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贇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堅決防止疫情新燃點,決不能前功盡棄。這是繼兩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強調“決不能前功盡棄”。
近日,一起聚集性疫情,讓吉林小城舒蘭成為全國唯一的高風險地區;武漢一起社區傳播,讓該區風險等級由低風險調整為中風險。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出現本土案例,舒蘭疫情出現跨省傳播,境外輸入來源國增加到50個,種種跡象都在發出警示,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的任務繁重,必須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防控成績,必須時刻繃緊防控這根弦。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從發現到診斷、從隔離到治療,中國都積累了很多經驗,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所說,“疫情小高峰不會出現”“不會使零星病例形成一定規模的流行”。
但決定性成果不等于決定性勝利,當前我國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國內疫情反彈的風險始終存在。整體而言,目前還處于與新冠病毒打“阻擊戰”的階段。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攻關,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愈發深入,但對其復雜性尚未完全掌握。種種不確定性,更加要求我們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因時因勢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不因病例零新增而大意,不因全域低風險而僥幸,不因應急響應降級而懈怠。
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拉響疫情警報,也是對全國其他地區敲響的警鐘。疫情防控雖然由應急性超常規防控向常態化防控轉變,具體“戰術”可以有彈性,但不意味著防控標準可以降低、防控力度可以減弱。每一個城市都必須清醒看到疫情反彈和輸入風險仍然存在,都必須對照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排查“從國門到家門”的閉環管理是否有漏洞,檢驗醫院感染控制、社區防控、重點人群地區防控等各方面有無短板,審查轄區、行業部門、單位、個人家庭“四方責任”是否層層壓實,查驗是否做好疫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的各項保障。
只有把疫情常態化防控做得更好,才能更好推動應急響應降級,拉動經濟發展升級。只有把病毒的活動范圍限制在最小單元,才能贏得經濟社會運轉的最大空間。各城市決不能因追求經濟發展迅速“加熱”、商業人氣快速“回暖”,就在防控上逐步“降溫”。常態化防控,不等于已經“回到常態”,核心詞仍是“防控”,關鍵詞仍是“抓緊抓實抓細”。
對各城市政府和相關部門來說,必須將嚴格的防控措施融入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復課的日常,對每個風險點及時研究解決,對每個漏洞及時打上補丁,如此才能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態勢。
常態化防控,需要匹配常態化的舉措手段,也需要適應常態化的社會心態。在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的當下,有的網吧棋牌室人群扎堆,有的夜宵大排檔喧嘩熱鬧,有的在人流密集處隨意摘下口罩,甚至有人認為本地疫情轉入低風險,防控措施干涉了自己的生活,因而產生抵觸心理。殊不知,僥幸和松懈恰是病毒的機會,風險總會在麻痹之處撕開口子,一次聚集性感染就會讓整個地區重回封閉式管理。對于廣大市民而言,充分了解疫情常態化防控“能做什么”很有必要,而牢記“不能做什么”則更為重要。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更是“鏈式防控”的一環,做好個人防護常態化,才能真正讓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受影響,讓全社會重新運行在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