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吉北

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見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溝疝和臍疝兩種。小兒疝氣的發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與患者的體質有著很大的關系。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為腹腔鏡手術,那么這種手術方式的利弊是什么,是否適用于小兒疝氣呢?
1.小兒腹股溝疝是常見的先天發育異常。一般在出生數個月內出現。分為腹股溝斜疝和直疝,大多數是斜疝,直疝較罕見。癥狀一般是一側腹股溝部有光滑整齊、稍有彈性的可復性腫物,可能在寶寶出生第1次啼哭時,也可能在出生后2~3個月或更晚的時候出現,大多數出現在嬰兒期。當小孩哭鬧、站立和用勁時,腫物出現或增大,小的突起位于外環及陰囊起始部,大的可降到陰囊內,腫物質軟有彈性,邊界不清,平臥時腫物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小兒腹股溝疝雙側約占10%~20%,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可以采取疝帶療法,6個月以上的寶寶腹股溝疝治愈的機會很少,故應采取手術治療。目前采用的手術有常規的腹溝疝囊高位結扎術,或使用腹腔鏡下內環口的縫扎術。
2.小兒臍疝是一種腹腔內容物經肚臍向外膨脹成包塊的發育缺陷性疾病,大多是先天性的疾病。小兒出生臍帶脫落后,若是小兒經常用力啼哭或大便則會導致腹內壓升高,而新生兒的臍環閉鎖不全或者臍部的組織也不夠牢固,往往一用力就會導致腹腔的內容物向外突出,形成臍疝。臍疝部位的皮膚被突出的內容物撐得很薄,呈緊張狀態。安靜狀態下小兒的臍疝較小甚至消失,用手還可使臍疝回縮進去,但一用力就又會從臍部突出。隨著小兒的成長,臍部組織越來越牢固,臍疝的發生率就會降低,一般2歲就不會再發生臍疝了。
疝氣極其容易反復發作,孩子一用力就會是腹腔內的臟器經肚臍或腹股溝突出,一旦突出就會有發生嵌頓的危險,而反復的嵌頓會使得腸管出現扭曲卡壓等情況,影響消化系統,出現便秘、脹氣或吸收功能下降等癥狀。長此以往就可能使血液循環受阻、腸梗阻、腸腔缺血甚至是壞死需要手術切除。
此外,由于腹股溝的生理特點與特殊位置,它與泌尿生殖系統緊密相鄰,小兒極有可能因為腹腔內容物偏離原來位置,突出形成腹股溝疝。而位于腹股溝的疝氣由于擠壓而影響孩子睪丸的正常發育。因此,當小孩患有疝氣時應及時就診。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內的嬰兒可暫時不做手術治療,但是需要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一旦出現惡化要及時與醫生溝通,確定下一步的就醫計劃;若是6個月以上的患兒,疝氣不消退反而突出的內容物越來越大,則應該抓緊時間進行手術治療。
常規的治療方式有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目前臨床上腹腔鏡手術的利用率越來越高,腹腔鏡手術治療究竟有哪些優點呢?
1.觀察范圍更廣。腹腔鏡手術可通過小洞觀察到范圍更多的位置,以防漏診、誤診。
2.術中創傷小。腹腔鏡手術僅需要幾個小切口,便可完成手術。創傷小、疤痕也小,具有美容作用。
3.術后恢復快。腹腔鏡手術的切口小,最大也僅為1厘米。而且手術全程是在密閉的腹腔中進行,感染幾率極低,所以術后可很快恢復,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4.住院時間短。腹腔鏡手術時間短,大概15~30分鐘,術后第二天便可進流食或者半流食,如米湯、粥和軟蛋糕等,術后一周便可出院。
腹腔鏡手術的手術步驟、麻醉方式與傳統手術是一樣的,但是,意外和風險卻比傳統手術多,這是因為進行手術時需往腹腔打二氧化碳內以利于有足夠的空間來進行手術操作。這種情況對于存在心腦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等情況的患者的心血管循環系統影響較大,易形成二氧化碳蓄積、氣體栓塞等。
疝氣大多都是嬰兒時期發生的,這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我們無法預測,但是可以及早地發現、及早治療,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家長要經常注意小兒的肚臍和腹股溝處是否有突出物;②家長朋友不要把孩子的腹部包裹太緊,由于小兒的臍部與腹股溝處的組織并不牢固,如果外在的腹壓太大,極其容易造成疝氣;③另外也要注意避免孩子大聲哭鬧、便秘等情況的發生。
(作者單位:儀隴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