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工作理論的“三重性”及愛的實踐藝術

2020-06-19 08:16:39衛小將
社會科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技術

摘 要: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是一種理想性表達。現實中,作為理論生產的學院派推崇唯智主義,強調學理性而貶抑操作性;作為問題尋解的實務界提倡實用主義,突出實操性而拒斥理論性。這種張力形成了學院派的“修辭”與實務界的“游戲”,由此需要重新審視社會工作理論問題。社會工作理論具有價值性、闡釋性與實操性等三重特性,忽略第一重,社會工作會失去靈魂,淡化第二重可能淪為“游戲”和“治療術”,失去第三重,可能演繹為華麗的“修辭”與“表演”。此外,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發揮積極作用、以愛或關系為中心的“無形理論”并未獲得承認,我們需要重新將愛帶回到社會工作中心,倡導一種愛的實踐藝術,進而拓展社會工作的理論空間。

關鍵詞:社會工作;價值;詮釋;技術;愛的實踐藝術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20)06-0093-08

作者簡介:衛小將,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 (北京 100872)

社會工作是一個實踐和技術導向的應用社會科學,但其背后蘊含著深層次的價值和理論關懷。而在現實中,由于理論的非直接操作化特點,導致社會工作無理論、少理論、重實務成為了一種主流聲音。面對這種論述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不斷地沿引和借鑒其他學科的理論來充實自己,同時模糊學科邊界拼接和生產自己的理論;二是攻擊理論的深奧、晦澀和懸浮性,并認為任何高深的理論在實實在在的服務面前都一文不值。事實上,二者都沒有很好地回應社會工作的理論問題,前者的“借理論”似乎還是等于“無理論”,且生產的帶有社會工作標簽的理論,如優勢視角、賦權理論、人在情境中等也常被詬病為缺少系統性和科學性,而非真正的理論。后者則舍棄了社會工作發展理論的空間。由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回到社會工作助人本質中去審視和闡述其理論問題。任何社會工作實務都不可能離開理論,實務的過程也是不斷詮釋情境中的人的過程,情境和人是既定的,它需要社會工作者借助社會和心理科學處理人的想法、感覺、信念、語言、行為的主觀經驗和客觀事實,這就是為什么語言和關系的品質在社會工作中如此重要。①情境和人又都是流變的,它還需要社會工作者具備高度的敏感性、理解力、應變力和實踐感,這是一種專業智慧和專業自我的積淀。由此不難理解,社會工作理論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下將進一步澄清并闡述這種特點。

一、學院派的“修辭”與實務界的“游戲”

社會工作在西方已經走過了百年的發展歷程,在這樣一個不斷專業化的演進過程中,廣大社會工作者始終面臨1915年的“弗萊克斯納之問”。童敏:《東西方化的碰撞與交流:社會工作的本土化與和諧社會建構》,《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年第4期。弗萊克斯納(Flexna)挑戰社會工作作為一個專業的合法性,理由是社會工作沒有自己的理論,其理論主要舶來于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對此,也有學者以弗萊克斯納的非社工專業身份和男性立場為理據來挑戰其言論的合理性。《綠色社會工作》的作者多米莉(Dominelli)在2019年11月10日中華女子學院舉辦的“社會工作教育與課程發展:國際經驗與本土探索”論壇中提到此觀點。即便如此,社會工作沒有自己的理論如同一個“魔咒”困擾著社會工作者,雖然對外極力否認,但內心的不安卻始終揮之不去。這樣一種“敏感”的議題逐步地被壓制起來,取而代之的是關于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關系的強調,普遍性的觀點是二者需要有機結合,如蘇涉(Susser)認為:“沒有理論的實務如同航行在漫漫大海的船,而沒有實務的理論如同無法揚帆出海的船。”[美] David Howe:《社會工作理論導論》,陳香君等譯,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3頁。湯普遜(Thompson)也認為:“理論和實踐是一枚銀幣的兩面,社會工作實務并不是在理論和實踐之間選擇,而是兩者的融合。”[愛爾蘭] Paul Michael Garrett :《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黃銳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6頁。

