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時代下的企業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尋求財務轉型,加強財務管控顯得尤為關鍵,基于共享模式的財務數據集中管理,可有效的規避財務財務風險、提高效率,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但大數據環境下企業財務共享建設中存在的諸多挑戰和問題也不容忽視,本文淺析了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升級財務共享中心過程中,將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轉型;財務共享;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6-0055-02
一、研究背景
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一場信息革命,推動了企業轉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作為由信息網絡技術推動下的創新型財務管理模式迎來了新的發展的機遇和挑戰。2014年10月27日,《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管理會計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財務共享中心是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的融合,本質上是通過整合企業中易標準化和流程化的運營業務并對其進行流程再造的過程,目的是實現成本的集成效應,促進業財協同,通過重塑會計職能,為內外部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財務共享以其在降本增效,優化企業組織架構、增強財務管控能力等方面的優勢,逐漸受到集團性企業的廣泛關注。共享理念開始盛行至今不過十余年,我國已經有大小近百家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諸多集團企業已經完成了共享1.0的階段,即實現了標準化和流程化的財務集中核算,但是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需要財務部門提供更多的關于企業營運、預算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決策支持,真正實現財務職能的轉型并能為企業創造價值,這無疑對財務共享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二、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是從2011年下半年起,受到商界、學界、業界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具有海量(Volume)、多樣(Variety)、快速(Velocity)和價值(Value)四個特點?,F如今大數據概念已經滲透到每個行業和領域,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推動了財務共享的轉型和變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海量數據成為企業價值的寶貴資產。傳統的財務報表雖然能提供精確的報表項目數字,但卻很難解釋企業真實的經營問題。財務轉型后,集團性企業的財務部門應側重于提升數據的挖掘能力,發現數據規律、發揮大數據的價值。管理會計要求企業在提供報表數據的同時重視非財務數據信息,讓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相輔相成從而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在大數據的背景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不僅需要改變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的方法,更需要改變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思維模式,將一般的財務共享中心進行升級,使之成為企業的大數據中心,從而面臨如下方面的挑戰。
1.信息系統集成建設水平亟待提高
信息化建設是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基石。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急需將原來分散的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和升級。大部分集團企業內部的采購、生產、銷售、財務、人力資源都有自己獨立的系統,但這些業務系統在建設初期,大都是各業務主導部門獨立建設,缺乏整個企業范圍內的統一規劃,這些應用系統的底層數據庫都有自己單獨的業務模型、規則和定義,在企業內部就形成了一個個的業務豎井和信息孤島,并未達到大數據共享的要求。為實現財務職能的轉型,體現決策支撐,企業需要建設一個集團內大型的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支持平臺,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的信息系統集成,達到提取各類數據的無縫對接,后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和系統運維的成本也將大幅度上升。
2.財務轉型提上日程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15中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調研報告》指出:我國大多數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實現的仍然是費用報銷、資金支付和會計核算等基礎的財務會計職能?,F階段的共享財務人員處理基礎業務的時間占了全部財務工作的80%以上,僅有不到4%的可用時間和資源投入到思考未來和支持面向未來的分析中,因此財務轉型尤為重要。在大數據的環境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戰略規劃,既要滿足集團管控、降低成本等短期目標,又要到可以達運用大數據處理技術,為集團企業發展戰略提供實時共享的、相關的決策支信息的要求。企業要逐步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使財務職能可以在保持價值的同時創造價值。
