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
摘 要: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往往會由于自身對社會認知的模糊和對法律常識了解的匱乏,在創業過程中遭受法律風險或遇到一些法律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的創業進程,甚至直接導致大學生創業的失敗。對新經濟視閾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評估,有效結合社會實際創業經驗,引導大學生及時防范創業法律風險,切實推動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成效。
關鍵詞:新經濟視閾;創業就業;法律風險;實踐;防范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148-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922.29?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大學生就業趨勢也趨于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以求得自身高質量發展。盡管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勵,但在大學生實際創業過程中,仍有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法律常識和社會工作經驗,使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甚至埋下了隱藏的風險。這既不利于大學生創業成效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后個體自身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必須要對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進行預估和評判,并設計相關的預案,有效防范可能發生的法律風險,在切實提高創業可能性的同時,確保大學生創業進程順利規范地開展。
1 ?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大學生剛走出校園邁向社會,對各類創業經驗及社會實施常識掌握不足,在創業過程中初出茅廬,創業熱情很高,但對實際經營活動面臨的風險考慮較少,因此往往在選擇創業經營模式、經營規模、經營情況等方面出現偏差。尤其對于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在創業過程中由于缺乏創業經驗,會借鑒其他產品或知識產權,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極大的風險。①在選擇創業模式的過程中,產品介紹等方面可能會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剽竊,這些侵犯他人權益的問題會給大學生帶來一定的法律風險。因此,要關注了解相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例如在創業時期需要簽訂合同時,需要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簽訂,以此取得相應的法律保障。另外,需要認真研讀《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權法》等,既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專業特長創業就業,又要規避法律風險,避免出現侵權現象,以防觸犯法律法規。給創業者帶來較大傷害。②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租賃店鋪或公司的辦公場地時,要在《合同法》的框架下進行。在這一過程中,可能由于大學生法律知識的不足,出現租賃違法建筑場地的現象,從而埋下一定法律風險,導致大學生在后期創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租賃手續不齊全或租賃場地違建糾紛等問題,遭到法律追究,嚴重影響大學生創業進程。③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在公司或商鋪營業執照的申請或商標注冊方面,會讓不法分子“鉆空子”。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幫助大學生創業的名號危害社會利益,導致大學生后期創業被迫終止,甚至還要承擔法律風險。以上這些風險都是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常見的法律風險,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法律風險。例如債務風險等,可能隱藏在大學生創業的其他過程中,對大學生整體創業進程的推進有著不利的后果。大學生需要密切對其關注并及時解決,切實提升創業成效。
2 ?新經濟視閾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范策略
2.1 ?提升認知,避免產權糾紛
近年來,隨著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數不斷增加,提高大學生就業及創業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發展趨勢之一。因此,在大學生臨近畢業時,高校應定期開展創新創業課程,通過評估和分析當前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導向及創業法律風險,有效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創業的相關知識內容,在切實提升學生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有效避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產生的產權糾紛及創業法律風險。對于大學生來說,在創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資金和經驗,當面向廣闊的市場競爭時,可能會由于自身認知不足,導致不自知地剽竊了他人的產權。這不僅是違法行為,也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必須在大學生教育階段為學生開展相關課程,引導學生提升對經濟法律法規及相關法律常識的認知,明確認識到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問題。在提升大學生創業法律認知的同時,有效避免因選擇不當而導致的產權糾紛問題,切實規避相關法律風險。
2.2 ?選擇組織形式,完善創業制度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創業規劃制度,導致在選取組織形式的過程中出現偏差,進而為后續創業進程埋下諸多法律風險隱患。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需要對多種組織形式進行考察和實踐,在完善的規劃制度指引下,選擇較優的組織形式,切實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質量。例如大學生在創業前可以到實訓基地開展相應的實習培養,提高就業和實踐能力,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提供完善的規劃和制度指引。
同時,在大學生選擇組織形式和實訓基地培訓方面,高校應引導大學生通過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就業及創業風險識別能力,養成良好的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此外,學校和政府應協同合作,在規劃大學生創新創業組織形式的同時,有效開展相應創業法律法規的宣講和培訓活動。鼓勵大學生在開展創業項目活動前積極參加培訓,引導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選擇最優的組織形式,完善創業法律制度,有效防范創業法律風險。
2.3 ?注重簽訂合同,有效防范法律風險
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由于自身社會經驗不足,在與他人簽定協議時以口頭或其他形式進行,這種簽訂協議或簽訂合同的方式不具有法律效應。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要注重合同擬定和簽訂,通過對合同內容進行詳細敲定和審查,有效確保合同在簽訂過程中尊重甲乙雙方共同意愿,并對雙方合法權益給予詳細界定,為后續創新創業過程順利開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同時,大學生在簽訂合同方面,要密切關注對自身項目創業特點的把控以及對外界不法分子的防范,避免由于不法分子鉆合同漏洞而造成各種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切實維護大學生創新創業權益,有效規避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和隱患。
2.4 ?加大懲處力度,規避法律風險
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政府應深化實施經濟法相關內容,細化經濟法相關內容,與大學生創業項目制度有機結合,加大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有效規避法律風險,強化對大學生創業的保護作用。
政府部門可以開展適當的勞動監察活動,通過實時監察,有效審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活動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在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大力扶持的過程中,政府應幫助大學生規避創業法律風險,切實保障大學生創業項目順利開展。
3 ?結束語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規避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不僅要依靠學校開展創新創業課程,還要依靠政府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項目。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引導學生累積社會經驗,增強防范意識,切實有效地規避創業法律風險,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順利開展。
(編輯:李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