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
摘 要:在我國,高等幼兒師范教學課程結構的建立就是要培養職前幼兒教師及培訓在職幼兒教師的基本能力。而職業的定向性也使得高等幼兒師范教育課程不同于其他教育,需要在承擔普通高等教育相同任務的同時,依據現階段教育體系的發展及未來教育進步的前景進行合理的調整,為自身的發展方向及策略打下積極且有利的作用。基于此合理關注與正確配合教育的發展是現階段高等幼兒師范教育課程結構的整體,同時也是其建立可持續發展空間的重要核心。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中心正朝著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因而改變高等師范課程的結構也是目前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任務及方向。
關鍵詞:幼兒師范 高等教育 課程體系 革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5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1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當前教育系統結構也朝著以創新為核心的素質性教育方向推進,因此這對于我國的幼兒師范教育來說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與問題。針對當前高等幼兒師范課程體系結構的現狀及問題可以了解到,新時期中幼兒師范教課程中由于傳統教育體系的影響,出現了結構模式、整體理論等眾多模式板塊,基于此就要從這些板塊進行出發,建立出一種著眼時代發展需求,構建學生發展前景,以創新能力為基礎,將職業需求為動力的知識、理論、方式、方法一體化的新型高等幼師課程結構體系。
一、幼兒師范教育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升級,國家對于師范類院校的課程結構也做了相對應的調整。特別是進行幼兒教學的幼師類專業,早在20世紀晚期就頒布了《高等師范學校教育計劃》,其中也將心理學、教育學及各種學科教育手段作為必備科目,同時占據課程總比例的10%左右,而對于教育實習的部署也要求不得少于6周。為此師范類院校也在此基礎上,一直沿用著這種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結構設置。然而這種教育體系早已經出現了各種問題,在現階段的教育體系結構中也越來越不適應教育專業化的發展空間。
首先是課程科目、結構及種類單一化,不少師范類院校的學科依舊是本著傳統的三相教育理論課程及教育實習為大體格局,科目本身存在著單一性,并且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也沒有得到進一步改進,因此導致了整體課程結構的單一化,沒有設置出更多新穎的課程。
其次是教學內容過于陳舊,且重復單一。在師范類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教育學、心理學及教材教法是整個課程體系的核心。但是不少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采用了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沒辦法融入到整個課程的構建過程中去。對于教材總體的內容把握也過于陳舊,內容枯燥重復,導致了不少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一直不高。
二、綜合性課程結構建議的優勢
高等師范類院校課程的分化與綜合是課程本身發展的兩種走向。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知識課程的發展已經把科學演算作為主要方式,從而呈現出分化與再分化的特點。而到了二十世紀中后期,整個教育體系又從科學演算逐步向社會發展的進行邁進。基于此高等師范院校的綜合性課程已經開始逐步向著各個區域所延伸。
在目前我國的高等師范教育主要是以實施分科類教學為核心體系,即為基礎的學科領域設置為科系性專業,從而培養出分科教學的教師。但是這種形式的培養模式已經沒辦法進一步滿足基礎教育發展的有效性與合理性,為此積極培養出具備綜合性學科知識及綜合性課程編制的教育型人才,才是現階段最為重要也最為基礎的任務。并且綜合性課程建立的體系也存在以下幾個優勢:首先學生在接受綜合理論課程培養的同時,可以進一步了解綜合課程的內涵及基礎,對于綜合性課程的編制及實施也有著充分的了解;其次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基礎課程構建內容,合理的基礎課程在構架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依據相關特征建設出綜合性的課程,以此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綜合性知識并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育課程結構的革新的基本思路
1.基于培養目標提出新思路
幼師這個職業有著“雙專業”的特征,充分應用這種特征可以幫助教師培養好職前階段的綜合性素養,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于現階段幼師專業的課程模式,應合理從實質上解決院校所存在的“學術性”及“師范性”糾纏不清的問題。
高等幼師教育的培養目的就是要培養出素質全面,知識掌握扎實,且具備創新能力及實踐精神的專業性人才。為此在課程的革新過程中,要將專業化與貼近化作為整個工作的重點,讓幼師專業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點,實現“怎么教育、怎么教的”的理論,將整個教育的基本進行統合,從而構建出具有新型特色的教育課程體系。
2.基于綜合性目標提出新結構
教育類專業作為教師職業開展前的基礎性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的工作建設及教育目標培養的過程中,將“怎么教育”作為工作培養的核心目標,依據幼師專業的課程特點及需求,將課程結構建設出來,使得每一個幼師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在面對課程的同時,將自身的公共性體現出來,繼而形成一個獨特的育人課程集合體系。同時面對各種課程要進行合理優化,避免復雜且混亂的形式,積極建立出符合幼兒教育工程的新體系,將整個結構的優化建立的合情合理。進一步為學生之后的幼兒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幼兒師范教育的課程革新必須要依據現階段的基礎教育現實與未來的發展作為主要依據。根據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前景出發,將整個教育體系的新動向、新要求一一提出,為高等師范教育的課程改革帶來前所未有的主動性與合理性。面對滯后的教育體系,也要積極提升整個課程結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與地位,將高等師范教育的未來發展與改革浪潮作為新時期教育建設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李嵩陽.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入館教育模式分析——以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02):120-121.
[2]肖樂,陳全銀.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特殊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與整改路徑[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9,21(04):74-77.
[3]朱艷梅.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英語閱讀課程體系建構——以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英語教師,2017,17(16):116-118.
[4]郝慧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以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5):14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