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華述
膽囊切除患者的術后護理非常重要,包括心理、生理以及飲食方面。由于部分患者對于膽囊切除手術有一定的恐懼感,需要護理人員進行心理護理。在手術后,護理人員要注意讓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幫助患者更快愈合傷口,早日康復。另外,膽囊切除手術后,患者身體內部的消化系統吸收脂肪的功能會暫時受到影響,效率下降,需要護理人員注意患者的飲食。
患者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時,很容易出現恐懼或消極心理,需要護理人員在手術工作進行的同時,用自身的愛心、細心以及耐心去安撫每一位患者,使患者達到符合手術的最佳心理狀態,讓其能夠在手術中積極配合醫生診斷治療,進而保障手術工作順利完成,最大限度地提高手術成功率,避免出現醫療糾紛,構建和諧的醫病關系。
護理人員要語氣親切地向患者解釋病情,拉近和患者之間的距離,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首先,護理人員需要提升患者手術開始前的心理適應能力。通常情況下,手術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時間緊迫,必須盡快進行手術。患者由于對手術了解不足,十分容易出現焦慮、煩躁以及恐懼等消極心理。醫護人員的工作態度以及手術室內的環境也都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為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手術認知水平、進行手術工作的耐受程度和配合程度,選擇符合患者心理的交流方式。護理人員要主動向主管手術醫生了解患者手術的基本情況,然后向患者說明手術的方式、必要性以及安全性等,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安慰。在交流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保持態度誠懇,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讓患者樹立起治療的信心。
術后,由于患者麻醉還未及時清醒,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除去枕頭,讓患者頭部偏向一側。等到患者意識清醒后,康復狀態良好,為患者設置半臥位,減輕患者腹部的張力,幫助患者傷口的愈合。護理人員要及時觀察患者傷口的愈合情況,重點觀察患者傷口有無滲血、滲液。在進行換藥工作時,要格外注意操作流程,避免傷口感染。護理人員要勸阻剛完成手術的患者劇烈活動,告知其最好在病床上靜養不動。隨著患者的身體情況逐好轉,護理人員再改變其活動方式以及活動范圍。
膽囊切除手術后,患者胃腸受到一定的刺激,腸胃蠕動減少,肝臟功能受到很大的抑制,身體膽汁分泌量大幅度降低,嚴重影響其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所以,術后1~2天內患者要嚴格禁止飲食。護理人員可采用靜脈滴注補充患者體內所需的各種營養。手術后第3天起,可以根據患者情況合理地給予其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藕粉或果汁等。隨后再按照患者恢復的情況,逐漸把流食改為脫脂牛奶、甜面包、大米粥、豆腐羹以及米糊等面食類食物。逐漸恢復過程中,患者一定要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嚴禁食用煎炸類食物。
通常有人認為,膽囊切除后就能夠改變術前的低脂肪飲食,這是錯誤的飲食思維。膽囊切除后,人體失去了調節膽汁排入腸道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脂肪消化能力。患者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的脂肪類食物,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負荷,嚴重時會造成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膽囊切除后期,患者可以相應地加強營養,但是還是要注意清淡飲食。必要的營養補充,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在手術數周后,患者體內連接肝臟與小腸的膽總管漸漸伸展擴張,逐漸代替了膽囊貯存膽汁的調節功能。患者若消化功能沒有異常,就可正常飲食。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情況適當增加其蛋白質攝入量。患者每天應攝入適量瘦肉、水產品以及豆類食品,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喝一杯牛奶。不習慣食用奶類或魚肉患者,可多攝入大豆制品及菌菇類,彌補動物蛋白的不足。患者飲食要講究葷素科學搭配,盡量減少患者飲食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
膽囊切除手術并不危險,護理人員要交代患者手術情況,讓患者消除恐懼心理,配合手術。在術后,需要重視患者體位,幫助患者愈合傷口,并且重點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讓患者在食物中攝取足夠營養的同時,不給身體造成負擔,幫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手術后的愈合、康復工作,讓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作者單位:四川省汶川縣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