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大數據的革新應用推動了互聯網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互聯網與人們工作、生活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大數據是信息時代的重要產物,合理應用大數據不僅可以改善傳統工作的低效率、低質量的問題,還能推動互聯網經濟的創新發展。因此,研究大數據對互聯網的促進作用并探究促進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有效策略,有利于互聯網及大數據的交融與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經濟;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6-0140-02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各種因素對經濟發展的束縛與限制,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縮小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水平差距,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在信息時代,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來發展互聯網經濟,不僅可以填補互聯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缺陷,更能保證互聯網和各種經濟體制之間的相互配合與銜接,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
一、大數據的基本概念
互聯網經濟持續發展讓各行各業都開始重視大數據的有效應用,如今,大數據的信息收集、信息儲存以及信息的管理分析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熱門研究課題,這也為大數據未來的應用帶來了嶄新的前景。在互聯網信息時代,大數據的基本定義就是常規數據庫的軟件程序無法有效處理的一個龐大數據的信息集合,這些信息結合本身具有多樣性、規模較大、流轉迅速、價值密度較低等特點。大數據的“大”不僅體現在其信息規模的龐大,也在于其信息數據表現形式的復雜多樣,這就導致原有的處理軟件和技術無法全面、準確地處理信息,因而需要新型的信息處理技術完成大數據的處理分析工作。
二、大數據在互聯網經濟發展中所體現的作用
1.降低交易的成本
互聯網經濟中,商品的買賣雙方需要在一定的網絡平臺上完成交易,買賣雙方不直接接觸,賣方在網絡平臺對自己的商品店鋪進行在線注冊,并做好店鋪宣傳和客服咨詢服務工作,并將產品的各種信息進行上傳,通過大數據的處理技術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介紹與宣傳,從而完成在線商品的售賣工作。這種線上商品銷售相比于常規意義下的實體店而言,其節省了大量的房屋租金,也省去了店鋪裝修和維護的成本,節省了水電費、人工管理費等。線上商品售賣相對比較容易學習,也具備了收獲豐厚利潤的前提條件。對于買家來說,大數據可以為買家的購物選擇進行科學有效的系統化分析,買家可以通過詳細的數據信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并對各種同類商品的性價比進行對比,并全面了解網店的銷售情況、售后服務情況、買家評價情況等信息。買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精細化的網購服務,這離不開大數據的應用與支持,也是互聯網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表現。
2.提高網絡交易的效率
傳統的商業模式買賣雙方要達成交易協議需要一個比較復雜的流程。買家要仔細檢查產品質量、生產信息等,還要綜合考慮產品的售后服務以及賣家的信譽等。賣方則需要評估買家的購物誠信度與實際支付能力。相對而言,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夠透明,信息傳遞也缺少及時性,這就為交易達成埋下了諸多風險與隱患。互聯網經濟通常是在陌生人之間進行的,因此交易的風險會大大高于傳統的商業交易。大數據的合理使用會對網絡上的交易產生諸多積極影響,其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買賣雙方的互不信任、互不了解等問題,也能為買賣雙方的自身需求提供可靠保障。具體來說,賣方通過大數據可以有針對性地分析市場行情與行業大致的發展趨勢,確保自身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以減少投資的盲目性與各種投資風險。與此同時,賣家也能通過大數據的強大的信息分析能力快速準確地把握主流的消費群體的商品偏好,并以此為依據設計豐富多樣的宣傳與推廣策略,提高營銷的精確性與有效性。大數據也能為線上交易的買家提供交互式的購物體驗,為買家迅速檢索到自己所需商品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為買家綜合評價賣家信譽和產品的實際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網絡交易的安全性和實際效率,對推動互聯網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提升線上交易的體驗感
在過去,互聯網交易需要賣方不斷通過各種各樣的產品宣傳提高銷售影響力,不斷提高潛在消費群體的總體數量,但產品的宣傳形式往往比較單一,不僅沒有展現出產品的真正實際價值,還耗費了許多的時間、資金與人力,沒有充分激發客戶的購買欲和興趣,這就為后續的購買體驗和宣傳營銷埋下了不良因素[1]。借助于大數據的平臺可以讓賣方根據系統數據分析得出的消費者購買需求和產品興趣進行精準的產品銷售定位,并依據買方的實際需求進行產品信息的精確投遞,確保賣方產品宣傳的高效及時。此外,大數據分析優化的產品宣傳內容會十分貼近客戶的購買需求,能在長期與客戶信息溝通的過程中建立客戶的信任與好感,并對提升客戶的交易體驗產生積極影響。
4.提供國際化的交易平臺
我國的互聯網經濟起步較晚,發展時間不長,但發展迅猛,這主要依賴于我國自主創新意識和技術革新意識較強,也讓我國的互聯網經濟逐步走向了國際化的大舞臺。如今,我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的世界經濟體,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已經向各行業、各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擴展與突破。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化市場競爭,我國的互聯網企業需要充分了解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國際化平臺進行有效的國際市場風險預估,快速準確地獲得科學合理的分析發展報告,從而為企業自身的經營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互聯網經濟發展中大數據的使用風險與隱患分析
