。因此在建設城市的過程中,通過設計滲水路面,利用下凹式綠化輔助植物進行一定水量的儲存。并將剩余的雨水滲透至排水途徑促進城市抗洪性提升,政府在設計路面結構中,首選即為透水性路面,保證在洪澇氣候中海綿城市可以從道路提升安全性以及路面的透水功能與質量。在設計城市排水管時,需利用穿孔型排水管方程輔助排水系統加以建設,以此提升海綿城的性能。
2.4 城市建設中園林植草溝的設計
城市園林綠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項策略即為設計植草溝,植草溝可發揮植被景觀性,設計于地表溝渠的排水系統中,還可當成過濾污染物與泥沙的主要設備。雖說植草溝中雨水的流動時間較短,但植草溝能夠有效清除雨水當中的污染物及其泥沙,尤其是上游水量較大時效果更明顯。植草溝能夠降低雨水流動速度,加上建設時,處理溝地用到過礫石與砂土,因此,土壤中能夠滲入大量雨水。同時,植草溝需要結合城市排水系統,在降水的時候能夠起到良好的排水效用。
2.5 城市建設中生物滯留帶的設計
生物滯留帶設備指導就是地勢偏低地區,利用微生物、土壤、植物系統進行滲入,將雨水進行凈化流徑設備。具體作用即為控制雨水,運用植物及土壤來凈化雨水利用特殊的地理條件來過濾雨水,然后送回城市水系統之中。生物滯留帶的適用范圍有小區內部建筑,道路以及停車場周邊的綠地,但針對徑流污染非常嚴重的地區不適合使用。另外,生物滯留帶設備類型較多,適用范圍較寬,和周邊景觀具有很強地兼容性,能夠對徑流實現有效掌控,建設與維護成本不高,不失為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優選。
3? 海綿城市技術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措施
3.1 操作人員專業性的強化提高
在設計城市園林操作中,需要增強操作者的專業型,并在進行排水系統設計中進行立體性全面思考,有效地結合與聯系城市和園林。唯有提升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才能在城市規劃中合理使用海綿城市技術建設與創新城市的生態化。海綿城市具體原理在于對自然排水體系的利用,促進水資源可以得到儲存與科學蒸發。通過下沉式綠地與屋頂綠化來栽培城市植物具備較高的生態化,還能使城市中人性化設計得到增強。
3.2 海綿體選取的科學性
相關部門在使用海綿城市技術時,先要進一步分析研究海綿體原材料,并與本地區自然氣候條件相結構來有效選擇海綿體,并在考察中,重視檢驗性與實踐性,通過深入分析每個材料、每塊路段、氣候溫濕度、坡度等,運用不同海綿體將實際作用發揮出來,讓城市更具生態化。譬如,每年平均降雨量較大的城市還能使用其較強的吸水性與滲透性功能,減輕城市的洪澇災害,進而實現城市生態性的有效提高。
4? 結語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呈快速上漲的趨勢,在城市化問題愈演愈烈情況下,人們提高了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致使城市綠化園林的建設成為時下的焦點話題,對此,在進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點要素即為使用海綿城市技術,其在文明生態環境的建設中展示著自身強大的功能,其與城市園林的綠化建設成相互輔助狀態,對所有可控可用資源的合理運用,能夠為凈化大氣與空氣之中微小分子做貢獻,二者可以實現城市的有效規劃,搞好我國下達的各類指標工作,切實與大自然進行融合,無法脫離技術方面的支持,只有通過我們的共同攜手與進步,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既溫馨又舒適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 楊苗.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7(24):192.
[2] 王向陽.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8,979(24):39-40.
[3] 梁紅.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8(8):249-250.
[4] 石戰.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9(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