然而,這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表達,在現實境遇中,尤其是在社會工作后發展的中國本土,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領域之間還是具有較大的張力。從某種程度上講,理論生產與學院派推崇的“唯智主義”是高度契合的,即強調學理性而貶抑操作性與技術性,這樣或可以凸顯其不可替代性。借用布迪厄(Bourdieu)的觀點,理論某種程度上可以成為一種“符號”權力與暴力,越是晦澀和艱澀越能保持知識精英的壟斷地位及再生產。[法] 布迪厄:《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楊亞平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第458頁。這種晦澀和艱澀可能成為一種空洞的“修辭”和“理論霸權”,具有傲慢性,凡是言之無“學術話語”即被視為不具專業性,反之,越具修辭性便越具專業性。在現實中表現為“理論+服務對象”的機械套用,如薩提亞家庭結構治療介入家庭暴力,存在主義社會工作理論干預失獨家庭,賦權增能理論應用于留守婦女,資產建設理論應對貧困問題,等等。這種理論的機械套用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社會工作干預的效用性。

社會工作實務界對理論的態度或是敬而遠之,或是嗤之以鼻。從表面看,社會工作者被訓練處理廣泛的社會和個人問題,處于服務的“最前線”。在他們看來,或許社會工作做什么比社會工作是什么更為迫切和重要,社會工作無理論似乎成為了一種“美德”。[愛爾蘭] Paul Michael Garrett :《社會工作與社會理論》,黃銳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4頁。從內在看,就社會工作服務本身而言,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直接應用到實務過程中,而且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是處于各種情境流變中的人。因而,在實踐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和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服務對象接觸的具體情境。秦炳杰、陳沃聰、鐘劍華:《社會工作基礎理論》,香港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頁。從學理上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遵循的是一種日常生活的實踐邏輯,它是在特定社會場域中被結構性關系所形塑,又被特定場域下的符號體系所掩蓋的慣性化的即興發揮過程。它有自己的實踐邏輯,不受實驗過程的控制,很難將實證科學知識直接應用其中。郭偉和:《專業實踐中實證知識和實踐邏輯的辯證關系——以循證矯正處境化實踐為例》,《社會學研究》2019年第5期。不僅如此,社會工作者在實務過程中的決策常常基于價值而非知識[美]查爾斯·H.扎斯特羅:《社會工作實務應用與提高》,晏鳳鳴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頁。,其使用的技巧也多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經驗和判斷,由此可見,社會工作實踐具有一種“慣習”的特質。然而,這樣一種特質與主流的理論評判標準存在較大張力,因而導致社會工作實務處于一種理論邊緣,也容易導致社會工作抽離“專業”而成為一種策略性和技術性的活動。加上社會工作倡導通過處理瑣碎生活事件來防微杜漸的功能性特點,很容易忽略其藝術性的一面而凸顯工具性的一面,與此同時會大大降低其準入門檻。這樣會導致把專業社會工作當作工具,甚至對社會工作做“扭曲的承認” 、漠視或“蔑視”。王思斌:《走向承認:中國專業社會工作的發展方向》,《河北學刊》2013年第6期。再一方面,社會工作者的藝術性和專業自我的塑造是一個漫長且潛隱累積的過程,而技術性的模仿學習則可以是顯性和速成的。這一系列因素的交織作用使得社會工作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庸俗化”“表演性”“游戲性”的特點。服務過程中將游戲作為手段本無可厚非,但一些社會工作者將服務等同于搞活動,將服務開始的破冰游戲當作服務的主要內容,將服務對象最后的情緒和態度視為服務效果,這樣會在“去理論化”和“游戲化”的路上漸行漸遠。