大數據在促進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與隱患。對于互聯網企業和賣家而言,在依據大數據進行決策管理時需要十分謹慎,因為有些數據可能無法全面而準確地反映出問題,這就會導致管理決策出現偏差。很多企業和互聯網賣家會通過網絡進行產品調研,廣泛收集產品價格和滿意度等實用的市場信息,但被調查人員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抽樣方法不準確以及無法表達真實想法等客觀問題,而企業和賣家在收集客戶信息時的樣本局限性,也會影響管理和經營決策的準確性[2]。此外,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用戶各種地理位置、個人隱私等信息存在被惡意收集與跟蹤的風險,這就會嚴重損害互聯網用戶的隱私安全,也可能引起用戶的信任危機,從而對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四、優化大數據技術和促進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的有效策略
1.創新和完善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理念
要保證大數據的合理使用與互聯網經濟的穩定發展,先要在不斷完善互聯網經濟發展觀念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性的理念創新。具體來說,我國需要不斷完善和健全大數據的應用體系,在實際應用中查找大數據平臺的實際問題,不斷改進漏洞與問題,積極引導互聯網經濟主體和其他形式的經濟主體一同參與大數據平臺的建設與發展,并在開發安全化、通用化、多樣化的大數據平臺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保證互聯網的經濟主體可以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和更加便捷的方式深入應用大數據平臺[3]。創新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觀念需要從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狀況出發,既要獨立開發和研究大數據平臺,又要通過專業化的大數據共享平臺進行管理經營,不斷提高互聯網經濟的實踐效益,從而促進經濟發展觀念的日益革新。
2.提高大數據的轉化能力
大數據技術的革新與轉化能力的提升關系到互聯網企業市場競爭的綜合實力,也是企業應對風險能力的一種表現。互聯網企業需要不斷加大對大數據相關平臺和產品的研究開發力度,依據客戶的實際需求設計相應的適合市場發展需求的產品。互聯網的服務本身具有一定的定制型、個性化的特性,互聯網企業需要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評估相應的風險和信用,為客戶提供精準化的個性服務。互聯網企業要高度重視大數據技術的轉化能力。傳統經濟模式不會對數據的處理與轉化能力要求過多,但大數據和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與之相應的高效的數據轉化能力。傳統行業中的相關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都需要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交流,提高云計算的數據處理能力,并對大數據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優化線上和線下的交易模式,從而為自身的發展提供保障,并提升互聯網經濟整體的運轉水平[4]。
3.加強立法監督,保障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
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穩步發展讓互聯網經濟逐漸被公眾所認可。但我國的互聯網經濟仍舊處于初期探索階段,網絡經濟在交易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隱患,這就要求要加強立法監督的效益,保障虛擬的經濟交易風險始終處于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強化貿易與支付過程的監督管理,從而促進互聯網經濟的健康發展[5]。
4.規范互聯網經濟行為,促進互聯網經濟良性發展
大數據能促進經濟信息的快速傳遞并有效減少信息的錯位問題,但信息監管的機制對交易雙方均起到一定的監督管理作用,因此,規范互聯網企業、網絡賣家之間的經濟行為,有利于促進互聯網經濟的良性發展。國家要通過宏觀調控的方式規范網絡經濟的供需主體貿易行為,建立和諧有序、良性競爭的互聯網經濟格局,不斷監督和保障互聯網經濟的有序發展[6]。
五、結語
科學有效地使用大數據會對于互聯網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諸多益處,但也需要清楚認識大數據使用的潛在風險與隱患。互聯網經濟的相關企業和經濟主體需要認清大數據的發展形勢,革新發展理念,提升大數據技術的轉化和應用效果,強化立法監督,規范互聯網的各種經濟行為,從而促進互聯網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川琳.大數據應用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分析[J].科技傳播,2019,11(19):76~77.
[2]李辰.大數據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分析[J].環球市場,2019,(24):26~27.
[3]宋瑞鳳.大數據背景下菏澤電商營銷的融合發展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9,(11):122~123.
[4]范京紅.大數據技術在電子商務平臺與企業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9,(31):93~93.
[5]朱哲遜.大數據時代數據的隱私與產權探討[J].商情,2019,(45):48~49.
[6]陳弘隆.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商情,2019,(44):122~123.
作者簡介:
黎乾坤,云南財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