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立東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不斷向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在當今的社會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要創新教學形式,采用合作教學法,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的掌握與應用,進而為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合作教學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逐漸地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也使得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效地激發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大幅度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能,這是值得我們欣慰和自豪的事情,但是在具體的應用環節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改進和解決,以不斷地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效能,促進小學生信息素養的不斷提升。
一、合作學習與小學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
將合作學習法應用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一方面合作學習法改變了以往傳統課堂教學中單一的口授法教學,將信息技術的課堂真正地交到學生的手里,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性,自然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在課堂開展學習和研究,不斷地激發課堂學習的活力,有效地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優化。另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法是基于新的教學理念的,格外強調對學生各項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如合作與探究能力、交流與交往能力、資源收集和整理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等等,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和提升。此外,合作學習法還有助于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不斷地激發課堂的教學活力。小學信息教師要深刻地認識到將合作學習法應用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不斷地提升該教學模式的應用效能,為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學習與小學信息技術融合的建議
(一)小組劃分要合理
課堂的問題探究和研究是以一個個的小組為基本單位來開展和實施的,小組的劃分是否合理、是否科學,將對課堂的探究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重視對小組的劃分。其一,互補性。是讓不同特質的學生進行有機的融合,如將性格、學習水平、信息技術知識儲備等不同的小學生進行交叉搭配,從而讓每個小組的成員可以互補性地開展探究學習。其二,自愿性。在小組劃分的過程中,教師要聽取學生的看法,多問一下學生對小組劃分的意見,將學生滿不滿意、認不認同作為小組劃分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只有學生滿意了,每個小組才是團結和互助的,才可以開展高效的合作學習。其三,均衡性。在小組劃分中,讓每個小組的實力相對均衡和一致,避免某一小組實力過弱或者實力過強,讓每個小組都協調一致地開展探究學習。其四,動態性。小組的劃分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根據探究學習中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小組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為高效地開展探究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問題設置要科學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是圍繞著若干個主要的問題來開展和實施的,因此,問題設置的質量高低將直接決定著探究的深度和廣度,需要每一位信息技術積極地提升問題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一,概括性。每一個探究問題都應該覆蓋一個或者若干個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強化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從而達到教學的基本目標,這也是我們開展合作探究的初衷。其二,指引性。探究問題應該給予學生啟迪,指引學生在課堂研究的方向,并一步步地將探究推向深入,也只有這樣的探究問題,才可以讓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一個更為深入的理解。其三,開放性。合作探究是自由和開放的,探究的問題應當是開放的,而開放性的問題有助于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不斷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理解。
(三)教師輔導要到位
開展合作學習主要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能動性,但這并不是讓教師撒手不管,合作學習的高效順暢開展是離不開教師的輔導和幫扶的,一方面教師要做好資源的提供、課堂秩序的維護等工作,讓課堂的探究資源齊備,秩序良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探究欲望,有效地喚醒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活力和學習能動性,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教師要做好解疑答惑工作,將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和及時地解決,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如,在探究難以理解的問題時,教師就要積極地給予學生輔導和幫扶,借助各種手段和方向,讓學生不斷地 將這些疑難問題解決掉,有效地突破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短板和瓶頸環節,不斷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能。
綜上所述,教師要深刻的認識到將合作學習法應用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積極地探索和分析該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增加小組劃分的合理性、問題設置的科學性、教師輔導的實效性,有效地發揮該教學模式的作用,促進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相立濤.淺談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57.
[2]王結實.淺談小學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