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譜
摘 要:保險法是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核心課之一,它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學科。本文首先對我國高職院校保險法開展實踐教學遵循的原則進行了分析,接著分析了高職院校保險法實踐教學方式,最后提出了保險法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關鍵詞:高職院校;保險法;實踐教學方式
保險法是調整保險關系的一切法律規范的總稱。保險法教學目標是讓高職生具有對實際保險案例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它以保險基礎理論與實務課程的學習為基礎,是進一步學習人身保險實務、財產保險實務課程的基礎。實踐教學要對高職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專業思維進行訓練,要求高職生系統學習保險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保險專業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現代金融管理技術,有扎實的計算機和外語基礎,具備較寬知識面和自我學習能力,有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技能和社會活動能力。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投資與理財專業開設了保險法這門課,完善保險法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的保險法人才,是專業建設的需要,可對投資與理財專業建設提供重要支持。
一、保險法開展實踐教學遵循的原則
筆者認為實施保險法實踐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其一,實踐教學的開展要堅持“三貼近”的原則,即貼近高職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1.貼近高職生。要從他們成才的角度出發,以高職生為主體,關注他們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2.貼近實際。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抓住社會上大眾關注的問題,指導高職生開展社會調研,提高他們運用保險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貼近生活。要貼近高職生的日常生活,如把誠信守法、按法律辦事等安排在保險法實踐教學中,引導高職生思考,提高保險法律意識,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
其二,堅持以教材為綱,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保險法教材內容有理論的科學性和知識的系統性,在設計實踐教學時要抓住教材的重點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幫助高職生增強保險法律意識,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開展保險法知多少的、保險法在身邊宣傳活動,觀看《今日說法》和《法治在線》等節目。實踐活動的設計要以教材為綱,并且與社會實際相聯系。
其三,堅持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原則。保險法實踐教學要確保每一位高職生參加,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實踐指導教師及實踐內容等方面的安排上體現以高職生為主體,切實可行,這是同學們積極參與,提高實踐教學積極性的重要保障。
二、高職院校保險法實踐教學方式研究
(一)運用師生角色互換法
師生角色互換法是指在保險法實踐教學中,由高職生模擬老師上課,教師在下面認真聽講解,做好課堂記錄。這種方式體現了高職生自主學習、能力本位的理念。在課下詢問學生,得出的結論是這種方法讓學生參與講課,提高了保險法的學習效果。教師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發揮了高職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此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講課內容的選擇上,要聯系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以引起高職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對上講臺上課的高職生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高職生的水平差別較大,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指導。教師要尊重高職生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師生角色互換,教師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生講課的效果與老師的指導密切相關,對高職生錯誤觀點要進行糾正,這些都有賴于老師的認真備課。綜上所述,運用此法教學,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生講好后,教師還要串講知識點,對學生沒講透的知識進一步突出重點、講深、講透。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高職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任課老師根據教學目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用適當的案例,通過案例向高職生提供某種特定的情景,要求學生用所學的保險法理論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提高學生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現實問題的能力。要讓此法卓有成效,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一是案例選擇合適,二是靈活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保險案例很多,要選真實發生的事例,通過分析事件中的情節和問題,進一步理論闡述。真實案例來自生活,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時,講不難的案例,讓高職生回答,通過案例幫助高職生掌握法條的規定。當高職生學到一定的程度時,可選擇較難的案件,讓高職生先思考,然后發表見解,解決糾紛。
(三)運用模擬法庭教學法
模擬法庭教學法是指由老師設計案例并組織模擬法庭,讓高職生擔任法官、原告和被告等角色,對案件進行審判,以提高高職生運用保險法律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高職生通過參加模擬審判,提高案件識別和處理能力。完善這種教學模式,要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認真準備,調動高職生參加模擬審判的積極性,盡可能使學生都能參加到活動中。二是提供物質保障,建立模擬法庭或者找個場所作臨時法庭。三是組建高水平的指導教師隊伍。學校要積極組織保險法任課教師開展集體備課,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同時可以聘請法院等單位的校外專家來校授課,指導庭審細節、角色定位和案例選擇等問題。
除了上面三種方法外,還可采取分組討論法。分組討論法是把全班高職生分成幾個小組,讓高職生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在任課老師指導下,增加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助的教學方法。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要先具備相應知識支持自己論點,并且要提高個人溝通能力和反駁他人觀點的能力,從而使自己觀點獲得深廣的發展,以解決問題;最后自己反思,思考自己不足,進行修正。在組織課堂討論時,任課教師要掌握時間和議題,要求各組圍繞議題進行討論,形成小組意見。教師要及時發現高職生的學習情況,當他們沒精神時,表明高職生缺乏興趣;當他們私下交頭接耳時,表明高職生存在難理解的地方。針對這種情況,任課老師可以停下來,給高職生一些時間,展開討論。這種討論表面上看,好像浪費了時間,實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對保險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建立運行規范的保險法實踐教學體系
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保險法實踐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要加大保險法實踐教學的投入,發揮實踐教學重要作用,建立運行規范的保險法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合理設計保險法實踐教學目標。針對投資與理財專業的高職生特點,制定符合專業要求的保險法實踐教學目標,訓練高職生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分析和運用保險法。
第二,選擇合適的教材。教材的內容主要包括保險合同基本原理、保險合同基本原則、保險合同基本條款、保險業組織法、保險監管法等課程項目內容。教材內容要含有保險法最新研究成果,與保險法實踐教學目標相符,能結合實際,以提高高職生學習保險法的積極性。
第三,保險法實踐教學利用“云班課”為載體,充分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上傳課程實踐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及非視頻資源、相關教學資料、創建試題庫。課前、課中和課后應用智慧教學工具,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教師在“云班課”平臺向學生推送PPT、視頻、教學資料等教學資源進行預習;課中,教師運用“云班課”開展簽到、測驗、頭腦風暴、布置任務、評分、討論、建設學習小組等課堂活動;課后,師生在“云班課”討論區交流提升。
第四,建立校內外實踐平臺。校內建立保險法咨詢室、保險法談判室、模擬法庭等,校外圍繞保險法實踐教學要求,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讓高職生協助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熟悉保險實務糾紛的處理。
第五,改革保險法教學考評機制。傳統的保險法期末考評,很多高職院校強調期末卷面成績,占比達到70%,而平時成績只有30%。保險法可采取多樣性的評價方式,突出理實一體化評價、目標評價、過程評價。具體做到: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理論評價和實踐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生生互評相結合、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相結合。
通過加強保險法實踐教學,使學生具有從事保險企業客戶服務、理賠、法務的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工作認真細致、誠實守信、善于溝通的品質,具備思維縝密、邏輯嚴謹的工作特質,以更好適應將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冷凌.試論模擬法庭在法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及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2(36):157-158.
[2] 齊晉.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構建[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3):47-52.
[3] 王贊.高校經濟法課程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