學院派與實務界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互不承認的張力。這種互不承認最終只會形成學院派的“修辭”和實務界的“游戲”,并制約社會工作的發展。有鑒于此,我們仍需回到一百多年前“社會工作無理論”的原初討論,回溯到理論的本質來審視。從后現代主義的視角看,理論本質上是一套表現事物秩序的話語權力,是一套對事物規律的陳述。福柯(Foucault)認為,陳述是話語的基本單位,陳述是能夠“被人們生產、操縱、使用、改造、交換、組合、分解、重組乃至破壞的一種東西”。劉北城:《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頁。由此,如何陳述是決定理論生產的關鍵環節,而陳述的規則包括三個方面:(1)誰在說話,憑什么權力說話,說話者的地位;(2)說話者憑借的制度地點,也就是使其話語獲得合法性和應用對象的來源;(3)說話者與各種對象領域的關系。劉北城:《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頁。以此來看,理論并非是一種客觀真理,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知識的建構,尤其是學院派的建構:其一,學院派具有理論生產的合法性,他們憑借教育制度、法律體系和社會的認受性壟斷了理論生產的話語權,以一種教育場域的內部話語來陳述理論;其二,理論生產的制度性地點包括大學、科研機構、學術領域和出版領域等,這更增加了理論的權威性和神秘化;其三,理論生產是高高在上的,它似乎是超越一般常人生活的真理,更不容質疑。以此標準來審視,社會工作確實是“少理論”或“無理論”的,因為它是生活場景中的“生命互動”,其理論是碎片化地蘊含或彌散在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持續交往的話語、實踐和改變過程中,是一種“默會知識”和“專業庫存知識”。而這種實踐性知識是否能成為理論主要取決于學院派的承認,而學院派對這樣的知識一般是不予承認的。正如有學者提到的,“中國社會工作尚未形成易被社會所接納和承認的理論、方法及模式,其發展基本上是嵌入型的”。王思斌、阮曾媛琪:《和諧社會建設背景下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概言之,究竟是社會工作沒有理論,還是認定社會工作理論的標準和立場有問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實踐中有效的“理論”不被當做理論對待。在現實情境中,我們從來不認為一個不做一線服務的社會工作教師無理論,也從不認為一個做一線服務的社會工作者是有理論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農民群眾(社會工作實務者)雖然在生產界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并未創造出自己‘有機的知識界”。[意] 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曹雷雨等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頁。

社會工作被認為“無理論”與其處理的是日常生活瑣碎,以情感性勞動為主有密切關系。這兩個特點與女性主義的主張有高度契合性。如女性主義認為,婦女的家務勞動尤其是育兒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承認和尊重,女性的情感勞動也一直是被忽視的,這與承認的主體是男性有密切關系。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理論具有某種男性品質,而社會工作理論或許具有女性品質,男性是公共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被賦予理性、邏輯、智力、靈魂等品質,女性是私人領域的參與者李銀河:《女性主義》,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第17頁。,被賦予感性、瑣碎、細膩、情緒化等品質,由此女性是被邊緣化的。康德也認為:“由于恐懼和膽怯,女人不適宜做學術工作”

李銀河:《女性主義》,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頁。,而男性氣質則成為了理論生產的必要條件,所以社會工作“無理論”也演繹成為了一種“真理”。與此相對應,在現實情境中,理論的制造和生產者多為中產階級的男性,而社會工作實務者則多為社會底層的女性,這更好地詮釋了社會工作“無理論”的不合理性。