現階段在我國的企業財務共享中心里,大數據的運用還是集中在財務數據的整合和提取,如報表分析、利潤預測、預算分析等;下一步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將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結合,從各類數據中發現規律,為企業決策和管理提供更堅實的支撐。隨著財務機器人等智能工具的出現,簡單重復的基礎工作逐漸實現自動化操作,財務共享中心對分析型和管理型的財務人員的需求增多,基礎性的財務崗位將大幅減少,財務人員的結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財務人員不需要再埋沒于基于規則的重復判斷,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在流程優化、業務監控和數據分析上。隨著傳統財務人員向管理型財務人員轉型,既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好的分析支持,也可增強自身的價值感。
3.財務監督職能有待深化
財務轉型是指一個持續的動態優化過程,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共享的升級會帶來企業組織結構持續的變化和財務管理制度的更新,對企業內部控制造成沖擊。例如:財務機器人等智能化手段的運用,使財務組織中出現了新的技術團隊和業務團隊,是共享概念的延伸;財務人員的轉型將財務人員分為基礎財務人員和管理財務人員,則應該匹配不同的晉升路徑管理和績效評定辦法;信息化的集成將大量數據匯集在財務共享中心,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又是一項新的議題。企業必須根據管理結構的變化,制定相應的內控制度和管理辦法,切實落實風險控制和財務監督的職能。在新的財務共享模式下,管理者可以在這里看到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為信息的高速流通和透明化提供了渠道。由于共享中心的數據都是由各業務部門源頭推送而來,為保證數據不會發生大的偏差而對決策造成威脅,企業在實施財務共享模式的過程中,更加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力度,提高風險預警能力,落實財務監督的職能,及時發現錯誤防控風險,保證海量數據的真實準確。
三、大數據時代財務共享中心的推進策略
1.重視信息化建設和數據安全
在大數據時代下建設財務共享中心,首先,必須強化信息技術,重視共享財務系統的建設,重視財務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建設。企業需加大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實現各種獨立系統的隨時接入、迅速傳達、升級優化,同時培養出一支既懂財務又懂信息技術的人才。其次,信息安全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企業必須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統,做到內外兼修,一方面防止外部的病毒入侵,一方面要從企業內部著手,防范內部人員泄密。例如定期派專人對財務管理系統進行檢查、更新和維護,修補系統漏洞;引進先進的防火墻技術和數據加密技術,增強數據處理的安全性。另外,企業需強化財務人員系統操作權限的管理,將離職調崗的人員權限及時清理。
2.完善新型共享財務人員的管理機制
在新型的財務共享中心體制下,財務人員的結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財務人員結構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結構:大部分財務人員都處于金字塔底部的基礎業務處理工作,實現財務智能化之后,這一部分的人員將大幅減少,管理型決策型的財務人員比重將顯著提升。針對不同類型的財務人員,企業需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績效評價體系,保證每一個崗位的財務人員都有明確的晉升通道。具體可從如下兩個方面完善:
(1)優化人員管理體制。共享建設之初,共享財務人員并非集團統一招聘,大多以集團內部各公司的借調、委派等方式,易造成管理和編制分離、雙頭領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久而久之影響人員積極性。企業需將共享財務人員統一收編管理,統一薪資體系,統一量化水平,消除人員冗余。切實處理好轉型過程中人員利益分配問題。
(2)完善員工培訓機制和晉升機制,企業共享財務人員在初期大部分都埋沒于處理繁瑣的基礎性業務,沒有清晰良好的職業規劃和成就感,從而帶來了較高的離職率。企業應該針對共享財務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定期展開各種培訓,包括專業技能培訓、溝通協調培訓和管理技能培訓。幫助共享財務人員增強專業技能和理論水平,有針對性的選拔優秀業務骨干,培養出就有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和風險預警能力的復合型財務人才。再選派優秀的人才下沉到子公司管理崗位上鍛煉,逐漸將共享中心轉型成集團企業的人才輸送基地。
3.完善制度和風險評估體系建設
企業財務共享建設包括了流程再造、組織再造、人員再造和系統再造的過程,以達到降本增效、強化內控的目標。為保障共享建設的穩步推進,企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制定一系列制度來規范基礎業務的規范性,例如資金支付制度、銀行對賬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費用報銷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等,為統一財務規范打好基礎;第二,完善財務共享模式管理機制,共享模式下應明確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的權責劃分、明確各自的職能和職責,優化共享業務處理流程;第三,共享團隊與其他部門應維持良好的雙向溝通、避免因溝通不暢引起的各種財務問題,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且完整;第四,完善內控制度,提高財務監督水平,做到內部審計人員和外部審計團隊的監督有機結合,共同監督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狀況;第五,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做好財務檢查工作,規避法律風險。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 智能硬件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分析企業各類風險預警指標,切實提高財務管理地位與水平,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藝瓊.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應用研究[J].時代財富,2019,(07):55~56.
[2]冉龍燕.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問題探討[J].管理觀察,2019,(10):157~159.
[3]趙紅麗.首鋼集團財務信息化與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探討[J].財會研究.2019,(09):38~42.
作者簡介:
陳歡,供職于湖北聯合交通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