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林業相關政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生態林的管理與保護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當前生態公益林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公益林的保護與發展。因此,相關林業部門與林業管理人員要根據目前生態公益林管理的現狀與困難,制定出合理的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使生態公益林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基于此,分析當前生態公益林管理存在的問題,探討了相關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 生態公益林;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36
生態公益林是一種生態區位極為重要的特殊用途林,對國土生態安全與生態多樣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生態公益林中的生態環境一般都比較脆弱,管理與保護常會存在一些難度與挑戰。因此,相關部門與人員應加強對生態公益林重要性的認識,有效管理生態公益林。總的來說,生態公益林能夠調整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所以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1 生態公益林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林業相關政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內容:1)生態公益林結構劃分不合理;2)沒有完善的生態公益林管理規則;3)生態公益林管理缺乏足夠的資金;4)生態公益林保護與經濟開發存在矛盾。
1.1 生態公益林結構劃分不合理
目前,我國生態公益林在結構劃分上還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1)生態公益林面積小;2)大多數公益林中的樹種過于單一,不能很好地發揮其功能與價值。因此,相關部門與人員要加強公益林開發力度,擴大公益林面積,調整公益林樹種結構。
1.2 缺乏完善的管理和補償機制
在公益林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導致公益林即使開發完成,也因后期缺乏有效管理,而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效益與功能。具體來說,生態公益林管理部門沒有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導致在進行生態林開發的過程中,管理機制落后,管理不到位。此外,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不健全,對于開發生態公益林造成的對相關人員和產業的影響沒有完善的補償條例[1]。
1.3 生態公益林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國公益林在管理與維護上存在著資金不足問題。1)資金是生態公益林開發管理的重要一環,但是當前生態公益林管理存在著資金短缺問題,致使生態林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難,很多政策都因資金不足而無法實施。2)在開發建設生態公益林時對林農的利益有一定影響,但是當前對林農的補償政策不合理,補償資金較少,不能很好地激發林農的工作積極性。
1.4 生態公益林管護與經濟發展存在矛盾
如何處理好生態公益林管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一直是生態公益林發展中的重點問題。1)我國存在著生態公益林所處地區也是農業生產主要用地的現象,致使在生態公益林開發后,當地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生態公益林管理難度不斷加大。2)生態公益林經濟效益較低,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導致很多地區將生態林改造成商業林,使得生態公益林面積不斷減小。
2 生態公益林管理與保護的對策
為了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林業部門可以通過以下的策略來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管理與保護,使生態公益林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1)相關部門與人員要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重視,有效提高生態公益林管理與保護的效率。2)相關林業部門要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提高林業資金的利用效率。3)優化生態公益林結構布局,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經濟效益。4)完善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提高林業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5)健全完善生態公益林經濟體系,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同步發展。
2.1 加強對生態公益林重要性的認識
造成生態公益林管理與保護問題的最主觀原因還是人們對生態公益林管理不夠重視。因此,要想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問題,就必須加強人們對生態公益林的認識,讓人們意識到生態公益林在我國環境保護與生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1)提高群眾對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意識,以減少毀壞生態公益林的現象,就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加強對生態公益林重要性及價值的宣傳,使群眾明白生態公益林是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自覺加入到對生態公益林的保護隊伍之中。2)相關林業部門與林業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重視,不斷學習先進的生態公益林管理技術,并針對生態公益林的實際情況改進相關政策和管理方式。
2.2 完善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機制
在生態公益林實際管理過程中,林農是其中重要的管理人員,但是當前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林農在進行生態公益林管理時出現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而這種不平衡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林農的工作積極性,致使生態公益林管理效率不高。因此,相關部門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提高林農工作的積極性。1)合理規劃生態公益林的建設資金,使得所投入的資金能夠得到有效利用。2)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生態公益林保護致使林農收益減少,所以相關部門應該給予林農一定的補償與優惠政策,使得林農在生態公益林建設中利益不會受損。
2.3 優化生態公益林結構布局
針對當前生態公益林結構布局不合理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相關部門與人員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1)規劃出的生態公益林會對原本該地區的林農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有關部門在進行生態公益林建設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地理環境與發展現狀進行產業調整。相關部門可以指導林農發展林下養殖或種植,以提高林農的經濟收入,減少生態公益林建設給林農造成的損失。同時,林下養殖也可以促使林木更好地生長,如林下養殖中牲畜的糞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使林區內的樹木更好地生長。2)除了引導林農發展林下經濟之外,還可以合理地對生態公益林進行結構劃分,根據生態公益林中樹種、環境、立地條件等因素將生態公益林分為保護區、間伐撫育區、種植區等多個區域,使生態公益林既得到有效保護,又能夠發展經濟[2]。
2.4 完善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
為了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林管理效率不高,責任劃分不明確的問題,相關部門還應該建立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保證生態公益林保護更加規范。具體來說,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以下4方面內容。1)對生態公益林進行區域、樹種、面積等相關內容的劃分,使管理的結構目標能夠細致化、明確化、科學化。2)優化生態公益林管理隊伍,建立規范的林業管理員競聘考試機制,選擇優秀的人才進行生態林管理。3)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以加強生態公益林的管理效率。4)建立完善的生態公益林管理獎懲機制,對管理員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3]。
2.5 建立生態公益林經濟體系
林業相關部門與管理人員在進行生態公益林管理與保護時,還可以根據各地生態公益林的實際情況進行產品開發,同步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1)生態公益林中的自然環境和土壤質量都較好,所以可以在生態林下種植經濟作物,以提高生態林的經濟效益,給當地林農帶來經濟收入。2)還可以開發當地具有地域特色的森林旅游資源及產品,從而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3 結語
總的來說,生態公益林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能夠有效保護和調節自然環境,使得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等自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因此,面對當前生態公益林的管理與保護現狀,相關林業部門與林業管理人員還需結合各地生態林的實際情況,構建科學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林的管理與保護問題,實現我國林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勇.松溪縣生態公益林保護和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綠色科技,2018(15):176-178.
[2] 楊宏偉,張亞玲.國有林場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以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為例[J].陜西林業科技,2018(5):85-87.
[3] 趙金玉.高校綠化工程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8(14):187.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20-02-21
作者簡介:何金蘭(1975—),女,瑤族,廣西昭平人,大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生態公益林。E-mail: 133247455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