二、社會工作理論的三重性:價值性、闡釋性與實操性

一般而言,理論指邏輯上相互關聯的一組命題,由此可推演出某些經驗律則來黃瑞祺:《社會理論與社會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頁。,它具有強烈的唯智色彩。社會科學理論與個體的主觀想法和所處文化脈絡交織在一起,又有其不同于自然科學理論的特點:一是理論中的概念是一種抽離實在的理想類型,難以準確概括和定義社會現實;二是理論隨著主體價值立場的變化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三是理論的解釋力隨著時空的變換和文化差異而不同。不僅如此,現代性的反身性削弱了知識的確定性,即便在自然科學之核心領域亦是如此 [英] 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中的自我與社會》,夏璐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頁。,因此,理論的不確定性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社會工作理論既有一般社會科學理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它不是一種純粹學術上的理論,而是指社會工作的整體和知識體系,在社會工作實務中被用來解釋服務對象系統的需要和問題,并預測和確定干預的方法和模式,以引導實踐專業的服務。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5頁。由此可見,社會工作理論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統攝整個助人過程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涵蓋了價值理念、抽象知識、干預模式和技巧等多個層次,最終落到服務人并使人獲得改變的最終目標。這樣一個特征與醫學理論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后者既需要有醫學倫理和價值(如希波克拉底誓言) ,又需要病理學知識,還需要各種臨床的治療技術手段。這或許與社會工作的先驅里士滿(Richmond)以醫學作為參照物來建構專業體系有密切的關系。英國哲學家休謨(Hume)曾說:我們無法從“是什么”推論到“應該做什么”[美] David Howe:《社會工作理論導論》,陳香君等譯,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3頁。,一般社會科學的理論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而社會工作需要處理怎么看(價值)、是什么(解釋)、怎么做(實務)三個層面的問題。因此,社會工作理論具有三重特性:一是價值性,如何看待人及其遭遇的社會問題,其本質是什么;二是闡釋性,問題的成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改變;三是實操性,如何干預和介入是有效的。以敘事治療理論為例,第一層面,該理論所持的價值是相信個體的主體性及其重構生命意義的能力;第二層面,個體問題的成因多數是被包括專家和精英在內的主流話語所建構的,這種建構使其行為被一種消極的故事版本所宰制,從而失去自我改變的動力;第三個層面,主要通過情感支持、問題外化、尋找積極故事因子、重塑和固化新故事等技術進行干預。[美] 吉兒·佛瑞德門:《敘事治療——解構并重寫生命的故事》,易之新譯,張老師文化公司2000年版,第57頁。如下將具體闡述這三重特性。

當前,社會工作深受證據為本理念的影響,在技術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背后的價值關照和道德關懷。許多學者認為,社會工作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因而不需要著重哲學和社會理論(價值)層面的討論,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社會工作在緣起之初就與“利他”“明愛”“上帝之城”等宗教價值密切相關,其后又受到人文主義和烏托邦思想的影響。早期社會工作者基本是在價值和情懷的感召之下開啟專業發展之路,所謂專業理論與技術只是后續借鑒融合其它學科的衍生物。因此,社會工作原本就是一種價值催生的專業,價值是其靈魂,價值傾注也是其顯著區別于其他社會科學理論的特質。而與此相悖的是,當前社會科學的諸多理論明顯地避開了討論實質的價值問題,也很少會去考察具體的價值和實踐內容,更不會探討道德實踐或行為的途徑。阮新邦:《邁向嶄新的社會知識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頁。而社會工作價值則是社會工作內容中關于珍貴事物之若干信念——關于良好社會的本質、為此目標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專業人員所具備的人格特質之概略信念。[美] Sarah Banks:《社會工作倫理與價值》,周采薇譯,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版, 第8頁。價值雖然不直接應用于實務,但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判斷、定義及干預路向,正如韋伯(Webb)所說:“社會工作者好的判斷需要兼具道德上的努力與堅定的思想支撐。”[美] David Howe:《社會工作理論導論》,陳香君等譯,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27頁。不僅如此,價值始終警醒社會工作者持守社會公平正義觀,相信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與尊嚴,倡導一種自助、互助、包容、共享的社群生活。反之,如若抽離或背離專業的價值持守,社會工作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或可能演繹成一種新的傷害。如20世紀初期,社會工作者參與了澳大利亞政府實施的“白澳政策”,先后將近10萬名土著家庭的兒童強行帶走集中供養,或送到白人家庭收養,制造了所謂“被偷走的一代”。另外,尤其需要我們警醒的是,隨著現代性的侵蝕,科學的理性計算精神、技術的道德中立地位、社會管理的工程化趨勢成為一種主流價值[英] 齊格蒙·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楊渝東、史建華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頁。,這對社會工作價值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亦會使社會工作者以幫扶的名義卻加重了對于服務對象的壓制。對此,批判社會工作理論呼吁重現社會工作的價值。我們亦需要凸顯社會工作理論的價值性,社會工作者應無條件地承擔起道德責任,在主流社會價值、社會工作者個人價值和服務對象價值之間重申專業價值。

