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康
一、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在世界范圍內,只有強大的蘇聯可以直面其鋒芒。美國經濟在戰后的繁榮發展與二戰息息相關,戰后美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堅力量和戰勝國,美國在二戰中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向世界展示了其本身強悍的軍事力量和經濟水平。同時戰后美國的市場不斷擴張,從世界各地獲取資源發展自身,一度成為世界經濟秩序的建立者,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造成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二、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分析
(一) 西部及南部逐漸繁榮時期
20世紀的50年代到70年代是美國戰后經濟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這個是時期美國經歷了四位總統的領導,分別為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和約翰遜,這個時期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實現大幅度飛躍,從1961年的約5200億美元上漲到1971年的超過10600億美元,十年內實現了國民生產總值翻倍的成績。黃金時代的出現并不是偶然,這個時期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再加上美國大力拓寬世界市場,豐富了國內資源的整合,國家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政策,加快了科技的創新和新的生產技術的出現。以上種種,是美國在二戰后經濟迅速崛起,并出現黃金時期的直接原因。
(二)整體經濟形勢好轉但債務負擔壓力較大時期
1970年到1980年,美國經濟的增長開始放緩甚至停滯。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逐漸走出衰退,經濟開始復蘇。在這一段時期內,美國先后經歷了經濟的停滯期和復蘇期,造成經濟形勢改變的直接原因與世界政治格局有關。70年代之后,世界范圍內的石油危機為在石油資源中獲得巨大利益的美國經濟一棒痛擊,與此同時,國內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的基本矛盾加劇,后來居上的西歐,日本等國家的崛起為美國企業設置了競爭難度。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略有頹靡態勢。到了80年代,里根政府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鎖緊貨幣,有效抑制了通貨膨脹,接著用大規模的關稅調整和國防支出加大等手段防止生產停滯。種種經濟手段,使美國在80年代之后經濟逐漸走出低迷狀態,漸漸開始復蘇。
(三)經濟持續發展新時期
90年代之后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新時期,也成為“新經濟時代”,這一時期美國對經濟市場不過分干預,但也不使其完全自由發展,主要使用宏觀調控和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扶持高新產業,努力消除財政赤字。這一時期的美國經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
三、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形勢與特點分析
(一)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二戰之后,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經濟水平進一步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中保持著領先地位。從1955年到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四個百分點的速度瘋狂增長,雖然在這一時間段內,西歐國家和日本的經濟增速也同樣可觀,但是從總體經濟體量來說,美國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一直在經濟上保持著絕對優勢。
(二)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特點分析
1.50年代-60年代進入黃金時代發展
50年代-60年代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發展使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實現了國民生產總值的翻倍式增長。到了1970年,美國擁有巨大的自然資源儲備,其中煤炭產量為世界煤產量的四分之一,原油產量為五分之一,鋼產量四分之一。全國汽車數量超過1億,83%的家庭擁有至少一輛汽車,美國這一時期經濟實力雄厚。
2.戰后美國經濟發展重心轉移到西部與南部
二戰之前,美國的重要工業區基本上集中在東北部地區,二戰之后美國新興工業迅速崛起,由于西部和南部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即石油,十分有利于大型機械企業,石油工業,化工企業和飛機制造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西部和南部的資本集團突然出現,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和東北部的傳統財團形成激烈競爭。例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財團,德克薩斯財團等,不僅掌握全國經濟命脈,而且對美國的政治影響也十分可觀。
3.現代跨國公司不斷崛起
二戰之后,現代化的跨國公司在美國發展迅速,對美國經濟態勢和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跨國公司在美國的崛起主要是因為美國強大的政治統治力使本國企業在世界市場擁有大量的可支配資源,另外,美國政府本身對大型公司的政策比較友好。戰后一系列混合兼并的大公司成為現代跨國公司的原型,這些跨國公司擁有巨大的資產,龐大的業務范圍,以及廣闊的市場,借此謀取巨大的利潤。
4.戰后經濟危機烈度大幅降低
二戰之后到60年代末,美國大型經濟危機再未出現,雖然經歷了五次經濟衰退,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不大,工業生產下降每次維持在10%以下,五次經濟衰退中,只有一次的工業生產下降到達了13.5%,但這一次經濟衰退持續的時間比較短。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執行凱恩斯主義的思想及手段,刺激社會需求,控制失業人數,極其有力地穩定了市場秩序,但是也造成了國債過重和通貨膨脹持續加重的問題。
四、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繁榮的具體原因分析
(一)經濟政策適度調整,強化自我調節
美國戰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根據國情積極調節經濟政策,在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政府對經濟市場的宏觀調控。政府使用金融和財政政策對企業的生產進行調整,增加社會固定資本的投資,穩定了經濟市場發展秩序,為國家經濟的增長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是戰后“黃金時代”的出現的直接原因。
(二)抓住機遇發展科技
二戰后的美國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這不僅是處于經濟發展的考慮,更多地是為了增強自身的軍事能力。二戰之后,對于投資風險大,投資涉及金額巨大的新科技產業,美國政府出面承擔對這些產業的投資工作。這些舉動大大促進了二戰之后美國科技的發展,美國的生產技術及最近科技逐漸領跑全球市場,成為科技革命的主要動力。
(三)加強基礎教育,注重人才培育
二戰之后美國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在一些地區,對擁有美國國籍,但是經濟條件比較差的“貧民”,實行入學政策上的優惠,減輕這些家庭的經濟負擔,這樣背景下,上學不再僅僅是美國中產階層和富人的權利,國民素質得到提升,大大提升了國家人才儲備力量。
(四)戰后國際地位與政治實力不斷提升
二戰之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只有蘇聯能夠與美國比肩,卓越的國際地位和雄厚的國家實力為美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平穩的發展環境,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市場在世界范圍內整合資源,擴充市場,賺取利潤。
(五)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戰后美國推行一系列的社會保障政策,例如免費醫療和教育相關優惠政策等,這些惠民政策一部分程度上緩和了國內存在已久的階級矛盾,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比較平和的國內環境,另外,社會保障政策體系的完善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解放,是美國經濟增長的原因之一。
五、結語
總結二戰之后美國經濟發展繁榮的過程和原因,我們可以看到,二戰之后美國經濟發展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雖然中間略有衰退期,但是總體上有一個比較迅猛的上升期,二戰之后美國經濟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政府根據本國國情制定經濟政策的支持,國際環境的助力,國內的社會態勢以及科技的發展推動,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美國固有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國家以刺激需求避免金融危機的方法進一步加劇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嚴重性,為美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埋下一定的隱患。(作者單位:山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