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昌
企業在面對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應做好大數據技術在風險控制和預警機制當中的應用,通過制定科學的、合理的方案來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所會帶來的問題,建立起風險預警體系,最大程度的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讓企業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
一、企業經濟管理中風險控制與預警機制建立的重要性
無論是處于何種行業中的企業,在實際經營發展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的都會面臨不同的風險和危機。而在這些危險中財務風險所產生的影響程度和危害性都是比較大的,且影響財務風險出現的因素比較多,因此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重視程度一直比較高。一般情況下,企業財務風險指的是企業在實際經營運行的過程當中因為外界經濟環境、市場波動的影響或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等而對其自身所產生的危害。同時,因為企業財務風險是不能夠完全避免的,所以企業為了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要根據實際需要建立預警機制并不斷完善風險控制措施。企業在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符合企業自身發展需求,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不同種類的、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進行甄別、排除。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全面的、 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才能夠更好的降低風險,避免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同時也有利于幫助企業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財務風險控制措施與風險預警機制完善能夠更加有效的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風險以及危機等進行規避與控制。在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的數據信息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且一旦遇到財務風險,此機制能夠及時的將其反應給相關部門,讓其做好具有針對性的過失,最大程度的降低企業的損失。
二、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構建中的影響因素
(一)缺乏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盈利水平與財務風險管控效果之間是有著直接的影響的,也就是說即使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能夠對風險、危害等進行規避,但是其所具體產生的效果與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意識是有著直接的關系的。企業中的管理者若是財務管理風險意識較為淡薄,更側重于將發展的目光放在短期利益的追逐當中,并沒能夠對企業進行科學的長遠規劃,那么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是得不到保障的。對于日漸成熟的大數據技術,企業管理人員也沒有給予其足夠的重視程度,導致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完善得不到有效的技術支持,即使將此體系建立完成,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也不能發揮出有效的風險控制與預警效果。
(二)經濟管理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不夠完善
隨著我國各個行業中的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大數據背景下建立起經濟管理中風險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因而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都紛紛構建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以便應對市場波動等所產生的不同種類的風險。但是企業是不斷發展的、其所涉及到的內容是不斷豐富的。在實際發展中,工作重點又側重于擴大經營、成本控制等,對于經濟管理中的風險預警機制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沒有對其進行應有的升級與完善,并不適用于現階段實際市場經濟發展形勢以及企業的實際發展。甚至還有一些企業仍然將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停留在“建立”的階段當中,并沒有與實際運營發展相結合。無論是哪種問題,都會導致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并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不能夠幫助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規避風險、降低損失。
三、優化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議
(一)提高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在實際進行財務風險控制的過程當中,其內容和范圍等與傳統的風險控制相比有了新的變化。因此企業想要構建起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就應該在企業內部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控制意識,加強風險控制措施的力度并不斷根據實際發展需要對其進行完善。特別是對于現階段信息量大爆炸社會發展背景而言,企業必須要提高對于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可以通過借助大數據技術等來建立起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來做好企業運行過程中數據信息的深入挖掘與充分利用,讓預警體制不斷完善,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二)建立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規則制定
1.預警指標與觸發規則:想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就必須要做好企業日常經營運行中各項指標、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工作,這樣一旦在監測過程中,發現某一項指標與正常范圍值不相符,就可以通過觸發預警機制的方式及時傳遞給相關部門,讓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的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因為在企業實際運行的過程當中所包含的財務信息是比較多的且重要程度有所差別,因此在對風險預警機制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信息的重要性,提高其科學性和合理性,讓風險預警機制更加有效。
2.設置不同風險對應的等級指標:風險種類的不同以及嚴重性的不同等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風險設置對應的等級指標,更好對風險、危害的種類、規模、嚴重程度等進行詳細的劃分,以便于一旦有情況發生,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來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3.做好事后系統優化與升級:在實際監控的過程中,風險預警機制每經歷一次風險,相關工作人員都應該做好數據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對此次風險事件進行充分的分析,這樣才能夠讓風險預警監控機制不斷完善。
(三)建立相應的財務風險預警監督機制
企業在建立起預警機制并做好風險控制措施后,若是不能夠將其真正的落實到實際經營運行當中、或是沒能根據相關要求開展工作,那么所建立的預警機制以及風險控制措施等都將失去效用。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證企業的良好發展、讓風險預警機制有效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企業應設置好配套的監督機制來對其進行輔助,保證其更好的落實到實處,并針對相關規范標準、實操過程等設置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讓監督過程更加完善。特別是在對企業的內部進行監管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注重透明化、公開化,讓企業當中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能夠明確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實際運行中的監管情況。
四、總結
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中,并提高對于此項機制的重視程度,構建起科學的、合理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更好的對外界環境以及內部問題所帶來的風險等進行規避,推動企業取得更好發展。(作者單位:廣州市建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