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經濟時代和網絡時代的到來,供應鏈金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能夠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帶動各個行業進步。而目前我國的供應鏈金融管理模式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市場變動大、數據信息庫不完整等,使得供應鏈金融的實際作用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本文就此提出了幾點加快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措施,希望能夠有效地加快供應鏈中資金的流動,使其相關企業更加快速、更加穩定地發展下去。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F832;F275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6-0172-02
一、引言
供應鏈金融在企業中的主要操作模式是通過對企業進行信用評估、實際情況調查來決定是否對其融資,同時在融資后也需要相關企業監管這條供應鏈的數據信息,以保證供應鏈金融管理模式能夠穩定地發展下去。本文主要對供應鏈金融的含義、存在的起源、特點、改進措施、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具體的闡述,旨在解決其在發展、完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使其金融產品更好地服務于企業中,以保證供應鏈金融能夠更好地立足于時代發展的潮流中。
二、供應鏈金融概述
1.供應鏈金融的含義
供應鏈主要包括供應商、制造中心、儲存庫、售賣點等節點企業,也包括在其中流動的材料、產品等,其主要是由節點企業構成,通過節點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來完成任務,實現供應鏈的增值目標。供應鏈金融主要是指銀行將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制造中心等節點企業和用戶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供應鏈上的需求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從而提高供應鏈所能獲得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2.供應鏈金融合理存在的起源
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考察企業的信用、應對風險,其主要取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存在的合理性,而供應鏈金融合理存在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點:第一,起源于不對等的地位。企業的發展情況、實際價值、市場需求量、未來趨勢等都不同,使得節點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地位并不對等,企業在產品定價、資源分配等方面也存在差別,從而使節點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通過產品、資金、庫存、資源等方面形成了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以保證供應鏈金融的合理存在。第二,起源于信用度的不同。金融機構對節點企業進行融資的重要條件是企業的信用度滿足要求,而供應鏈中節點企業地位的不對等會使得其信用度存在不同,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往往具有較高的信用度,使其在供應鏈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信用度的不同,企業所能獲取的資金、資源也不同,從而使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越來越多,有利于供應鏈金融的合理存在。第三,起源于利益的不同。在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和核心企業的利益是有差別的,且由于金融市場的不完整,使得利益低的中小企業無法獲得更多融資,所以其對供應鏈金融的需求有所增加,也能使得供應鏈金融存在得更加合理、科學。第四,起源于低效率的運作。由于供應鏈的融資能力有差別,且很多企業會受到信用度、不對等地位的影響而使其融資效果并不理想,從而使得供應鏈的運作效率低下。而供應鏈金融根據核心企業信用的“1+N”“1+M”等的信用捆綁化、模式化就會提升供應鏈企業的現金流、產品輸出量等。
3.供應鏈金融的特點
第一,還款來源自償性。自償性主要是指將企業所獲利益首先用于還款,大大方便了供應鏈上企業的還款程序,有利于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和諧發展。第二,操作具有相對的封閉性。在現金、信息、物資等的流動過程中必須由相關企業來進行全程控制,操作流程封閉,以保證供應鏈能夠合理地、科學地運轉下去。第三,重視風險防范工作。供應鏈金融在運行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市場、企業自身所帶來的風險,對其運行過程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其風險防范工作的重視程度比較高,預防制度也較完善,能夠很好地減少供應鏈運行所能遇到的風險。第四,授信用途特定化。供應鏈金融在企業授信背景下,出賬時會明確對應其貿易背景,嚴格匹配金額、數據信息等,不斷完善企業和用戶的信息,也能很好地增強企業的信用度,有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
4.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
在互聯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呈現出了快速、穩定的發展模式,其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拓展市場,使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進來。傳統的供應鏈服務資金主要是由商業銀行提供。而在目前時代發展的要求下,其供應鏈金融可以拓展其市場,提高市場主體的參與力度,使電商、物流等企業利用自身的信息技術優勢來直接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且供應鏈金融的管理模式變為由銀行、小貸公司等來對核心企業進行支持,然后由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進行融資,從而有利于節點企業的長遠發展。第二,由線下向線上轉移。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管理和服務方式大多在線下開展,通過線下拿取企業的訂單、產品等信息,且全程線下監控其信息運轉情況,從而進行供應鏈的運行。而目前,金融機構已經確立了自己的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運用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技術等來整合物流、信息流、現金量,并積極與線下服務進行結合,使得供應鏈金融服務工作能夠更快更好地進行下去。第三,加快產融結合。產融結合是評價一個企業經濟活躍程度的指標。隨著供應鏈金融平臺向線上發展,其能夠與企業信息、社會信息更好地聯系在一起,并且平臺也能夠很好地搭建出一個產融結合的生態系統,有利于供應鏈金融服務工作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加快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措施分析
