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這是蘋果電腦“歷史性一天”! 22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線上舉辦的蘋果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這樣表示。當天蘋果正式宣布將在兩年內實現旗下絕大多數Mac筆記本和臺式機用上蘋果自研芯片,結束對英特爾芯片近15年的依賴。《紐約時報》評價稱,“這標志著科技行業里一對最具影響力的搭檔的終結,以及蘋果對更好地控制其產品制造方式的決心。”
2005年以來Mac一直使用英特爾芯片。《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稱,蘋果一直致力于自主設計芯片以替代英特爾產品。2008年蘋果收購PA半導體公司后,以此為基礎創建芯片設計團隊,其中很多人都曾在英特爾工作過。2008年后,iPhone4、初代iPad等產品的蘋果自研芯片就出自上述團隊之手。
《紐約時報》稱,生產自己的處理器,將使得蘋果公司對Mac電腦的工作方式有更多的控制權。預計臺積電將在其亞洲的工廠生產Mac芯片。報道認為,蘋果此舉對英特爾的財務影響將是“溫和”的。英特爾每年銷售給蘋果的電腦芯片價值約34億美元,還不到英特爾年銷售額的5%。研究公司FuturumResearch首席分析師23日在市場觀察網上發文稱,失去蘋果訂單后,英特爾可以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增長最快的業務:包括數據中心、網絡和物聯網在內的大數據中心戰略。但《紐約時報》認為,英特爾的高利潤率一直與它提供市場上最強大的計算引擎的業績記錄有關,尤其是用于筆記本電腦和計算機服務器。但英特爾在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新科技產品銷售芯片方面一直表現不佳,在整個業內的小型化競賽中栽了跟頭。
中國通信專家張弛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芯片行業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概念洗牌”。“蘋果此舉是對此前英特爾芯片架構的全面否定。”張弛認為,英特爾產品特點是速率快,強調計算能力,而在散熱、體積等指標上則相對不太重要。但蘋果恰恰對體積、散熱要求很高。他表示,華為曾提出一個清晰的愿景:手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都將有相同架構,這樣做的好處是一體化,信息的流通不需要很復雜的傳輸。▲
環球時報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