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自從教育產生以來,在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教師如何熱愛學生,通過什么方式熱愛學生,一直成為教育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變革中,教師如何關愛學生就顯得更為重要。
【關鍵詞】教師;關注學生;尊重;關心思想
中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身心正在成長發育的孩子,更要愛護他們,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到底如何去愛學生呢?下面就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
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偏見。學生剛從小學升到初中,我們要對每一個孩子一視同仁,無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還是調皮搗蛋的學生;無論是出生富貴還是出身貧窮的學生。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還記得,初一分座位時,有名同學非常窘迫地站在教室的后面,不找地方坐。筆者很疑惑,走過去問他,還沒到他跟前,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面而來。筆者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原來小陳同學自己本身就體臭味,這樣周圍的同學都不愿意和他一起坐,更別說把他分給哪個小組了。于是筆者找到大家商量,輪流帶著他,誰也不能推辭,筆者讓他每天爭取洗個澡,這樣大家就接受他了。事后筆者故意支他出去,對全班同學說了他的事,要求同學們幫助他,接納他,在筆者的說服教育下,同學們不再避他如蛇蝎。慢慢地他自己也有很大變化,他的父親非常感激筆者,說是筆者讓他兒子感受到學校的溫暖,特別愿意上學,因為筆者的尊重,孩子們也都跟著尊重他。
二、教師愛學生,其次要關注學習
作為學生,首要的任務是學習,教師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學生們的學習中。關注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自身的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比如每月的月考,要求孩子們自定自己心中的學習對象,爭取追趕并且超越,如能夠超越就有物質獎勵,這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筆者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上認真聽講,課下獨立完成作業,發現有不認真聽課或者不是獨立完成作業的必須嚴厲批評教育,嚴重不改進的會與家長交流溝通,共同教育管理。小宋同學特別聰明,可是機緣巧合得到了一部手機,這可愁壞了他媽媽,每天回家就只玩手機,什么作業也不寫。媽媽哭著給筆者打電話,沒法管孩子,到了學校,筆者單獨找他,把手機上網游戲的危害都告訴他,他想改但是管不住自己,筆者和他約定,期中考到一百名以內就可以每周玩一次游戲,手機筆者先幫他保管。他還是個較為懂事的孩子,也不想每天看著母親以淚洗面,直到畢業,母子倆再也沒有因為手機的事爭吵了。當孩子的關注點又回到學習上時,他就比較聽話,不再叛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讓學生一生受益。
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要傳授和指導好的學習方法。升入初中,科目多了,作業自然也多了。有些孩子晚上作業寫得很晚,休息不好,嚴重影響第二天的學習,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孩子累不說,成績還不見得有多好。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告訴孩子們要學會利用“碎片時間”來寫作業。何謂“碎片時間”呢?就是課間十分鐘,自習課時間,中午放學吃完飯時間,下午到校教師沒進教室的時間等等,凡是有零星的時間都利用起來,不要總把作業放到晚上來寫,這樣就會節省出很多時間。學生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于預習、復習甚至拓展課外閱讀等等,這樣就會形成良性循環,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學生不僅學習輕松,而且學習成績也會突飛猛進的。
三、教師愛學生,還要關注學生的生活
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教師平時還要多關心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生活情況,因為學生的生活對學習有很大影響。關心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可以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讓學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學習中來。王笑語同學臉色發黃,她爸媽離婚,媽媽經常早上來不及準備早飯,總是空腹來上學,筆者知道她有嚴重的貧血,經常問她吃早飯了沒有,如果沒有的話,就把她叫到辦公室來,有時多買些吃的,分她一些,有時準備好面包或者餅干,課間讓她吃一些。在運動會時,總會告訴他們注意安全,其次才是比賽,騎車的學生筆者總不忘叮囑一聲,過馬路注意看紅綠燈,學生不舒服時總要問明情況,對于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能幫助多少就幫多少,給孩子們送去溫暖和關愛。
四、教師愛學生,最后要關心學生的思想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以身立教,給學生做出表率。作為語文教師,更要將德育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例如在講《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從五個和“我”一起爬懸崖的孩子們的表現中,告訴孩子們內德的嘲諷和挖苦是錯的,不可取的,杰利最后找來父親的做法是可取的。我們要學習杰利,當朋友遇到困難時,要想辦法幫助別人,而不是一走了之,從中引導孩子做人的道理,要做一個友善的人,助人的人,正直的人,這就是在學習中教育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這就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無私、純潔的愛,這就是教師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所以說,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既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的動力,也是教師教育智慧賴以生長的土壤。
總之,教育是離不開愛的,教育就是愛的事業,就是愛的藝術,愛就是教育的靈魂。正如作家冰心所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了教育的先機。”
參考文獻:
[1]徐兆國.淺談教師如何關愛學生[J].讀書文摘,2016.
[2]張海明.淺談怎樣關愛學生[J].學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