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昕宇 尹航
摘 要:該文概述了我國設施園藝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當前設施園藝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設施園藝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園藝;產業;發展歷程;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1-0066-02
1 我國設施園藝的發展歷程概述
1.1 初始階段 我國設施園藝的發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初的文字記載是《漢書》上提到的“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蘊火,待溫氣乃生。”宋、元、明、清等朝代也都有設施栽培技術的相關記載,并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民國時期,從國外引入園藝設施,開始園藝試驗,但當時生產出的設施園藝產品主要是針對特權階級,設施園藝是只有極少部分人才能接觸到的奢侈產品。
1.2 緩慢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后,各種原因導致設施園藝的發展非常緩慢,直到1980年左右,設施園藝產業體系才逐漸成型。在第7個“五年計劃”時期,國家農業部提出將發展重點轉移到對設施農業栽培技術的研究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設施園藝的發展。1990年后,初步形成了國內獨具特色的設施園藝產業體系。
1.3 快速發展階段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1998年將設施園藝的高產優質研究項目作為國家重點研究項目,這代表著國內設施園藝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園藝、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別要重視發展園藝業和鄉村旅游業。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指出:積極推動蔬菜等園藝產品的規模化種植。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指出:支持優勢產區發展糖料、馬鈴薯、天然橡膠等作物,積極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設施化生產。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快園藝作物生產設施化。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繼續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啟動農業標準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建設。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指出:擴大園藝作物標準園。以獎代補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試點。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指出: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繼續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實施園藝產品提質增效工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指出: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園藝作物標準園建設。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指出:發展設施農業、精準農業。鼓勵各地爭創園藝產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可見,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設施園藝產業的發展。2018年,中國設施園藝面積達410萬hm2,位居世界第1位。現階段,我國設施園藝技術越來越成熟,獲得了國家的各項政策扶持,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2 當前設施園藝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盲目引進,重硬輕軟 現階段,國內設施園藝技術大部分仍處于初級溫室階段,大多數設施園藝還僅僅是塑料小拱棚或者溫室大棚,缺乏智能的通風調溫等設備。國內的園藝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是從國外引進的,缺乏設備自主研發能力。然而,從國外引進的溫室技術有可能并不適合本國環境,導致生產效率低下。此外,從國外引進溫室存在重形式、輕本質的問題,過分注重溫室的觀賞價值,而忽視了種植技術的改進和重要軟件的投資。大規模的設施園藝前期投入過高,回收成本較慢。
2.2 科技含量較低 現階段,國內設施園藝產業科技含量普遍偏低,大多數仍處于農戶分散經營階段,規模小,生產力低,缺乏大型的溫室和工廠化溫室,只有少數在示范園區出現,或者是農業高效課題項目中才會出現。不同的農戶,其種植技術水平高低不一樣,方式也不同,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大部分農戶還是根據傳統經驗來管理設施園藝,導致生產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對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較弱,無法對環境形成主動調控。部分國內廠家單位過分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開發新科技,開發能力也較弱,導致溫室產品品種較少,耗費大量成本,質量較低,使用壽命短,保溫性和透光性達不到要求。
2.3 栽培作物不合理 現階段,設施園藝栽培的農產品品種缺乏多樣性,不能滿足我國生產環境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多數設施園藝農產品品種都是從露天的環境搬到大棚中種植,農產品種植技術不夠發達,栽培的農產品種類缺乏多樣性,錯誤的種植方法加上嚴重的連作現象,使得土壤污染嚴重,病蟲基數逐年累積,土壤中含有越來越多的次生鹽漬,最終導致農產品質量低下,農戶收入低。
2.4 綠色理念不強 食品健康一直是民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但很多國內的生產廠家過于注重短期利益,為了獲得較高的利潤,忽視了綠色食品生產理念,缺乏綠色環保意識。有機綠色食品需要更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知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很多農產品生產者缺乏栽培知識和技術,有些農戶雖然有綠色食品生產意識,但能力上跟不上意識的發展。部分鄉鎮集約化企業缺乏長遠發展的目光,加之我國缺乏統一的農產品合格標準及嚴格的監管體系,即使有足夠的資金,也不愿意將更多的精力花費在綠色食品生產上。而有些從國外引入的無公害產品,即使產品價格較高,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場。
3 對策建議
3.1 加大產品推廣力度,拓展銷售渠道 設施園藝不能只是展示,而一定把產業真正的做起來。未來設施園藝產品不應僅限于當地消化,最好要向外輸出。每個地區、每個產品都應力求做成品牌,做成精品,做出特色。在此基礎上,開展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最快的將產品轉換成經濟價值。因為只要經濟價值高,就會吸引社會各方面的重視,提升人們的購買興趣。
3.2 加強園藝知識的教育培訓力度 設施園藝屬于環境控制型農業,控制水平決定了農產品的生產效益,然而控制水平受到人才水平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加強教育培訓:(1)在農業工作者中,大力普及設施園藝知識,加強技能和農業管理水平的培訓,提高專業素質。(2)加大設施園藝高科技人才的培養,在利用國外先進研究成果時,也要注重國內自主研發產品的開發,基于我國的實際情況,生產出符合我國發展的新科技。將新科技大量運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
3.3 加大設施園藝的科技投入 要解決我國設施園藝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加強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的自主開發能力。加強設施園藝配套設施的建設,根據我國的基本情況和特殊的環境條件,形成完善的機械化操作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加大設施園藝的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強產品的多樣性,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大力發展節能溫室,充分利用種植、養殖和沼氣綠色生產方式,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同時,要加大軟件設施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作物栽培技術,加大優良品種研發力度,逐漸開創國內自主研發產品,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3.4 強化國際交流 國際上,荷蘭作為代表國家之一,設施園藝發展較好,可以作為一個典范來研究。荷蘭具有相對成熟的設施園藝產業鏈,凌晨采摘農業產品,早上7時就在大廳完成檢測和包裝等程序,然后成批地出售。目前,我國還達不到這種水平,基本上我國設施園藝仍處在小規模階段,大部分是個體承包或集體分包。要促進設施園藝的發展,必須要強化國際交流,學習先進的生產經驗,提高產業的專業化程度,擴大生產規模。大規模專業化生產能夠更加有效地整合資源,促使設施園藝產業鏈更加完整,提高中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4 結語
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預測,到2030年,我國設施園藝面積將提高到現在的2倍。為了跟上數量的增長需求,需要進一步改善設施園藝的質量。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產品的監管力度,重視農業人才的培養,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意識,鼓勵創新,大力培養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促進設施園藝工廠化,集約化發展,促進設施園藝產業的穩健發展。設施園藝的發展迫在眉睫,農業發展需要時效性,市場供應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對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尤為重要,做到高效生產。
(責編:張宏民)
作者簡介:陳昕宇(1992—),男,內蒙古人,從事農業資源環境工作。? 收稿日期: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