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
【摘要】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決定了新聞行業能否長遠發展。本文針對新媒體時代下如何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建議,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新聞采編人員 工作能力 提升策略
在這個信息豐富、信息獲取途徑繁多、傳播方式多元、傳播范圍廣的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更具挑戰性。新聞采編人員對新聞行業的發展影響巨大,所以必須不斷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
一、完善管理機制,增強責任感
對新聞采編人員來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必備條件。新媒體時代下,如果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不具備良好的責任感,將嚴重阻礙新聞行業發展。新聞是人們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也是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途徑,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如果新聞內容中出現太多負面、虛假信息,會為社會帶來不良影響,不良信息在新媒體時代下快速傳播,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人員應將社會責任感放在第一位。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對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人員進行懲罰。如果為了自己的稿件能被評為“好稿”而對真實情況視而不見或故意扭曲,那么,記者將不再是記者,而成為“文學家”。新聞媒體應該對這種傾向進行嚴格遏制。此外,推動內部編采流程機制的改革,通過項目制方式建立相關項目小組,打破部門壁壘,強化協同效應,實現優勢資源跨媒介、跨部門的有效整合。
二、認識新聞重要性,規范工作行為
作為一名新聞采編人員,要真正意識到新聞能夠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新聞采編人員要走進群眾生活,細心聽取群眾意見,加強與群眾的溝通,有效了解群眾對新聞的喜好和關注度。新聞采編人員要時刻約束自己的工作行為,促進工作能力的提升,不得胡編亂造。不論新聞大小,都要確保它的真實性。
三、積極參加培訓,多學多看多鉆研
在新媒體時代,為了全面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要注重加強培訓。新聞采編人員要積極向前輩請教,還要做到善于觀察,多鉆研其他新聞采編人員是如何工作的,及時總結自己的不足,深入分析怎樣寫新聞才能寫得更好。除此之外,要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在傳統采編形式的基礎上拓展新聞采編途徑,掌握更加豐富的新聞采編技能,有效提高采編能力。新聞媒體應為新聞采編人員提供智能化學習平臺,方便其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學習,以保證新聞采編工作質量。
四、開拓思維,與時俱進
在信息時代,隨時可能會發生具有重大新聞價值的事件,思維能力強的新聞采編人員能夠更快找到新聞事件的價值,對事件進行深入報道。因此,首先要開拓新聞采編人員的思維。
例如,在報道一場交通事故時,新聞記者首先要迅速趕往事故現場,然后用手機或相機等工具拍攝新聞現場,走訪事件目擊者,運用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挖掘新聞事件的特殊性,善于觀察關鍵細節。其次,新聞采編人員要具備獨特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最后,新聞采編人員可以比較同一則新聞在不同平臺和媒體刊發的不同點,開拓思維,分析哪種表現手段更具備吸引力,使自己今后采集的新聞更契合人們的需求。
五、注重實踐,提升新聞敏感度
對新聞采編人員來說,敏感度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新聞采編人員具有較高的新聞敏感度,才能迅速發現有意義的新聞素材。世界很大,每一天都在發生大大小小的事件,作為一名新聞采編人員,要有善于發現新聞的眼力,有意義的新聞才能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才更具看點。新聞采編人員要注重實踐,加強自身與新聞受眾之間的互動,促進新聞敏感度的提升。新聞寫作與編輯本身具有強烈的實踐色彩,只有關注實踐,才能探究規律,把握未來。學習一門實踐性課程的捷徑,莫過于追蹤變動中的實踐本身。關注了變動中的實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新聞的規律。
六、提高文化素養,提高編輯能力和數據資源運用能力
新聞稿的質量影響到新聞的質量,新聞采編人員的寫作能力、編輯能力直接影響著新聞的價值,因此,培養編輯能力十分重要。
1.提高文化素養。想要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新聞采編人員要多看書多學習,在看書時,可以養成寫觀后感的習慣以提升寫作能力,培養編輯能力。要想在新媒體時代長久生存下去,新聞采編人員要不斷接受新知識,了解專業領域里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專業技術、新的案例分析、新的訓練方法,促進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尤其是在當前平臺終端多樣化的時代,要有“十八般武藝”,堅持“一體化發展,移動端優先”的策略,推出更多適配移動端的新聞產品。
2.提高數據資源運用能力。新聞采編人員強化數據思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在思維方式、價值理念上認同,才能真正讓實踐有章可循。采編人員要強化數據資源的新聞價值屬性,從選題策劃、新聞采訪到新聞寫作、編輯加工等整個環節,運用數據資源進行加持賦能,把數據貫穿整個采編發流程中去,真正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
七、總結
總而言之,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直接影響新聞行業的發展,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十分重要。互聯網以免費的形式為網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網絡應用,互聯網應用已經融入現代入的生活方式。但全網充斥了各利益方或“圍觀者”的海量信息,成為眾聲喧嘩、真偽難辨的虛擬空間。這個空間里發生的事情,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網民的經驗范圍。這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研判最前沿的社情國是、撰寫最權威的新聞報道、策劃最新潮的新媒體產品,以交互思維呈現新聞。適應移動化、可視化的傳播趨勢,打造具有可分享、可互動、可體驗特征的產品形態。
(作者單位:喀什日報社)
【參考文獻】
[1]周慧華.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提升路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芽刊),2019(08):95-96;
[2]李澤森.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提升路徑[J].國際公關,2019(03):41;
[3]雷玉剛.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提升路徑[J].傳播力研究,2019,3(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