卡羅(Carlo)分別從社會問題、社會單元(個人、家庭、小團體、組織、社區、國家)、社會工作方法(個案、小組、社區、社會行政)三個向度建構了社會工作的實務模型。李增祿:《社會工作概論》,巨流圖書公司2011年版,第41頁。這一模型也折射出了社會工作理論的“跨界流動性”和“借鑒性”特點,它需要外借其它學科的理論來對個人行為與社會問題進行闡釋,進而提出恰當的干預策略。由此亦不難理解,在實務過程中,單靠價值判斷和處遇性經驗很難應對日趨復雜的社會問題,且社會問題的成因往往由個體心理因素向外推演至社區及社會結構性因素。這就需要一種高度抽象的理論框架來定義并闡述問題的形成機理,而不同學科的理論及同一學科的不同理論對同樣的問題亦有不同的解讀,如同樣是貧困問題,既可以歸因為個體從市場上獲取資源的能力不足,也可以解釋為不公平的社會制度引發的資源分配不均衡,還可以視為是一種群體亞文化形塑的生活方式,或是個人缺乏社會資產所致,或是一種生存道義,或是一種社會建構性的存在。這些解讀背后的理論支撐分別是新自由主義、純粹社會學、貧困文化、資產建設、道義經濟學、社會建構理論等。雖然不同的理論立場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介入焦點與進路,但這些多元化的理論從不同層面構筑著問題認識的知識板塊,通過理論之間的對話升華了對于問題的認識,為社會工作者選取最佳干預策略提供了學理性支持。因此,社會工作理論需要打破自身的藩籬,廣泛吸納社會科學的理論以增加對社會問題的深入了解,所有關于社會和人的理論都可以視為是潛在的社會工作理論。

實操性和致用性是社會工作的顯著特性,社會工作價值和理論都要通過“實務場”來檢驗和落地。因此,社會工作實務過程并非是一個簡單的“理論+服務對象”的機械疊加(如依戀理論+嬰幼兒),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服務(建立嬰幼兒的安全感)。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育兒專家的理論都不如嬰兒的母親本能或經驗性的互動帶給孩子的安全感。不僅如此,社會工作的實務場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黑箱”,這個實務場還有情境性、即時性和不可預測性。如圖1所示(+代表相同,-代表不同),同一社會工作者使用同樣的理論在不同時空中介入同一服務對象,其效果不同;不同的社會工作者使用同樣的理論介入同一服務對象其效果也不盡相同,以此類推不再贅述。概言之,社會工作的實務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互構的過程,社會工作者需要回應互構生成的各種不確定性,其創造力和想象力非常重要。同許多社會互動形式一樣,社會工作由即興表演構成,在這些即興表演中,人們做到了或多或少令人信服地表演自己。[英] Nigel Parton,Patrick O'Byrne:《建構性社會工作:邁向一個新的實踐》 ,梁昆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頁。在不同場景的表演中社會工作者逐步形塑一個“專業+自我”的實踐知識,即是一種專業自我的修煉與成長。

