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虎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構建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價值:如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革新傳統初中物理課堂。基于新課改的思想,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問題導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積極構建探究式的物理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對策
新課程改革強調:現代教育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傳統的教學課堂,以知識的傳授和灌輸為主,學生在長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受到極大的制約。針對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積極構建探究式的教學課堂,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以及物理科學探究能力等都具有極其重要得多意義。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質疑、可以探討、可以表達,有效地改變了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對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至關重要。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學,探索在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現狀極其對策。
1 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價值
1.1 有利于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在一堂課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如果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被動“應戰”,思維的惰性決定了學生難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注重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構建,這種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線的物理教育,有效地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對發揮學生物理學習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重力”的相關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常見的問題:“同學們,成熟后的蘋果為什么會落在地上?我們會不小心打破花瓶或者飯碗,那你們有沒有想過:蘋果、花瓶或者碗為什么有下墜呢?”類似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初中學生也可輕松地得到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快速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1.2 有利于革新傳統初中物理課堂
改革創新傳統的物理課堂,是物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我們知道: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探究性極強的學科。初中物理教師的教育,不僅僅是要給學生傳授物理基礎知識,更是要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科學實驗能力等的培養,方能達到發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構建,這種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題的教育,有效地彌補了傳統物理教學的不足,充分強化了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主體性,是促進傳統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
2 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課堂構建的現狀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課堂的構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在實際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教師缺乏構建探究式教學課堂的意識。很多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依然將中考作為指揮棒,導致教師的物理教育,依然有嚴重的應試化傾向,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培養不足;另一方面,構建探究式的物理教學課堂,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等,方能活躍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提高教學的質量。而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對小組合作、問題導學等教學模式的應用不足,導致學生依然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初中物理的教育,依然難以擺脫應試化的桎梏。
3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對策
3.1 巧用問題導學模式,培養學生物理思維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物理的科學思維至關重要。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借助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這種以“問題”為核心的物理教學,主要體現為:教師精心設計物理問題,借助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物理科學素養的提升。例如,筆者在初中物理“浮力”的教學中,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為:學生探究認識浮力,測量浮力的大小,以及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的是“創設情境,引導探究”,讓學生親身體驗,在實驗探究中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筆者準備了實驗教具:透明塑料缸、小塊石頭、木塊,然后在塑料缸中裝入半杯水,先把木塊放入水中,提出問題:木塊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因學生已經預習過了本節課的內容,了解木塊除了重力,還受到浮力的作用。然后,教師將石塊放入水中,石塊沉入水底,然后提問:下沉的石塊,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嗎?這個問題對學生而言,尚具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有助于活躍學生的物理思維,促使其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3.2 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實踐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典型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題的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探究探索能力至關重要。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構建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必不可少。一般而言,初中物理教學中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以分組合作實驗為主,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物理問題,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討。還是以“浮力”的教學為例,當教師提出問題:“下沉的石塊受到浮力的作用嗎”,針對學生不同的答案,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每個小組得出自己的答案。同時,“浮力”教學的一大難點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重力關系的過程。”這部分教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讓知識的獲得水到渠成。
除了課堂上開展合作探究模式,初中物理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開展生活化的趣味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察意識、科學觀察能力、實踐探究能力等,達到發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譚波.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