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沁
摘 要: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更多的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精神生活。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精神文明建設同物質文明建設同等重要。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有效的凝聚社會的向心力,也能在人們享受物質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精神文明建設不是單單靠政府去努力,而是需要在政府引導下廣大民眾共同打造建設。在黨和國家相應的政策主導下,全民藝術普及對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文化館在其中起到了傳播和推廣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館 藝術普及 全民 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1
文化館是我國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機構,文化館創立的初衷是輔助、普及我國的民眾文化藝術,在人民中普及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思想。文化館是國家和群眾的文化橋梁,也是藝術傳播的路徑,能夠輔助我國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文化館創立的使命就是根植人民、全民藝術普及等。目前,我國各個地區文化館都會有組織有周期的進行藝術文化活動,調動群眾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本文針對文化館在全民藝術普及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一、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的主要意義分析
在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機構,它也是對我國全民服務的文化機構。文化館自身的職能就是積極宣傳、組織相應的文化及藝術相關的活動,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文化館也能有效幫助我國文化藝術的普及和發展,對我國國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有著比較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我國文化藝術普及和發展上有巨大的貢獻。全民藝術普及這個職能是我國政府賦予文化館的重要職責和任務,也是文化館在歷史大勢中的使命。文化館有文化藝術全民普及的基礎,也有著加快全民藝術普及的相應載體。現今,人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群眾在此基礎上對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且更多的民眾積極追求文化和藝術上的精神享受。所以,精神文化生活不能有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就成為了現階段社會上的主要矛盾。但在社會中,全民性質的文化藝術相關的活動已經成為了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文化館因其所具有的公益性、文化性、藝術性、事業單位等標簽,所以在廣大民眾中有很強的公信力、號召力,并且覆蓋的范圍非常廣泛,這對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文化館依據職能策劃、組織相應的藝術文化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娛樂活動、場所等公共服務,群眾可以通過文化館參加相應的藝術文化活動,可以有效提高民眾的文化藝術認知水平和社交能力。文化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民藝術普及,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需始終堅持,并積極策劃、組織文化宣傳等活動,貫徹文化館的相關職能。
二、文化館群眾藝術活動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城鄉發展不均衡
目前,我國文化館已經延伸至國內各個城鄉當中,但是不免會出現在地方的管理中有投資不均,資源劃分出現城市一邊倒的情況,這種情況會造成城鄉文化館資源、運營、管理上的嚴重失衡,城市中的文化館一片向好,鄉里的文化館捉襟見肘,甚至沒有相應的經費開展日常的活動組織,這種情況在國內的各個地域存在非常普遍,嚴重拖累了全民藝術普及的相關工作進度。另外,相關的藝術普及人才培養一般都比較難,而且相對優秀的藝術普及人才都流向城市,在城里打拼發展而不會留在鄉鎮。這種狀況就導致了城市人才擁擠甚至過剩,鄉鎮中的文化館有物品和資金資源,但沒有相應的人才資源使用,這種情況的長久存在會阻礙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發展,這也是需要關注并且解決的問題。
2.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當前,各地的大部分文化館的相關人事管理制度仍舊是之前的傳統制度,雖然各地文化館在人事上已經進行了相應的擴充,但是就現代的需求來講,這種人事擴充是明顯不夠的,全民藝術普及需要的專業人才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還要進入基層進行鍛煉,而且這些專業人才還需要有奉獻精神和一步一個腳印的真實付出,才能在工作中進行創新,確保其在藝術上和文化館具體工作中的領頭羊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文化館中的情況是工作人員人數多,專業人員人數少,并且比例失衡,這種情況也致使工作分工的失衡。
三、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的創新實踐
1.整合社會資源
文化館在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中可以結合社會上與藝術文化有關的機構,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有計劃的逐步推進藝術普及工作。同時,文化館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相應的網站和社交平臺,實現各類文化藝術信息的共享和整合,策劃、組織免費的藝術培訓活動,促使文化館在各個不同區域有緊密聯系的培訓機構,實現各個地區都有民眾進行藝術培訓的機會,讓廣大民眾能夠與藝術拉近距離并進行學習。此外,文化館還需要適當的派遣藝術骨干進入到聯合機構中,有針對性的對機構中相關教師、學院等開展藝術培訓,并且創造更多的演出機會,讓聯合單位和機構能夠進入到各種公益演出當中。
