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敏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學在現實生活和科技發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引起了數學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方法。
【關鍵詞】數學素養;數感;創新;嚴謹性
我國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都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要求,而且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成為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數學素養有5個構成要素,即數學知識、數學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的思維和數學精神素養。關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目前的研究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重視教材改革;突出基本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等。但是這些研究更側重于理論的研究。筆者認為,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取以下方法。
一、抓住時機,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課堂
數感主要是指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我們現階段的義務教育數學教材,一直致力于讓教材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如何讓孩子們學完知識以后,把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尋找合適的場景一直是老師夢寐以求的目標。這就要求老師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有一顆善于引導學生的心,能夠抓住時機,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問題,通過抽象的建模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其形成良好的數感。小學數學教學要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從生活中提取素材進行數學分析,用數學解決問題。這樣的數學才有無限的生命力,才能使學生逐漸形成數學意識。
二、注重數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的貫通性
學習是基于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自我建構,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對新知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組織得越好,就越利于保存和應用。特別是面對新的學習情境時,就越容易提取出來,越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教材在呈現數學知識的時候,由于文本表達的局限性,這些結構關系往往被“隱藏”起來。對學生和不少教師來說,他們所看到的是零碎的顯性知識。教師要研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體系;要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根據教材知識的發展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選擇和組織“結構化”知識,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建構。總之,數學教學不是不加組織地向學生傳授孤立的知識,而是要強調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結構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動地建構數學認知結構,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知識的貫通性,學會用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新的知識,從而提升數學素養。
三、訓練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的重要方面,更是學生進行創新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式學習,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群體”的作用,讓學生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與空間,同時讓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互相評價,從而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另一方面,討論可以使學生敢于質疑問題,敢于大膽求新,從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恰當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引導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出一些有創見性的問題,發現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對一些創造性思維,應給予充分肯定,并鼓勵他們在學習上刻苦鉆研、勇于創新。
四、利用一切機會,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
嚴謹性是數學的獨特之美。它表現在數學能準確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數學結論存在且唯一,對錯分明,不模棱兩可;數學的邏輯推理嚴密,從它的公理開始到演繹的最后一個環節不允許有任何不嚴謹的情況發生,即使錯一個符號也不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素養。
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是提高民族素質、豐富人才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對數學教師來說,只有在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姚紅艷.淺談學生數感的培養[J].小學數學教育,2010(3):4.
[2]姚小明.創設有效情景 激活學習熱情[J].小學數學教育,2010(3):20.
[3]余文森.情境化策略[J].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2018(8):191-205.
(作者單位: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