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瑞江 王帥

摘要:本文在分析鐵路運輸企業培訓現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基于“互聯網+”的培訓課程資源建設的解決途徑,并對培訓課程的設置、建設內容及目標進行了探討,對“互聯網+”課程資源的推廣運用進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鐵路運輸;培訓課程;資源庫;建設
隨著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鐵路運輸生產管理的技術、流程、方法及手段等都在快速地更新換代,不斷升級優化。與此相對應的是新知識、新技術、新規章及新技能的學習及應用,上到各級管理人員,下到各級各工種崗位職工,都需要進行不同層級不同程度的培訓學習,才能做到人力與設備技術等的高度匹配,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的目標。
一、鐵路運輸企業培訓現狀及問題
1.1培訓現狀
目前鐵路運輸企業各層級崗位的培訓模式基本有脫產和非脫產兩種。脫產培訓學習一般都集中到某個培訓地點,管理人員的培訓以集中授課形式為主,生產人員的培訓以集中授課和技能實操相結合。非脫產培訓一般由企業內部的職教部門組織完成,形式采取休班集中授課學習為主,很多單位同時配合一定的信息系統進行輔助學習。
鐵路運輸企業的管理層級有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局鐵路集團——鐵路站、段三級。目前國鐵集團組織的管理人員培訓基本都由各部門組織對口各層級部門人員,到相應的培訓基地進行面授培訓。以鐵路旅客運輸部門為例,這個層級的培訓基地一般設在全國資質較老的運輸院校,如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管理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生產人員即職工培訓則大部分由局鐵路集團下屬的培訓基地完成。
1.2存在問題
鐵路運輸企業不論哪一級的培訓機構,在培訓手段上大部分還是比較傳統,以授課老師面授講課為主,即“我來說你來聽”的模式,聽課過程中的互動比較少,課時有限也很難系統的講透某些知識技能,課堂只能大致講解主要內容,下課后很少有相關學科配套的后續學習支持,從而導致培訓效果的延續性比較差。
1.3解決途徑
教育部在智慧職教等網站建設推廣了國家級教學資源庫,針對各行各業各門學科課程進行系統科學的教學資源建設,包括本課程的教學標準、內容呈現、重難點的微課視頻、習題等多種資源,可提供給學習者一個系統的線上線下學習載體。目前這種資源建設基本都是以學校為主體,相關企業參與共同建設。其中“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由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主持,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要求,校企合作共建培訓資源。而企業培訓采取這種“互聯網+”的學習模式,正好可以彌補以上傳統培訓模式的不足。
二、鐵路運輸企業培訓課程的構建
2.1平臺培訓課程設置范圍
培訓課程需要在資源庫平臺獨立設置欄目,名稱為“培訓中心”。面向鐵路新職員工、在崗培訓需求較多的崗位及鐵路運輸技術管理人員,依據國家職業標準,校企聯合開發8個線上培訓包。每個職業培訓包主要包括培訓規范、課程規范、考核規范、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以及考核資源等。目前鐵路運輸職工培訓需求較多的有“新入職人員”、“車站值班員”、“車站調度員”、“調車員”、“客運值班員”、“貨運值班員”、“高鐵列車長”、“技術管理人員”等崗位人員的培訓。
2.2.平臺培訓課程建設內容
平臺培訓課程主要圍繞內容需要進行資源建設,針對以上幾個崗位人員的培訓課程主要內容見下表1所示:
2.3.平臺培訓課程建設目標
對應以上各崗位人員培訓課程資源主要內容,結合相應的培訓規范,按照覆蓋本崗位所需基本知識點和技能點的要求構建知識樹,建設顆粒化資源如教學文件,主要有輔教、教學方案、教案、教學 PPT、學習 PPT、教學課件、學習課件、隨堂作業、教學案例、視頻課、微課、試題庫、素材庫、課程、素材資源、學習網站等。每一種類可以有第二級分類,如教學文件有教材、教學分析、教學大綱、計劃、教學設計等。教學設計就是在新形勢下新的教學文件、職業標準、技術標準、企業規范、教學參考、學習指南、評價標準、教學建議、學習建議、資源庫應用機制等。
鐵路運輸企業的崗位大致分為三個方向類別:行車方向、貨運方向和客運方向,每個方向的各崗位工作之間即獨立又關聯,因此培訓課程與學歷教育課程在內容和教學目標上存在較大差異,應該更傾向于崗位化,對培訓資源的模塊化和顆?;蟾鼮槊黠@,管理類的和技能類的內容資源形式應更加符合各自崗位特色要求。
三、鐵路運輸企業培訓課程資源的推廣運用
3.1推廣運用的可行性
由于目前各鐵路運輸企業的各級培訓形式大部分還停留在傳統階段,也有一些企業的培訓在用“互聯網+”的模式開發了一些APP,還沒有出現一個系統全面的能夠供企業共享的“互聯網+”平臺資源。因此,由多個鐵路運輸職業院校聯合相關企業共同開發建設的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教學資源庫可以解決校企合作系統培訓難的問題,符合當前國家職業教育對校企合作的要求,推廣運用存在廣闊的空間。
3.2推廣運用的具體措施
基于“互聯網+”的培訓資源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即對于每個崗位工種的系統培訓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線上培訓,即通過培訓對象自學就可以完成的,適合運用平臺相關學習機制來監控和檢測學習成效;第二部分為線下培訓,即在線上培訓學習積累一個階段后再集中進行系統架構及重難點講解,或進行專題講座。如此基于“互聯網+”的鐵路運輸企業培訓,不僅優化了培訓內容,而且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共享性,能夠服務更多的鐵路運輸企業,對于擁有18個局鐵路集團公司規模的鐵路系統,在某些生產標準的統一培訓上也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四、總結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資源庫資源的建設緊貼信息時代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不僅提供碎片化資源,還提供了系統化的在線開放課程,為“互聯網+教育”的環境下智慧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新的契機。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共建培訓課程資源是國家職業教育培訓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適應當前校企合作教學改革模式下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雙師型”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學習效能及企業員工素質的有效方式。如何建設好培訓課程資源庫的內容以及提高課程資源庫的使用率,是進一步需要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陸麗婷,王波.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課程資源庫的構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9)
[2]洪國芬,闞寶朋. 基于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
作者簡介:
裴瑞江(1968.04-),漢,女,甘肅,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鐵路運輸教育。
基金項目: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基于資源庫平臺的鐵路運輸培訓課程開發”(項目編號:YZ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