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嬌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自主獨立、主動學習”的學習方法也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小學語文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其在語文課堂上扮演重要角色,同時還應和學生密切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的融合,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課堂教學水平,最終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要重視教學中非言語交流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非言語交流。
關鍵詞:非言語交流;小學語文;運用
課堂教學屬于師生之間非言語和言語相協調的交流過程,也就是說,想要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除了對言語交流高度重視以外,還應關注非言語交流。然而,單從當前現狀來說,許多語文教師依舊將言語交流置于教學的首要位置,以至于非言語運用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一、非言語交流
非言語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又譯成“非言語溝通”“非言語交往”“非言語通訊”。指的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使用語言并能正常進行的信息傳遞的過程。同言語交流相比較,非言語交流具有如下特點:1.交流過程的連續性。2.交流的多通道性。3.較強的可靠性。基本形式有六種:1.身體語言。就是通過身體動作等表達出來的意義信息系統。比如,面部的表情、手勢、姿勢、撫摸和擁抱等身體接觸的方式。這些都可以替代自然語言,輔助深層次意義的表達,流露真實的感情。2.目光的接觸。通過目光的接觸,可表達理解、鼓勵和熱誠、厭惡等含義。3.人際距離。可了解人際關系的親密程度。4.時間控制。選擇適宜的時間段和控制適當的時間長度進行會談,有助于促進關系的穩定和有效。5.實物與環境。人們用以表現自己的專業屬性和性格特征,了解他人的無聲語言。6.類語言。一般包括聲音要素和功能性發音。前者如音質、音量、音調、節奏等輔助性語言,后者則指無固定詞義的發音,如哭、笑、嘆息、呻吟等。
二、非言語交流的重要作用
非言語交流主要是為研究非言語的基本現象。其中,非言語行為主要涉及以下內容,比如,人體的形態、面部表情、眼神、輔助語言等。據調查顯示,非言語交流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其不僅可以影響開展課堂活動的進程,而且還能影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表現出來。第一,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常情況下,非言語行為表現得都非常直觀,而且還有動作與面部表情,因而,教師能通過上述行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言語表達的內容上。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教鞭指出講解的重點,又或者是通過調整語調、語速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以此來提高教學水平。如果是站在生理學角度看待問題的話,教師可以適當地和學生進行非言語交流,這樣一來,就能繼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擴大信息量。不論是非言語行為的動作,還是形象等,都可以作用于人體的聽覺與視覺,不斷拓寬信息的傳輸渠道,從而達到強化言語信息的目的。
三、如何將非言語交流運用于小學語文中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多維、恒常的非言語信息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媒介,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且還具備以下功能,比如,信息代轉、信息輔助、信息協調等。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會靈活應用非言語信息交流措施,營造出一個良好、民主的交流氛圍,進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將真實情感的收放結合在一起
據研究顯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而且還能傳遞特殊的非言語信息,這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一名工作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提問學生時,他的教態非常自然,而且語調平和,容易讓學生受到感染,進而產生愉悅感。所以說,正確把握非語言符號,不光能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同時還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營造出一種協調的課堂氣氛。很顯然,課堂氛圍的活躍,對于提高教學成效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學會自我觀察、自我反省,爭取在傳遞非言語信息的過程中,實現“自覺”向“自然”的轉變。
(二)注重合理搭配
一般來說,傳遞信息的非言語載體,雙方必須協調一致,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實現“通識”,也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而當語文教師傳遞非言語信息時,必須結合學生理解非言語信息的實際情況,努力創建信息通識平臺,目的是讓語言更具感染力,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全面掌握知識點。如此一來,才能保證傳遞非語言信息的方向是正確的,爭取做到“游刃有余”。除此之外,當語文教師應用非言語符號時,必須保持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的一致,同時還應密切和學生的交流。比如,當學生看著板書思考問題時,教師不應擋住他們的視線。
(三)注意師生配合
由于語文教學課堂不是千篇一律的,故單一的非言語信息無法滿足學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就需要教師依照設置好的教學情境,調整自身的交流行為,以此滿足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從而進一步完成教學目標。這表明,非言語信息表達能在小學語文中發揮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而,必須要做到擇優,例如,教師應對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給予贊許的目光;對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投以鼓勵的目光。
(四)關愛學生
非言語交流的側重點更趨向于情感互動,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他們的個性化發展,不斷關愛學生,處處為他們著想,以此來滿足其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在非言語信息的傳遞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對學生給予殷切期望,同時還應關心學生,讓他們形成情感共鳴,盡快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的融合,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課堂教學水平,最終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