綜上,社會工作理論的價值性、闡釋性和實操性同體共存,彼此套嵌,依序構成一種穩固的“三角架構”,它牽引社會工作者認識問題、探索根由、干預治理。三重性即是社會工作的理論特質,在具體的實務過程中,如果忽略第一重價值性,社會工作就會失去靈魂;淡化第二重闡釋性,社會工作可能淪為一種“游戲”和“治療術”;如果失去第三重實踐性,社會工作可能演繹為華麗的“修辭”與千篇一律的“表演”。

三、愛的實踐藝術的回歸

社會工作理論的三重性決定了社會工作不僅要在藝術性與技術性之間拿捏,還要在有理論與無理論之間拉扯。一方面,盡管社會工作者的個人價值、生活經歷、心智模式、人格特征、工作風格等各有不同,但他們卻在實務過程中共享一套專業價值、倫理操守、專業知識、專業文化等,這也成為一種無形的統攝力量。維克斯(Vax)稱其為是“評鑒系統”,這套評鑒系統使得社會工作者能夠理解實踐情境,形成行動的目標與方向,決定可接受專業的內容。[美] 唐納德·A.舍恩:《培養反映的實踐者——專業領域中關于教與學的一項全新設計》,郝彩虹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頁。與此同時,社會工作者的服務過程也需要借助于理論的理性闡釋與判斷,單靠個人心智的認知和感知是不夠的。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在服務中更多依賴的是他們自己的理論,這些理論也許是從經驗中建立,也許是與其他學者或實務工作者討論出來的,還有許多來自非正式學術性的管道。[美] Chris Beckett:《社會工作實務理論:整合與運用取向》,洪敏琬譯,洪葉文化公司2013年版,第47頁。在此方面,專業理論自然被忽略和弱化了,因為實踐場景中需要處理問題的現實性極大地消解了理論的抽象性,正如我們相信醫生忽略了理論是因為他相信他們所處理的就是真實——血就是血,糖尿病就是糖尿病,當你擁有真像時就不需要“理論”。[美] Benjamin F. Crabtree,William L. Miller:《最新質性研究方法》,黃惠雯等譯,韋伯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頁。因此,社會工作不僅需要外借理論,也需要干預性理論,更需要在干預現實中形塑一種“無形的理論”。這種無形的理論尚沒有獲得學術界和主流社會的認同,它是一種零星和碎片式的呈現,如同廣大女性的育兒情感勞動一直被矮化為平常瑣碎。而恰恰是這種無形的理論在實務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功能,它以愛為初心維系著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的情感共同體。

有研究者指出,相對于專業理論,社會工作者的誠實、溫暖與友善是最重要的,它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關系和輕松的氛圍,進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服務效果De Bore,C.Coady,N.,“Good Helping Relationships in Child Welfare:Learning from Stories of Success”,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Vol.12 No.1, 2007,pp.32-42.。此外,伯格和魯克曼(Berger & Luckman)認為:“所有的知識包括我們對日常現實生活的最基本假設都是源于社會交往并由交往所維持。”[美] David Howe:《社會工作理論導論》,陳香君等譯,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4頁。霍利斯(Hollis)也認為:“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關系是一切治療的基礎”Florence Hollis ,Casework: A Psychosocial Therapy, New York:Random House, 1972, p.228.,這種關系的建立即是一種愛的傳遞,它在實務中是超越專業理論而存在的。如果說社會工作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專業和藝術,那么生命之間的碰撞離不開一種愛的實踐藝術,而無形理論的核心即是一種愛的實踐藝術,它可以成為未來社會工作理論拓展的增長點。