1.支持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創新發展供應鏈平臺金融
供應鏈組織者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機構等,其主要目的是保證供應鏈的健康、高效發展,增強供應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企業需求的增多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越來越重要,其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為了使供應鏈能夠更好地運行下去,必須加大對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創新工作。通過建立“供應鏈+互聯網”的商業生態,創建新流通,提升供應鏈的增值能力,有利于供應鏈、產業鏈、資金鏈等的融合發展。且供應鏈服務平臺的建設也能夠很好地融合物流、現金流、信息流,使得融資服務能夠深入到上下游中小企業中,有助于這些企業的進步與發展。供應鏈平臺企業大多具有高負債運行、交易數目大等的特點,當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進行評估時,通過對系統信息進行采集,能夠合理評估其融資風險,將其作為載體,使金融機構與供應鏈平臺企業進行深度聯接,從而使金融服務能夠延伸到供應鏈上的各個細節處,有利于供應鏈金融高效地開展下去。
2.加強對供應鏈金融的數據信息管理
供應鏈金融的數據信息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會被頻繁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對信息的獲取流程進行相應簡化。首先,金融機構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搭建各種信息平臺,逐步對信息系統進行完善,實現信息電子化,這樣一來,員工可以直接通過系統來進行操作,減少相應的人工操作,從而使得操作信息時正確可靠,降低了相應的操作風險。其次,金融機構要把握對大數據的使用,即其需要對數據的價值進行相關調研,對其核心的數據屬性進行相應的確定,從而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建立它們之間相互的關聯標準。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小數據的關注,小數據的主要作用是實現企業內部的精細化管理,可以幫助企業觀察市場,然后合理規劃企業未來走向。通過大數據的不斷發展,供應鏈能夠為企業做的就是通過大數據在前端進行相對準確的預測,其是非常有價值的,它主要根據企業的市場趨勢相關數據,以及相應的采購和生產銷售數據。
3.建立有效地供應鏈風險評估與控制體系,完善風險防范機制
供應鏈金融在面對可能遇到的風險時,必須及時做出應對之策,這樣才能有效地降低其可能遇到的損失。所以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風險評估和控制體系、完善風險防范機制非常必要,這樣才能保證供應鏈金融更加穩定、更加安全地運行下去。同時,供應鏈應該根據其特征來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和進行風險控制,以保證金融機構能夠根據其特征來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使其與節點企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等相融合。不僅如此,供應鏈金融也應該引入更加正規、專業能力更高的物流監管方來全程監管信息狀況,使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風險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更多隱患。而物流監管方的選擇要根據其專業能力、違約賠償能力、業界評價、信用情況等來進行,以保證監管工作能夠正常地進行下去。
4.加強供應鏈金融的信用管理
供應鏈金融的信用管理問題,其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說,其不具有較強的誠信意識,因此,有必要設置相應的信用管理機制,也應該建立一些風險防范制度,保障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同時也要做相關思想道德建設,使個人對自身的信用更加重視。二是現如今社會信用系統的建設仍然不夠完善,仍然處于初期的階段。因此應該不斷加強對信用系統的建設,同時也應該對其加強管理。三是現如今對于相關失信懲戒制度有待完善。而要想對其進行完善,離不開以下的三個方面:首先,征信數據必須開放,無論是對征信機構還是政府和民眾。其次,相關的征信數據庫需要被建立,收集信用信息則可以通過聯合征信的方式進行。最后,政府要起到倡導作用,還應該建立市場聯防機構。
四、結語
綜上所述,供應鏈金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據供應鏈的每個環節來將物流、商業流、資金流、數據信息流等進行融合,并全程進行監管,以保證其在運轉過程中貨幣資金與貨物能夠同步,從而使資金更加快速、更加穩定地流動下去。在互聯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發展得越來越快,而其只有不斷擴大市場、線上線下結合、使產融更加結合等,才能有助于供應鏈管理的合理性、科學性,使其能夠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釗.芻議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及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8,(24):3~3.
[2]本刊記者.招行E家布局“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高地[J].商周刊,2015,(13).
[3]王力平.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3,(36):45~46.
作者簡介:
胡妮娜,供職于上海銀行蕭山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