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雪健
學前教育的不斷改革,對語言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并創新游戲在教學中的應用,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設計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的學習體驗達到最佳境界,不斷提升他們對語言知識的學習熱情,引領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語言知識。通過游戲活動與教學的互相融合,不斷提高課程游戲化的整體效率。
目前,農村幼兒園仍有一些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盲目追求幼兒接觸更多的語言知識,卻忽略了幼兒的主體體驗與學習感受。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充分地依據幼兒的實際愛好,適當地融入有趣的游戲活動,以此來激發幼兒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聯系以往的經驗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建構,不僅有利于活躍班級的整體學習氣氛,而且有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穩定提升。
為了保證語言課程中的可玩性,教師要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及其年齡特點,在準確地把握語言教學具體內容基礎上,運用現有的多種資源,為學生營造豐富而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充分引起幼兒對情境中文學故事的好奇和關注,從而調動幼兒以往的經驗,推動幼兒迅速地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不斷提升幼兒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語言教學與游戲活動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利用多媒體資源向幼兒展示豐富的文學故事,給幼兒的多種感官帶去強烈的沖擊,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保持較高的熱情。
例如,教師在教學“吳剛折桂”時,設計以下游戲活動。教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聽多媒體播放的一段音樂。”然后播放歡快的音樂給幼兒的感官帶去沖擊,充分引起幼兒對故事的關注。故事的大致情節是:吳剛住在月亮上,他的工作就是伐木,咯咯噠、咯咯噠……教師:“現在跟著音樂的節奏做游戲,老師來扮演吳剛,大家跟著節奏一起來砍樹吧!”幼兒們喊著“嘿咻,嘿咻”的口號,并通過跟唱的形式敘述故事,保證了語言教學的可玩性。
為了進一步增強語言課程中的豐富性,教師應該依據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適當地開展一些歡快的表演活動,引領幼兒自愿與其他同伴結為表演小組,通過互動與合作將完整的情節呈現出來,從而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讓幼兒感受到學習語言知識的樂趣所在。與此同時,還能有效地鍛煉幼兒的語言交際能力。因此,教師要抓住恰當地時機,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充分地調動幼兒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觸動幼兒內心的表達欲望,通過適時地引導,逐步增強幼兒對語言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例如,教師在教學“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時,設計以下游戲活動。教師:“請大家與同伴結為表演小組,分別選擇胡蘿卜、兔子和小青蛙這三個角色進行表演。”胡蘿卜:“今天我要出遠門,刮胡刀忘帶了,所以我的胡子很長很長。”兔子:“咦?胡蘿卜先生,你今天沒有戴眼鏡啊?”……幼兒們通過與其他同伴的合作,共同將故事完整地表演出來,既增進了幼兒之間的互動,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增強了語言教學的豐富性。
為了有效地提高大班幼兒學習新知識的自主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以往的經驗,從他們的現實生活出發,組織一系列生動有趣的繪畫游戲,引領幼兒通過繪畫向大家講述故事,利用畫筆來表達所想所感,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繪畫創作能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保持高興致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繪畫空間以及想象空間,使幼兒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畫筆的類型及顏色,讓幼兒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通過繪畫游戲完美地展現出來。
例如,教師在教學“走!去郊游”時,設計以下游戲活動。教師:“我們來玩一個‘我畫你說的游戲,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畫筆的類型和顏色,將郊游中發生的事情畫出來。”比如幼兒甲畫了大樹、茄子、太陽還有小人兒,指名讓幼兒乙說出相應的情節。乙:“迎著太陽去郊游,我們看到了大樹,在郊游中還摘了茄子……”幼兒通過繪畫游戲的形式,在班內講述和分享郊游的經歷,既鍛煉了幼兒的繪畫能力,也提高了語言教學的自主性。
綜上所述,教師要不斷學習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理念,充分地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原有的語言基礎,從他們的實際愛好出發,將游戲活動和語言教學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在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開展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幼兒的學習體驗達到最佳境界,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并掌握新知識,從而增強其對語言知識的認知和記憶,逐步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賈汪區耿集辦事處柳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