社會工作在高度專精化的過程中受到的挑戰之一是:基變社會工作批評其忽視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初衷,逐步演變為中產階級的治療術。這種挑戰能極大地警醒社會工作者重申公平正義的價值,但對于“愛”的價值似乎并未受到重視,盡管社會工作一直宣稱“大愛”。此方面借用弗格森(Ferguson)的研究可進一步印證,弗格森將吉登斯的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引入到社會工作領域,解放政治主要關涉的是減少或消除“剝削”、“不平等”和“壓迫”等問題[英] 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中的自我與社會》,夏璐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97頁。,而生活政治主要指后傳統生活場景之下如何自由地選擇生活的議題[英] 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中的自我與社會》,夏璐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00頁。,如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社會坐標中準確定位自己,詮釋和理解生命的意義。弗格森指出,基變社會工作固然關切解放政治,但是生活政治需要不一樣的社會工作,它尤其重視關系的價值。David Howe:《社會工作理論導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8頁。由此,倡導解放政治的基變社會工作或可能只會起到喚醒社會工作價值的功能,而處理日常生活政治、以關系為本的愛的實踐藝術將成為契合時代主流的社會工作。盡管社會工作是以“愛”(憐憫、互惠、利他、博愛)為原動力,但愛逐步地被科學、理性和個體化所消解。正如弗洛姆(Fromm)所說:“盡管人們對愛如饑似渴,但卻認為幾乎每一件事都比愛重要:成就、名望、金錢、權力——幾乎人們的所有精力都用來研究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難怪沒有誰來學習愛的藝術。”[美] 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劉福堂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7頁。

美國存在心理學家梅(May)將愛類型化為:性愛(性欲或力比多)、愛欲(繁殖和創造)、友誼(兄弟般的愛)和博愛(對他人幸福的愛)。他認為,現代社會的性過于泛濫,導致其它的愛被壓抑了,由此,人忽視了與他人的關系,忽視了自身的存在,出現了冷漠和非人化,由此,也引發了壓抑、疏離和焦慮等心理現象。[美] 羅洛·梅:《愛與意志》,宏梅、梁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38、23頁。這也正是社會工作需要重點處理的生活政治議題。不僅如此,愛也成為一種現代社會中普遍缺失的現象,甚至教師、醫生和社會工作等職業亦如此,他們被自我利益所驅動,而不是因為愛、因為彼此的關系,他們把自己看作“醫生”或者“職員”,而不是人。[美] 魯思·華萊士、艾莉森·沃爾夫:《當代社會學理論》,劉少杰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頁。對此,弗洛姆認為需要建立一種愛的實踐藝術,具體條件包括規范、專心、耐心和最大關注。[美] 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劉福堂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112頁。以此來看,我們需要重新將愛帶回到社會工作中心,建構愛的實踐藝術。

首先,社會工作者要“愛人如己”,尊重自己的獨立性、愛護自己及了解自己,這樣才能尊重、愛護及了解他人[美] 艾里希·弗洛姆:《自我的追尋》,孫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110頁。,才能體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要對服務對象也許發展不出的潛能抱有信任,如愛的潛能、幸福的潛能、運用其理智的潛能和更為特殊的潛力,如藝術才能。[美] 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劉福堂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版,第127頁。其次,重新強化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和職業規范,將人的主體性塑造、尊重、接納和共情等作為訓練社會工作者的基本理念和技術。當前社會工作出現了多元化取向,如心理治療技術取向、證據為本的實踐取向、社會結構取向及后現代取向,前兩種取向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后兩種取向以批判和解構社會工作為核心。這些取向極大地沖淡了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倫理操守和職業規范的權威性。再次,社會工作者應專心于服務本身,以人的成長和改變為志業,持守專業的神圣性和純潔性,專注于對生命體的體悟與敏感性。毋庸諱言,近年來,深受管理主義、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的影響,社會工作不同程度地開始偏離對“人”本身需求的專注,偏向國家、市場和行業利益的訴求,從而導向市場化、工具性和表達性。其四,社會工作者要有耐心。一是對社會工作事業有耐心,不為暫時的困難自暴自棄,亦不能走為發展而發展的“大躍進”路線。二是要對服務對象有耐心,相信每一個服務對象都是有動力改變的生命體,聆聽他們的生命故事,評估他們的實際需求,用心設計和完成每一個個案、小組和社區,扎扎實實開展每一項服務,相信在每位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一定會推動社會工作事業的蓬勃發展。最后,社會工作者要對自己的事業和服務對象給予最大的關注,將自我成長、專業發展和服務對象的改變有機結合起來,以最大的熱情和動力投入到專業發展過程中,在專業化和本土化過程中建構社會工作共同體。