2.依托于傳統文化資源
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全國各個地方都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文化館要充分運用地方的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光大。例如,文化館可以邀請非遺項目的專家,組建相關的文化項目培訓班、座談會、現場訪談等,向廣大民眾解說非遺文化項目中的各種知識。另外,文化館還需要緊密聯合本地的中小學,組織非物質文化項目活動進校園,細心篩選出學生感興趣、能理解的非遺文化,對中小學生進行文化的普及和教學。另外,文化館還可以進行單對單的教學模式,對非遺文化非常感興趣的志愿者能夠得到深入的培訓和教學,充分挖掘志愿者的潛力和影響力,這種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公共文化服務。在廣大志愿者完成培訓后,志愿者將所學到的相關文化知識帶回到各自生活的小區或者單位,推動各自生活圈子里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發展,也能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知識范圍,并從中找到廣大民眾都喜歡的藝術形式,以及哪種傳播形式能夠最容易讓廣大民眾接受,讓我國的各種傳統文化在廣大民眾心中以各種新的表現形式傳承和發展。
3.重視對藝術性人才的引進
隨著經濟的飛速提升,我國的各行業人才也不斷涌現,社會上的藝術性人才也越來越多,這也致使各個地區民眾對藝術普及的水平要去逐漸升高。從具體的社會實踐的方向來講,單單依靠文化館原本的人員已經無法滿足廣大民眾的文化藝術普及需求,所以文化館需要加強引入藝術性人才,才能在基層的藝術普及工作中跟隨文化館的相關活動,將更高水平的文化和藝術普及到民眾當中,從而滿足廣大民眾在文化藝術方面的需求。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文化館內的專業人才的數量,也能逐漸擴大文化館相關的文化藝術活動。所以,文化館要加強藝術性人才的引進,也要加強相關藝術培訓的深度和廣度,為文化館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加強相應藝術活動的鮮活性。另外,文化館的藝術培訓中也需要注入專業的藝術性人才,這樣才能在藝術普及的實踐中加大自身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文化館要充分引入專業人才,通過履行文化館的相關職能和利用自身場地的情況下,為廣大民眾提供專業的藝術指導,從而提高全民藝術普及的效率。
4.對服務形式進行優化
文化館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需要提供和打造相關的渠道方便廣大民眾參與藝術活動,在現代快節奏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更多的接觸藝術、走入藝術。現今的網絡服務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文化館可以利用網絡開設網絡直播課程或者網絡慕課等,讓廣大民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豐富多樣的文化藝術服務。例如,文化館在網絡上開設美術、攝影的直播課程,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參與課程,學習攝影技巧和美術知識。從全民藝術普及的具體工作來看,線上課程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擺脫了時間、空間、資源、人力的限制,而且方便了廣大民眾,還能突破服務人數的限制。另外,還有各種新的社交平臺、網絡展覽等渠道和形式,讓民眾通過手機就能夠自由的選擇所感興趣的藝術種類,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參與藝術活動。
5.對群眾藝術活動進行創新
文化館在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具體實踐中,需要明確群眾的主體性。從工作的角度來看,文化館的全部工作或者活動都需要緊貼基層民眾,充分了解基層民眾普遍的文化形態和認知,這樣才能組織滿足廣大民眾需求的活動。例如,某些區域內老年人比較多,那么文化館就要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組織相關的藝術活動;某些區域內兒童比較多,那么就要立足兒童的特點,為兒童組織策劃相應的藝術互動。另外,文化館要在思維和觀念上緊跟時代的腳步,及時了解當今社會前沿的各種信息,緊隨時代潮流。文化館在進行文藝活動工作推進中,要充分鼓勵廣大群眾參與各種文藝創作,提高民眾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在組織活動中出現更多、更好的藝術創作,也能讓藝術作品在更加廣闊的人群中傳播,讓民眾參與活動更加活躍,為我國藝術的傳承及發展提供合適的溫床。
結語
堅持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一貫的方針,也是國家和人民在文化上的共性,也是文化藝術傳播的重要途徑,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物質文明的建設。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文化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當今我國民眾精神文明生活需求日益上升,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價值觀的沖擊是非常嚴重的,文化館在全民藝術普及的工作中,用藝術之美點亮人民的生活,讓我國廣大民眾獲取更多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黃興武.淺談全民藝術普及與文化館的傳播推廣[J].大眾文藝,2019,(20).
[2]茹子晏.淺析文化館如何推進全民藝術普及[J].大眾文藝,2019,(07).
[3]王宜.文化館傳播推廣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意義和建議[J].北方音樂,2019,39(06).
[4]李麗.文化館實現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對策探究[J].人文天下,2018,(21).
[5]林玉坤.全民藝術普及機制的創新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