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翰書
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和重點利潤來源,但是商業銀行同時也要面臨著不同程度的信貸風險。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可以將銀行業主要面臨的風險劃分為三個方面: 信貸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相較而言,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古老、最主要的風險,主要指在信貸業務中由于借款人和市場交易對手違約而導致損失的風險。隨著近年來我國的金融產權制度的不斷改革,造成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授權操作與自控自律制度嚴重不適應,很多銀行在信貸風險控制方面存在偏差,形成了較高的信貸資產不良率。如何提高資產利用質量,將不良貸款比率降低到最小,是當前諸多商業銀行實施風險管理工作的重點任務。同時,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建立良好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以切實提高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效果。
一、完善風險預警評級體系,推動風險監控關口前移
商業銀行在實施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風險預警評級體系進行完善。貸款的開展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信息資源,銀行可以將這些信息資源進行分類和整理,提煉和整合信貸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統計數據,將信息的利用效能發揮到最大。商業銀行的風險預警體系的內容主要有三種:適應監管底線的風險預警管理,如資本充足率預警管理、存貸比監管預警管理、信貸不良資產占比預警管理等,包括行業、區域風險預警管理在內的適應本行內部信貸風險執行效果的預警管理,以及包括存量客戶管理層重大變動、產品技術等適應有關客戶信貸風險檢測的預警管理。并且銀行需要結合該內容對其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預警分析,進而達到提高貸款實施前的分析效率,改善貸款發放過程中的決策質量,將貸款的管理技術得到有效地優化,為降低和控制信貸風險,確保不良貸款回收壓縮計劃的順利實現,提供更好的有利條件。其次,商業銀行在具體應用預警系統的過程中,還要參考國外相對成熟的研究與應用方法,提升風險管理定量分析的技術含量,確保對風險資本的計量分析與數據處理處于較高的水平和準確度。
二、改革信貸授權體制,引進集中審批的管理模式
商業銀行要根據風險預警體系,通過連續的檢測與分析,讓信貸的授權實現動態的彈性管理。要從以往傳統落后的審批授權制度中脫離出來,將授信制度的制定與授權方案進行有效的結合,最終有效提升銀行的經營效率。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要實施差異化的信貸管理方案。其中小型的貸款客戶,應將其審批程序給予簡化,實施標準化的批處理模式。而將大型的貸款結算客戶實施集中審批的管理模式,提高審批效率。要根據客戶的生產經營狀況變化與發展態勢,動態觀察其可能引發信貸風險的因素如信用評級狀況,應用相對應的風險檢測體系,并及時地采取防范措施。
三、改善信貸資源配置辦法,制定系統化的信貸政策組合
商業銀行要以國家的產業政策為基準,根據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市場發展前景,通過行業信貸風險的相關研究,制定和實施適合本行業的信貸政策,將信貸風險控制到最低。要改善信貸資源配置辦法,爭取做到讓有限的信貸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更多地投入到市場潛力發展大,并且企業效益較好的區域。對于新增的流動資金貸款資源,要加強相關的區域風險評級。區域風險評級除了要結合當地支行的信貸資產質量與效益、資產負債比例等情況,還要將區域經濟景氣度、區域產業集中度、區域客戶資信狀況、經濟開放度與市場化程度等外部的環境風險指標綜合考慮進去。例如當某一區域受到某些政策、法規、自然災害、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區域信貸資產質量惡化時,支行的風險指數如果超過警戒線,要暫停新政信貸資源的投入力度,當風險指數降低到警戒線以下后,再考慮恢復配資。
四、增強現場與非現場檢查稽核力度,實施全過程動態監管
商業銀行的非現場監控體現在,利用貸款綜合管理系統對貸款質量目標控制情況與當年新發放貸款質量的監控。當發現存在違規情況,要根據發現一筆查處一筆的原則,并責成相關單位限期進行整改,并對責任人給予處理。對于超過風險預警線的新增貸款,要給予及時的警告,不良貸款總額占比超過控制目標的,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清收壓縮。如果超過風險控制目標的期限連續在三個月以上,要給予相關的處罰,比如調減規模與專向指標或者將其審批權上收等措施?,F場稽查稽核,商業銀行要聯合信貸經營、稽核、信委辦等部門,進行相關崗位設置,明晰管理責任,通過專項檢查的方式來查對新增貸款質量。例如設立單獨的信貸管理單元,獨立展開風險防控工作,對客戶經理檢查發現或內外部信息披露存在風險信號進行跟蹤管理,并不定期深入貸款企業,對客戶經理檢查結論和客戶風險進行實地檢查稽核。對于因為工作懈怠或者管理不當、把關不嚴等個人主觀責任而造成新增貸款形成不良貸款的相關負責人,要實施相關的處罰政策,影響個人職業發展,并逐漸形成相關責任追究制度。
五、完善信貸綜合管理系統,讓信貸操作流程更加規范
商業銀行建立信貸風險管理體系,還要從綜合的角度上給予完善。要完成多種系統的綜合統一,將風險預警系統、信貸審批系統、風險評級系統、實時監測系統、制度法規系統等一系列風險管理工具結合起來,形成信貸管理的綜合系統,讓信貸管理更加具有現代技術氣息,實現標準化。要在信貸基礎數據的初始錄入與核對工作中加強力度,確保數據的準確與完整。要利用信貸綜合管理系統的先進特征,完成信貸操作流程的規范化,確保每一筆信貸業務流程的程序化,完善調查、審查、審批、發放、貸后管理、統計分析監測、貸款回收、核銷、檔案管理等全過程。貸款一經發放,不管是展期、收回再貸還是借新還舊,都要利用信貸綜合管理系統進行自動跟蹤,完成貸款的收回或者核銷,讓信貸綜合管理系統變得更加完善。
六、培養正確信貸風險管理理念,提高銀行人員風險意識
商業銀行要建立健全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不僅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更要將信貸風險管理根植于企業文化之中,提高銀行人的風險意識和掌控信貸風險的能力。從整體來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員工風險意識較弱,能力也一般,在管理中重要因素—人在這里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推動發展必須實現理念的更新和人員素質的提升。一是,做好系統性培訓,全面樹立正確的信貸風險管理理念,提高掌控信貸風險的能力。二是,積極營造氛圍,讓每位員工都能提高風險意識,認同并遵守的這種組織文化,明白信貸風險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并高度重視起來,從而推進信貸風險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完善信貸管理體系。
七、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在面臨經濟金融自由化、全球化、一體化的局勢下,想要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在市場中具備相當的競爭力,就要加強信貸資產的風險管理水平,有效地防范不良資產的產生。要完善風險預警評級體系,改革信貸授權體制,制定系統化的信貸政策組合,增強現場與非現場檢查稽核力度,完善信貸綜合管理系統,培養正確信貸風險管理文化與理念,具備風險識別與控制能力,提升資產的管理質量。(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