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燕
生活資源作為幼兒科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對如何將生活資源融入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進行探討。
陶行知先生的“課程觀”,對當下盛行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一線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如何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科學、合理、有效地引領點撥、指導幼兒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使其在幼兒科學學習中彰顯獨特的魅力。
幼兒日常活動的形式應生活化。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應以科學教育聯系幼兒日常生活為出發點,以觸動幼兒的內在體驗為硬核,以為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構建愉悅、和諧的生活情景為切入點,以強化幼兒的深刻體驗為基石,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生活中接受科學的啟蒙教育。
比如,筆者所在幼兒園毗鄰國家級3A景區江蘇省如東小洋口旅游度假區。這里以綠色科學為引領,突出娛樂美食與溫泉養生的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賓朋前來旅游觀光,享受美好生活。教師就應充分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為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服務。比如,在以“認識汽車”為主題的科學學習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走出教室,將幼兒帶到小洋口旅游度假區內,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汽車標志與名稱。幼兒在這種鮮活的生活化情境中了解了汽車標志包括汽車商標、廠標、標牌、汽車標志的分類與形狀。
幼兒在鮮活的生活中接受科學的啟蒙教育。同時,通過小洋口旅游度假區內大量的豪車看到了小洋口旅游度假區未來的發展前景、祖國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喜人變化,激發了幼兒對家鄉如東的無比熱愛之情。
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是幼兒的本性。幼兒置身于大自然中猶如出籠的小鳥,歡呼雀躍,對大自然充滿無限的好奇。幼兒會對大自然中自己喜歡的事物展開科學的探究。比如,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是如東地方特色產品,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文蛤殼,讓幼兒在大自然中以“美麗的文蛤殼”為主題展開科學探究學習活動。有的幼兒會探究文蛤殼的形狀、殼上面紋路的形成原理,有的幼兒會自主或與同伴合作探究文蛤殼的價值,有的幼兒會自主或與同伴合作用文蛤殼進行科學建構類游戲,如用文蛤殼搭建奇形怪狀的未來房屋等。
科學與生活密切相連,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蘊藏于生活中。在新時代視野下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對幼兒進行“活”的科學教育。
比如,幼兒在塑膠跑道上做操會感覺到塑膠跑道的彈性,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去探究塑膠跑道有彈性的科學原理。
總之,生活資源會讓幼兒的科學學習綻放出別樣的光彩。教師應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進行探索,在日常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走出教室,在科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將科學教育融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幼兒收獲科學學習的幸福。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洋口鎮新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