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國家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翻轉課堂逐漸進入教育界的視野,并逐步得到相應程度的應用。其“先學”和“后教”的教育模式讓師生及教育界人士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知。近年來,我國對這種教學模式也在進行不同程度的嘗試,而這種教學模式的實用性有待教育者的進一步考察。
教育是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教育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以及國際地位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國外翻轉課堂的逐漸流行,我國各個地區開始進行不同程度的實踐。翻轉課堂是指學生通過課前微課的學習,先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材料,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不懂的地方進行解答,并一同進行探討分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的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綜合能力。尤其是在語文學科中,其更加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和綜合性學科,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極大的,但是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及考試制度的影響,學生在語文學科中綜合能力有待加強。
一、實施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一)語文的人文性更加突出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傳統的語文課程尤其注重科學性,教師也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包括字、音、語句等,而很多時候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表達與交流能力等的培養。翻轉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一目標,學生通過課前的微課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堂上的師生交流與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將課前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供大家一起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課堂上的師生交流與小組討論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都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這些都與新課標關于核心素養的主張密切相關。
(二)學生實踐能力加強的需要
傳統課程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使學生一味地聽從教師的講授,學生理論的增加卻撐不起實踐的檢驗,教師教出了很多“高智低能”的學生。
以弗拉維爾為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自己做出學習規劃,自己理解分析,自己進行歸納總結,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課堂的討論以及課堂代入的分角色朗讀,代表性觀點的分析都是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體現。這樣新鮮且有趣的教學模式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在課下進行相應的資料搜集并且加以實踐。
(三)促使教師素養與能力的提高
翻轉課堂對教師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需要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還需要極強的教學組織能力、課堂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以及教學設備的應用能力等。這就在課程的實施中不斷對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挑戰。教師在無形中提高了自身的水平與修養,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引導者,是教師素養提高的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二、翻轉課堂實施中面臨的挑戰
(一)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給翻轉課堂的全面實施帶來困難
翻轉課堂需要極大的科學技術的支持,中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的狀況對于翻轉課堂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一線城市的教育設備能夠支撐起翻轉課堂,但是一些鄉鎮地區及偏遠地區是沒有充足的設備來支撐這個教學模式的。經調查,偏遠地區教師資源極度匱乏,教育設備也更加欠缺。
翻轉課堂需要教師提前錄制微課,即使教師能夠利用電腦等設備進行錄制,在廣大農村地區,有的學生家里并沒有這樣的設備,這對于翻轉課堂的實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二)翻轉課堂模式的局限
相對于數學、物理等理科學科來說,語文學科的知識涵蓋范圍更加廣泛,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不同于理科有固定的公式及計算方法,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語文課程的學習相對來說較為復雜,教師對于重難點也更難以把握。語文學科注重學生精神品質的培養,是一個漫長且潛在的過程,翻轉課堂注重的是問題的解決,而幾分鐘的微課并不足以把深刻的內涵品質完全傳遞給學生。
(三)學生的時間分配不足
翻轉課堂需要學生在課前抽出時間進行學習,一個科需要一定時間,而學生學習的科目不止一個。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已經在慢慢加大,壓力越來越大,空閑時間越來越少,在越來越少的空閑時間里留出各科的預先學習時間,還有上節課的復習時間,最后所剩的自由時間幾乎為零,這在無形中會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壓力。并且,有的學校規定的學生休息時間本身比較少,由此,能夠分到語文學科上的時間所剩無幾。
事實上,國內已有個別學校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嘗試性解決。例如,山西的新絳中學開始實施上午在學校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下午安排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觀看微視頻,也可以閱讀其他相關資料或是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這樣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且有效利用的時間更為有限,每天的課時也是固定的,如果設出翻轉課堂的自習時間,那么其他學科的時間勢必會減少,學生又會利用課下時間去補缺失的課,而這就又增加了學生的壓力與負擔。
三、翻轉課堂的合理運用
翻轉課堂流行到全球,受到很多國家的歡迎,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運用要符合一定的實際情況。翻轉課堂是對學生人性化發展有著積極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其發展需要依托硬件、軟件,甚至觀念、專業技術方面的支持。要做好翻轉課堂教學,切不可有跟風心態,而要在教師的專業技術、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計算機配備等方面較為成熟時啟動。
翻轉課堂在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應用上較多,語文學科的實施還需要教育者的進一步探索。其中,生澀難懂的篇目并不適合學生的課前學習,如魯迅的文章,而稍簡單能夠理解的篇目可以選擇用翻轉課堂模式。如《秋天的懷念》《鄒忌諷齊王納諫》。在《秋天的懷念》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在微課中講解基本的字詞和寫作背景,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在課上,師生共同分析,共同體味文章深刻的價值內涵。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微課中讓學生了解基本的信息之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習效果。所以對于語文學科,教師在實行翻轉課堂時,要考慮不同篇目的具體特點來展開。
教師要注意實施翻轉課堂的手段與方法。有實驗表明,在實施翻轉課堂的前半年,學生的成績有所提升,但是在實施一年之后,學生的成績不再有明顯的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趨勢。這說明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師生都具有新鮮感,并愿意投入其中,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師生都會由于繁瑣的步驟以及過多的準備時間而喪失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來保證實施的效率。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兼顧興趣與效率,多種教學方法交錯進行。
四、結語
翻轉課堂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推動了智慧教學,具有極強的可行性,同時伴隨著很多挑戰,教師對此應該理性對待,合理利用,發揮其最大的價值,來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
作者簡介:王亞楠(1996-),女,吉林四平人,碩士,研究方向:學科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