結 語

理論已成為社會工作無底氣但又不得不拿出勇氣討論的議題,因為“理論稀缺”、“技術導向”已成為一種主流論述。圍繞這樣一個問題理論界與實務界形成一種張力。前者推崇唯智主義,強調高深和晦澀理論的生產,有意或無意地貶低實務的價值;后者倡導實用主義,號召與理論自動保持距離或決裂,強調服務才是硬道理。這樣一種張力割裂了理論和實務的有機統一,導致在現實中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理論界的“修辭”與實務界的“游戲”。這種張力及其后果激發我們重新認識和反思社會工作的理論特質。社會工作理論不同于一般社會科學理論主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它需要處理怎么看(價值)、是什么(解釋)、怎么做(操作)等多重問題,這三者的有機結合指引社會工作者認識問題、探索成因并干預治理。由此,社會工作理論不是一種純粹的學術理論,而是涵蓋價值理念、抽象知識、干預模式和技巧等多個層次的知識體系,它具有三重特性:第一重強調理論背后的價值和道德關懷,是社會工作的生命線;第二重主要借助社會科學的知識分析人及社會問題的成因與機理,是一種學理性的剖析與解釋;第三重突出實踐的技術性與藝術性,它是一種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生命互動的過程。有鑒于此,社會工作不僅需要外借理論,也需要科學的干預理論,更需要在具體實務中形塑一種“實踐理論”。這種實踐理論是無形的,可能源于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的互動經驗,也可能源于社會工作者的靈感和頓悟,還可能源于其他同工的啟發,等等。它在實務中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專業理論的,其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工作者將個人生命融入到專業助人過程中的智慧沉積,也是一種關系的建立、生命的碰撞與愛的實踐藝術。這或許可以為社會工作的理論拓展新的空間。

(責任編輯:薛立勇)

The Triple Dimensions of Social Work Theories and

the Art of Love Practice

Wei Xiaojiang

Abstract: It is idealistic to combine social work theories with its practice. In reality, the academism scholars who produce theories advocate intellectualism, emphasizing academic rationality but degrading operability; the practitioners who seeks solutions to problems support pragmatism, highlighting practicality and rejecting theoreticality. This tension has caused the academic world to be “rhetoric” and the practical to turn to “gam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issues related to social work theories. On the one hand, the social work theories have three dimensions:value,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Social work would lose its soul if the first dimension is ignored, might be reduced to “games” and “ therapeutics” if the second de-emphasized, and seen as specious rhetoric and performance provided that the third lost.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angible theo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focuses on love or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We need to bring love back to the center of social work and promote the art of love practice, so as to expand the theoretical space for social work.

Keywords: Social Work; Value;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 Art of Love Practice

猜你喜歡
技術
探究電力信息和電力通信技術的融合
紅松嫁接方法和技術要點探析
淺析無機房電梯相關技術要點
遼西干旱山區山杏育苗及造林技術分析
大采高綜采工作面初采期間瓦斯綜合治理技術
電力配電柜的應用技術
有關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分析與探討
淺析建筑物鋼筋砼與砌體結構抗震加固的技術方法
淺談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應用外包粘鋼加固技術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0: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国产色网站|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88av在线| 午夜视频www|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1精品亚洲| 视频二区欧美|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www.91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影院|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成人福利在线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成人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中文字幕啪啪|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综1合AV在线播放| 91美女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制服无码网站|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亚洲永久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人人射|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婷婷五月在线|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www亚洲天堂|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