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芳
摘要: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教育也必須接受時代的挑戰,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使常規教學形式更為豐富多樣。教師應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與模式,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自主活動和探索發現中全面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現代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加快了整個社會的進程。人們的工作、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也不例外。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遠程教育的建立、網絡在線答疑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學習資源的流通與共享,為教師與學生獲取新知提供了便捷的通路,改變了傳統課堂固有的授課模式?,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課堂生動有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與風氣。
2020年的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中國,自我隔離成為每一個人必須履行的責任義務。學校作為大型群體聚集地,為避免感染風險,推遲線下教學,大、中、小學生進行網絡授課。此次疫情下,現代教育技術發揮了巨大的優勢。
一、何為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顧名思義就是以信息化時代為載體,運用網絡資源,以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將教育資源共享化,促進教育事業的前進與發展。例如,教師不再單一地采用課本以及黑板授課,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在線朗讀或者課外拓展小視頻。比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沁園春·雪》,教師可以在線播放優質朗讀,讓學生把握其中的感情基調,領略到當時毛澤東主席的大氣磅礴之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課本內容,另一方面也豐富了課堂內容,讓學生開闊視野,突破重難點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獨特性和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其獨特性在于運用信息技術的方式,打破原有的地域與時間束縛,輔助教師生動全面地傳道授業,為學生提供海量優質的資源,學生足不出戶,手機聯網就可以學習上課,針對自己的特點,或查漏補缺,或培優拔高。在以往的課堂上,板書的書寫占據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不利于提高教學課堂的時效性,另一方面,粉筆的塵灰,屬于可吸入顆粒物,對于教師以及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多媒體走進課堂后,PPT的使用,解放了教師的雙手,詳細全面的資源供教師選擇,增加了課堂的可利用時間,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對重難點知識的教學,逐一擊破。同時也節約了教學資源,安全又環保。對于學生個人而言,不用擔心課下沒有教師的輔導,學生群體中在線答疑APP的流行、“小猿搜題、作業幫”等軟件的開發,讓學生在課堂外也可以實現知識輔導以及答疑解惑,遇到不會的題目,手機一拍答案解析立即展現出來,更有視頻在線講解以及全國優秀教師在線答疑。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再為課后作業不會寫而發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對學習的自信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現代教育與初中語文的融合
語文學習不像理科課程,強調解題邏輯與步驟,語文學習需要特定的情境,需要具備發散性的思維,切身實際地將自己代入文章中去,感受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與情感情愫,情景再現才是重點學習內容。根據有關資料研究表明:用語言介紹一種物品,人腦可識別時間大約為2.8秒;用彩色的照片表示物品,人腦可識別的時間約為0.9秒;如果現在將一個實物展現在你的面前,人腦可識別的時間僅為0.4秒。由此可見,直觀形象的物體,對人們的視野沖擊最強,大腦的可識別度最高,因此留給人們大腦的印象最為深刻。
教育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授課時,要注意這點。比如初中語文課本中《中國石拱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堂講解中插播中國石拱橋的影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工匠們的巧奪天工以及石拱橋的精巧架構。再回到課本上時,學生可以更好地理會文字描述,把握文章的重難點,加深印象。
教育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在初中語文課本《安塞腰鼓》的學習中,插播安塞腰鼓的紀錄片,感受著安塞鼓聲的粗獷豪邁、震天響,同時也能深刻體會到那些皮膚黝黑,頭上扎著白色頭巾,臉上洋溢著歡樂的安塞人民,對這片黃土地的熱愛之情。中國傳統文化,飽經滄桑,卻歷久不衰,佇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有這些人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才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傳頌。
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初中語文課本《鄧稼先》的學習中,教師在講解前可以播放關于鄧稼先老先生生前重大事件的紀錄片,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破、放棄國外的優待、毅然決定投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中等優秀事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成為國之棟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語文素養的提升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學識傳授,更多的是要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層面,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的融合、海量的語文資源供給,語文課堂一定會越來越好。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開闊了眼界,能夠通過照片、音頻、視頻等方式,直觀形象地理解書本內容,打破語文課堂的傳統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構建語文課堂新的學習環境。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但是,事物都具有雙面性,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適度,不能一味地依賴網絡資源,使自己對語文教育備課有所松懈。我們要時刻明白,現代教育技術只是語文教學的輔助,一定要分清主次,將語文課堂貫徹落實,不斷推進、不斷創新。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才可以取得進步,學生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才能讓語文教育插上飛翔的翅膀。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