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蘇


摘要:目前,伴隨著國家智能制造2025建設步伐的不斷推進,各行各業都在大力推廣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統建設,幫助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中,大型國有企業和大型制造企業面臨著固定資產數量越來越多、價值越來越高、管理鏈條越來越長、涉及專業越來越多、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固定資產管理難度及創效壓力越來越大,原有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本文論述了探索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幫助各類大型公司實現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業務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實現“業財融合(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相融合)”最終為生產運營決策提供數據依據和輔助意見。
關鍵詞: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全壽命周期
一、背景和意義
在工業互聯網平臺(4DL+)建設背景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各類企業發展由以前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國內外生產經營形勢日趨嚴峻,對固定資產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滿足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提升資產管理精細化、標準化以及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對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迫切需求。傳統的固定資產“條塊化”、“分段式”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需求。
借助公司數字化工廠建設契機,積極開展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搭建一個固定資產賬物相符、工作流程科學規范、業務數據互通、信息數據共享、狀態動態管控、成本費用清晰,符合公司智能制造發展戰略需求的數字化管理平臺,為公司建設數據驅動型企業提供可靠的平臺支撐。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實踐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較為嚴密的制度規范,形成較為規范固定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支撐不足
隨著制造業生產布局和工藝流程復雜性增加,固定資產管理難度加大,傳統人工線下管理、紙質資料流轉、存儲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固定資產系統化、數據化、精益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固定資產信息化系統支撐不足。
(二)數據一致性不足
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資料大部分為紙質,報表展示、統計分析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固定資產實物狀態與價值信息錄入為線下人工處置,存在數據匹配失真風險;固定資產維護修理成本不能很好的與維護修理活動融合,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無法有效融合;固定資產狀態數據無法實時動態變更,無法實現數據實時共享。
(三)業務規范及效率不足
固定資產從購置、操作、檢修維護、保養、處置流程業務規范不足,信息數據不共享,資源難以有效優化利用,未實現全壽命周期固定資產“一機一檔”管理,無法追求固定資產資源的優化和投資回報的最大化。
(四)指標管控數據存在偏差
設備運行狀態不明確,無數據采集和實時監控,點巡檢、日常維護不能有效控制, 造成各類量化的KPI指標均無系統化統計分析,通過手工測算、統計,效率低下,工作量大,存在數據偏差風險。
三、應對思路及主要做法
(一)積極組織業務規范梳理明確業務管理需求,完善數字化建設基礎:
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依托一個規范的制度支撐、清晰的業務數據流程和明確的管理需求。要以固定資產(含房屋構筑物)管理業務流程為主線,開展全業務范圍、全流程活動、歸口費用梳理,從管理范圍、流程框架、關鍵及薄弱環節診斷、問題查找、業務及財務數據對標分析、專業管理評價指標等方面開展工作,對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提升,完善制度建設,規范流程節點,為數字化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推進 EAM(企業資產管理)系統建設,實現“一機一檔”管理:
通過EAM(企業資產管理)系統的建設,構建固定資產臺賬視圖,包括資產屬性類別、技術參數、功能位置等;以固定資產臺賬為載體,實現移交轉固、啟用封存、調撥、報廢處置等信息化流程管控,使業務規范、有序運行、固化企業管理;實現大修、小修、定保、故障維修等維修類型的故障提報、任務執行管理,提高應用水平,實現單臺設備維修成本精細化核算。結合業務需求,創建KPI分析報表,實現固定資產“一機一檔”資產履歷管理。
(三)開展設備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
為實現固定資產生產技術狀態的動態管控,保證系統分析數據的動態、精準,開展設備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并與EAM系統進行數據交互,打通數據接口,通過加裝傳感器、數據直接采集、逆向軟件破解等形式,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為設備利用率、完好率等KPI指標分析提供準確、高效的數據支撐。
四、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成效
(一)基于專業的SAP軟件,推行EAM系統建設
系統基于SAP軟件內工廠維護模塊(即PM模塊)、物料模塊、財務模塊等進行開發應用,以固定資產實物為載體、固定資產編號為主線、通過移動APP、BPM、ERP、財務共享平臺等系統間數據交互,實現資產基礎數據、運行狀態、日常維護修理、費用結算、數據統計分析等全壽命周期業務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固定資產“一機一檔”履歷表,實現“業財數據”融合,基本實現了固定資產信息化、數據化、系統化、標準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設備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數據來源:
設備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通過外置傳感器與數據采集器對設備電流、電壓、功率狀態進行實時監管理控,實現了設備利用率、負載率的統計、分析,為公司各類KPI指標提供了準確的數據來源,提升了設備管理效率,有利于生產效率的提升。
(1)設備數字化管理平臺效果展示1/2
(2)設備數字化管理平臺效果展示2/2
五、后續建設思路
(一)完善制度建設、規范業務流程
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是從規劃、購置、使用維護、狀態管控、報廢處置的一體化管理。完整、完善的制度建設是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內各項業務的保障,是固定資產合理規劃、高效購置、規范使用、科學配置、合規處置的最高指導和標準。后續,根據公司固定資產管理實際情況,以固定資產實物為主線,信息化系統為載體,全面梳理公司固定資產管理業務,修訂完善制度標準及業務流程,科學、規范的指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二)全面推廣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
后續,全面推廣固定資產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構建一個智能制造發展戰略需求的數字化管理平臺,為公司建設數據驅動型企業提供可靠的平臺支撐。以信息系統為平臺,實現固定資產全鏈條、全業務、全專業覆蓋的全壽命周期管理,完善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建設。
(三)推行閉環管理法
依托實施Plan(計劃)、Do(實施)、Check(查核)、Action(處置)管理,即P.D.C.A循環管理模式。后續,建立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范圍內整體工作目標及行動方案,然后依照計劃推行并檢查確認,最后再設定新的改進目標,不斷改善、不斷提高,全面提高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水平。
(四)探索固定資產管理新思路
針對當前制約固定資產管理結構性的合理性問題,不斷引進先進技術,新管理理念,不斷進行科技創新,不斷探索新的方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思路。
參考文獻:
[1]馮穎誼.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現存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9(24):21-22.
[2]薛建.淺談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