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才
按揉穴位是一種簡單、方便、安全、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非常適合居家操作。穴位按揉應該每天堅持,每次0.5~1小時。按揉力度大小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居家穴位保健要注意以下三點,方能起到較好的防病保健效果。
針灸定位取穴包括體表標志取穴、簡易取穴、手指同身寸取穴和骨度分寸取穴四種方法。對居家保健而言,首選體表標志取穴法。有的穴位可有多種取穴方法,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體表標志取穴法又稱解剖標志取穴法,以肚臍、眉心、脊椎、腳踝等解剖標志為依據,是首選的取穴方法。如肚臍中央為神闕穴,兩眉頭中間為印堂穴,鼻尖處為素髎穴,等等。
手背第1、2掌骨之間,略靠近第2掌骨中點處是合谷穴。它還有兩種簡易取穴法:一是握拳,第1、2掌骨并攏,肌肉隆起最高點即是;二是一手拇指、食指分開,另一手大拇指橫紋對齊張開手指的指蹼,壓向第2掌骨中點,指端點到處就是合谷穴。
同身寸以手指的長短、寬窄為依據定穴,由身體比例來決定,只限于自身使用,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給他人取穴。
“拇指同身寸”是以大拇指指節的寬度為1寸;“中指同身寸”是以中指第一、二指節橫紋橈側端間距為一寸;“橫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將食指、中指、環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食指與中指并攏為1.5寸。
需要注意的是,手指同身寸法一般只適用于四肢,不適合軀干部。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節作為主要標志測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的取穴方法,如頭部前發際至后發際是12寸,胸腹部兩乳頭之間是8寸,外膝眼至外踝之間相距16寸,腕橫紋至肘橫紋定為12寸,等等。骨度分寸由身體比例決定,無論高矮胖瘦均可適用,準確且能用于他人的取穴。
比如,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胸骨下端與肚臍之間為8寸,取其中點,即為中脘穴,比從肚臍上測量4寸的取穴方法更方便。
一般情況下,只要穴位取準、按揉手法正確、按揉到位,應該有酸、麻、脹、重,甚至“走動”(經氣行走)的感覺。這在針灸推拿學中被稱為“得氣”。當然,由于個體差異或者氣候的影響,部分人的“得氣”反應不明顯,但只要取穴精準,按揉也有作用,不會“白費勁”。
按揉時局部有疼痛感,有時候穴位處還會有皮下硬結、皮色發紅充血或暗黑的情況,說明局部經絡有瘀阻,氣血不夠通暢。經過一段時間的按揉后,經絡通了,氣血暢了,原來的皮下結節也會由大變小,直至消失,這是病證好轉的表現。此外,人對按揉手法會慢慢適應,再按就不會那么痛了,并非效果越來越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