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霞
摘要:“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我們提倡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不僅是一個學生閱讀能力的體現(xiàn),更關乎民族未來的希望。課外閱讀對書本的知識拓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讓學生更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呢?本文將對小學語文中課外閱讀指導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新課標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在信息技術信息更新如此之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而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不斷豐富自己的視野、經(jīng)驗,增強記憶力,還鍛煉學生的閱讀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些僅僅閱讀課本內(nèi)的文本是絕對不夠的,學生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一、引導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書本中的內(nèi)容是無聲的,同時漢語具有一詞多譯的特點,剛開始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有時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容易產(chǎn)生偏差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朗讀,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中,促進其展開想象力,豐富故事情節(jié)。還可以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利用視頻圖片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含義,當學生讀懂一篇文童時,會更愿意和別人一起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掌握“發(fā)言權”進而獲得自信,如此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更愿意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再通過選擇學生最感興趣的圖書著手,讓學生帶來自己最喜歡的書籍,在班級里向同學講解自己為什么喜歡,并將自己理解最深刻的一部分讀給同學們一起聽,分享自己在這本書里收獲的喜悅。同時其他學生可以一起給出不同想法,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的分享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營造了非常好的閱讀氛圍,帶動全班同學一起進行閱讀。
二、根據(jù)課本主題閱讀,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一定要注意結合書本課文學習的主題,讓學生了解課本內(nèi)容和課外閱讀是相通的、相輔相成的,同時都離不開生活。當教師講完某一主題課文時,學生對課文結構和中心思想都已經(jīng)掌握了,但是這時課文中的內(nèi)容是對學生吸引力最大的時候,學生會針對課文主題展開一系列的大腦活動。比如學習《宇宙另一邊》一文時,學生會對宇宙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地球上的樹,是固定長在地上的,那么宇宙另一邊的樹也是這樣嗎?會不會跑走呢?宇宙另一邊有黑夜嗎?等等一系列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科技類文章,了解地球的特點、太陽系的特點和銀河系的特點,大家將讀到的課外閱讀在下一節(jié)課上進行展示,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以及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視野。
三、組建閱讀小組,活躍閱讀氛圍
當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組建閱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舉辦一些活動,活躍班級閱讀氛圍。小學生的年齡具有求認同、求表揚的特點,所以教師組織小組閱讀,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觀點在同齡人中獲得認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和家長可以給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學生從中可以獲得教師和家長的贊許,更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每天20分鐘自由閱讀的時間,后20分鐘進行討論,讓學生在小組中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感想,最后選出代表進行總結發(fā)言,班級進行投票,票數(shù)最多的一組,頒發(fā)“閱讀之星”獎杯,以示鼓勵,定期循環(huán)。鼓勵其他沒有得到獎杯的學生和小組繼續(xù)努力,下次贏回來。組建閱讀小組,讓學生獲得知識、情感、審美、閱讀能力等多重收獲,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在分享中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變得更加團結,可謂一箭多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師生互動交流,指導學生學會積累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為授人以魚,只享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同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文章的構思結構、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想要表達的感情,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更容易,教師教學更輕松。但是學生只會當時學過的文章,換一篇文章,學生就無法理解文童含義了,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掌握閱讀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改變成充實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讓學生先自己讀1~2遍,總結文章內(nèi)容、中心思想、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人生哲理,然后教師幫助一起總結。當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想法,進而理解重點和難點。當學生讀到非常優(yōu)美的語句時,可以及時和教師一起分享,分析這句優(yōu)美的語句還可以適用到什么情景的文章里,適合什么題材的作文,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為以后作文寫作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和教師交流、有針對性地分析理解文章,學生逐漸掌握了閱讀的技巧,會改變之前認為閱讀很難的想法。在積累的過程中,寫作能力提升,學生會更愛閱讀。
五、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通過以上四種方式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平時課本所學主題內(nèi)容,拓展學生課外讀物,加深學生對學習主題的理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在班級范圍內(nèi)組建閱讀小組,相互分享自己所讀的書籍和優(yōu)美語句,活躍班級閱讀氛圍;在閱讀過程中加強師生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建立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