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辰
一、鄭州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政策基礎
2007年10月,為促進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河南省批準設立鄭州航空港區。2013年3月,國務院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這標志著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正式成立。2015年9月,李克強總理視察了鄭州機場總體經濟試驗區。李克強強調,作為航空樞紐的鄭州新鄭機場,必須通過建設高質量的交通樞紐來降低成本,讓貨物暢通無阻,讓人民受益。他說,改革保稅物流中心,創新商業模式和政府監管方法,以實現跨境貿易增長的趨勢。他指出,鄭州機場和跨境電子商務的整體經濟試驗區,真正體現了中原腹地的強大力量。近年來,鄭州機場港區面積大幅增長,已成為航空物流領域的重要樞紐。河南省物流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鄭州建設國際航空物流樞紐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鄭州市位于我國的南北向和東西向核心位置,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勢相對平坦,具有天然物流區位優勢。鄭州一直是中國鐵路的“心臟”。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陸港公司所在的莆田站是二級車站,是鄭州對外貨運的重要聯絡點。鄭州主要有兩條高速公路:南北貫通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東西貫通的霍華高速公路和連網的二級公路。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河南省最大的民用機場。目前,鄭州機場客貨規模已達到中部六省“雙一流”水平。以鄭州機場為起點的空港區建設穩步推進。鄭州目前人口接近1000萬,龐大的消費市場支撐著物流的發展。
(二)劣勢分析
1.國際物流發展理念相對落后
鄭州空港港區成立時間并不長,國際航空運輸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產業匯聚程度相對不發達。與國際其他航空港區相比相比,鄭州港區航空航空服務業和航空快遞業相對規模不大。雖然港區客運量和貨運量不斷增長,而且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已在港區落戶。但合供應鏈集群并沒有形成,與中國北上廣深的其他航空港區產業集群相比綜合實力還遠遠不夠。此外,在物流發展越來越智能化、高效化、低成本化的的背景下,鄭州航空港區的國際物流發展水平(技術設備、管理理念、人才儲備等)不能滿足現代國際航空物流的務求,高標準的國際航空物流樞紐較難形成。
2. 教育水平相對落后,人才短缺
鄭州位于中原地區,鄭州航空港地理處于內陸,在地理位置上較難以參與國際物流。同時技術觀念水平落后,雖然國家戰略使得鄭州有較強的發展優勢。然而,鄭州市始終對自己的定位和發展路線不夠清晰。鄭州的的物流看上去非常繁榮,但是較少有大型企業。大多數物流管理者都不是物流專業人士,他們無法在管理和應用上推進鄭州物流業的前進。此外,物流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發展迅速,但經驗豐富的物流人才嚴重短缺,河南教育相對其發達省份較差,物流專業學習起步較晚,發展國際物流對人才的國際語言能力和物流管理知識要求較高。
(三)機遇分析
構建鄭州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戰略部署。此外,這也是地區經濟提高的需要。規劃建設一個大型航空樞紐在鄭州機場經濟綜合試驗區可以進一步提高承載能力和新鄭國際機場的樞紐地位,加快國際客運和貨運中心的形成與外界連接在中部平原地區,優化分配我國民航分布。提高國際競爭力。可以推動中原經濟發展,促進中原崛起,通過便捷的航空運輸吸引更多的投資,推動河南經濟發展。新的產業歡聚一堂,為河南經濟帶來了新鮮的血液,降低了河南的就業壓力。此行是具有國際意義的,提升了鄭州在世界的地位,加深了國際認同度,吸引了國外企業。這無疑是鄭州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加速器和“助推劑”。
(四)威脅分析
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水平相對落后
“一帶一路”使中國與周邊國家擴大了合作,相互更加和諧和寬容。相互尊重各國的發展和生存。求同存異,堅持市場運作,尊重市場規則和國際規則,堅持互利共贏,維護各自利益,充分的發揮我們的優勢。盡管“一帶一路”倡議是創新的、包容的、公平的,但由于語言、文化、國家政策、海關政策的差異。再加上沿線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溝通和協作在國際間相對困難。再加上因為政治和文化因素,很多國家并沒有加入“一帶一路”戰略,依然處于中立狀態,貿易和商業運營也遇到較大困難。
2. 來自周邊航空港和陸運樞紐的競爭
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河南周邊地區一直在競相發展航空經濟,國際航空樞紐是各個地方政府發展的重心。武漢航空港依托京廣線和長江天然水道,近年發展迅速,航空港建設規模巨大,周邊配套豐富。長沙航空港建設規模較大,周邊配套設施完善,國際航線較多。西安航空港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因陜西處于中西部溝通的樞紐位置,中西部客貨運中轉量極大,為西安國際航空港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對比分析,上述三個中原地區航空港發展程度與鄭州不相伯仲,在某些方面甚至好于鄭州航空港。雖然他們依然存在合作關系,但也對鄭州航空港的國際物流發展構成了威脅。鄭州航空港雖然擁有鐵路運輸十字路口的協助,但在如今隨著鐵路運輸的發展,中長途運輸中鐵路已經開始與航空運輸爭奪貨源。國際物流增長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加入了貨源的爭奪,這給鄭州航空港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鄭州建設國際航空物流樞紐對策
(一)尋求國際合作
河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無與倫比的作用,保持著良好的地理、商業和人文關系。河南省鄭州市位于中國的地理中心,是中國鐵路、航空和公路運輸的主要中心。鄭州國際機場基本完成了連接中國主要城市與歐洲、美洲和亞洲的航線網絡。鄭州航空公司的航線發展不可能保持現狀。為了充分利用機場的優勢,開發更多的航線,尋求國際合作,加強新航線的開發。開始廣泛的航線。目前,鄭州機場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建成后,鄭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2900萬人次。
(二)完善航空港周邊基礎配套設施
航空港建設以后帶來了經濟的發展,鄭州具有非常好的區位優勢,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周邊公路、鐵路發展雖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為了配合航空港發展,必須建設健全車站,場地及其配套的設備,完善航空港周邊公路、鐵路,實現物流告訴銜接中轉換裝。
(三)完善航空物流樞紐信息系統
信息化的實施程度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電子貨運的實施,二是信息平臺的建設,三是電子商務的對接。電子貨物的實施程度決定了機場與全球物流網絡同步的能力,體現了機場物流業務流程的便利性和信息平臺的整合性,是連接機場相關航空物流企業的關鍵。但是,如果提升一體化程度,貨主、航空公司和海關都可以通過這個信息平臺進行相關的業務操作,這將大大提高機場物流的競爭力。為了適應當前的網絡環境,鄭州陸港公司和鄭州機場可以結合電子商務,直接對有貨運需求的貨主進行響應,盡可能多的了解和響應市場的個性化需求。
(四)吸引和培養更多物流人才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培養了大批人才。物流發展雖然有政策的支持,但建設國際航空物流樞紐更多的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持。鄭州需要發展和引進一大批熟悉該領域,具備國際視野,擁有較強國際溝通能力,熟悉他國文化與物流法律法規的國際化航空運輸人才。基于推動鄭州航空物流樞紐建設的任務,高校應當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通過與航空港區企業合作的方式,加強在校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國際物流水平。高校還可以直接進行校企合作,直接從讓學生走入企業進行學習。因為歷史原因,河南教育水平相對落后。但是,在建設鄭州國際航空物流樞紐背景下,鄭州應當加大國際航空物流人才的引進力度。教育是發展的基礎。隨著人才的增加,鄭州建設航空物流樞紐才能得以實現,國際航空物流樞紐也將盡快形成。(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