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紅
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相互配合、深度融合,形成協同效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不但需要思政課教師的直接引導,而且還需要所有專業課教師將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管理學原理》集實踐與理論、科學與藝術于一體,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如何在《管理學原理》的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貫徹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在專業課中融入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引領,培養學生良好的管理意識和管理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每一位高職院校管理學任課教師積極探索和改革。
一、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1.思想上不夠重視,課程思政教學執行未能到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仍有不少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的教師對于在專業課教學中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普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的責任,與專業課教師關系不大,因此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方面的實踐與探索力度不夠,舉措不多,有些還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形成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施方案。
2.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較為薄弱,育人目標未能有效發揮。部分《管理學原理》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較為薄弱,他們往往將教學重心放在管理知識、管理技能的講授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科研過程中只重視專業知識的更新,缺乏主動了解和掌握最新思想政治理論動態的意識和動力,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未能將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只教書不育人。
3.管理學課程思政案例內容與專業知識貼近度不高,效果差強人意。在課程思政內容設計上,不少高職院校雖然針對《管理學原理》選擇、設計了典型案例,但有的案例過于簡單,有的案例與所學的理論知識關聯度不高,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高,致使教師希望學生運用所學管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案例教學發現和解決學生的思想、觀點和立場問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愿意落空,思政教育效果差強人意。
4.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育人效果不佳。目前高職院校中課程思政主要以任課教師思政案例分析為主,輔以案例視頻,由于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以被動接受信息為主,難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程思政設計與實踐應用方面未能有機融合,存在脫節現象。數字化音像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新技術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尚未普及,導致學生參與熱情普遍不高,教學、育人效果不佳。
二、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路徑
1.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形成長效化的育人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思政教育不僅是思政教師、輔導員的任務,更應該是所有教師的共同目標。從事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教師更應當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增強立德樹人的使命感,在專業知識的講授中,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使思政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的長效化育人機制。
2.加強教師的課程思政培訓力度,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教學理念、教學體系等內容的培訓力度,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使其養成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意識,增強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教師在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積累的同時,還可以立足學科優勢,深入挖掘“管理學”課程的思政政治教育資源,提煉育人價值,在授課過程中將優秀的道德品質、家國情懷、價值取向、社會責任感等傳遞給學生,實現大學生全面成才的育人效果。
3.優化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力求貼近生活,引發思考,提升育人效果。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中,注重與教學體系、教學主體、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教師應選擇同學們耳熟能詳、貼近生活的典型案例來從事課程思政教學,寓課程思政育人于無形之中。如在領導職能的激勵原理教學時,引入案例介紹杭州2019年4月5日起落地執行的“優駕自動容錯”措施,引導學生思考杭州市為什么要推出這樣的措施?措施出臺的背景是什么?引導學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思考激勵的方法有哪些?通過這些思政案例的分析,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他們的管理潛能,提升了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真正實現了專業課教師的育人功能。
4.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打造“育人共同體”。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的改革中,高職院校應加大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力度,深化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機制,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力度,整合教師、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等師資資源,共同打造“育人共同體”平臺,實現管理、知識互補,積極探索 “素養引領、知識融合、技能跨界”的人才培養模式。真正發揮管理學課程的主渠道育人功能,構建起思想政治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融合的高校教育課程體系。
(作者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