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海
摘? 要:篆刻,是筆法與刀法的結合,首先要求具有書法知識功底,認識篆字,在識篆基礎上進行篆刻創作,才能在基調上達到篆刻的統一。其次,懂得篆書知識后,要對印章排布構圖有一定了解,使設計的印章和諧,平正、規矩而不失變化。最后,鑿刻上石,這就需要嫻熟的刀法,用多變而扎實的刀法將設計的印章形式表現出來,達到最終效果。
關鍵詞:篆刻;章法;刻印;鈐印;
引言:
新課改后,浙美版美術第16冊《印學話西泠》的教學內容中涉及到印章的篆刻。這個內容對初中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實踐操作難度也較大。那么如何讓初中生在學習篆刻的基礎知識后,能簡單愉快地創作一款自己的姓名章呢。筆者經過多年的印章教學,談談如何使刻印由簡變繁,以作交流、討論。
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首先,傳統刻印的材料與工具比較多且難買,學生可能會因工具準備的煩瑣而放棄,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必須對其精簡。我們應選擇青田石、刻刀、軟頭鋼筆、印泥、水沙紙,這些工具一般文具店就可以買到,學生準備起來比較便捷,價格也便宜。
石材,選用我們浙江產的青田石,其特點是質地細膩,價格便宜,一枚印面兩厘米見方的青田石文具店價格在3~5元。學生也可以用方塊的橡皮代替。
刻刀,大小適中的一把。
軟體(頭)鋼筆一支。
印泥,一般的辦公用品類的即可(但不可用海綿印泥)。
水沙紙,規格600號的最佳,也可以用300號以上的替代,一般的油漆店有售。
學生準備好上述的材料后可以先在課外把印石用水沙紙均勻打磨,其目的是去除印面上的蠟層、修整不太平整的印面,注意打磨時應將印石在水沙紙上緩慢繞圓輕磨,動作猶如磨墨。切不可左右來回快速研磨,會使印面出現微微的凸面,影響以后的鈐印效果。
篆刻,通常稱為 “刻印章”,由于其印文多用篆書,而且先寫后刻,所以叫作“篆刻”。篆刻分寫篆和刻字兩大部分,其中寫篆就是書法。所以,篆刻和書法關系極為密切,況且書法作品上如果沒有作者的印信(印章),將是不完整的。由于篆刻和書法密不可分,篆刻的載體是文字,而此文字多以篆書形式呈現。因而,在學習篆書的過程中,應學習篆書的用筆、使轉、結字等可幫助篆刻線條的塑造,令印章更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
其次,學生對篆刻中普遍使用的小篆字體很陌生,手頭一般也沒有相關的字典可以查,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的資源幫助學生準備。常用的電腦中沒有自帶的小篆字體,可以通過網絡下載,然后將解壓后的小篆字體粘貼到C:\windows\fonts目錄下,打開Word軟件,把全班學生的名單設置為小篆字體,再通過藝術字體的設計將學生的小篆體名字修改為反寫字體,方便學生摹寫。
二、精心設計,事半功倍。
我們首先要設計印章。印章的設計要追求構圖感,體現一種美感,因而不能呆板地挪用篆字,要根據整方印章的內容,設計篆字的排布,印章的靈活是體現在字體內部的,可通過用筆的方圓、粗細、長短、結字取勢的長扁,字的大小,朱白的配合等來體現。但萬變不離其宗,整方印章的字要有呼應,氣勢連貫,具有統一性和整體性,這是一方印章成敗的關鍵。
篆刻的煩瑣也體現在字體的設計、規劃和布局上,恰恰印章的成功與否也是建立在這基礎上的。學生應將小篆體的名字,先在紙上認真反復地摹寫,熟悉名字的整體特征、每個筆劃的細節,做到落刀前胸有成竹。在設計時應注意反寫體名字的左右布局,鈐印后的效果與布局時存在著印面左與右相反的問題,在紙上布局時必須從左上到左下再右上到右下的書寫順序,這樣才能在刻完后鈐印出符合印章格局的從右往左的效果。在反復練習后,將設計好的字摹寫到印石上,通常在石面上書寫印稿比較難,運用軟頭的鋼筆代替圭筆,可以使學生克服用毛筆寫小字的難題。
三、去繁求簡,循序漸進。
刻印的過程是整個印章制作的重點,也是學生感覺最難的地方。刀法猶如書法的筆法,是篆刻藝術的表現方法之一。印章的篆法、章法、線條,最后均要通過刀法區完成。而刀法又由執刀法、運刀法和基本刻法三部分組成。正確的執刀法,能沖切任意,輕便靈活,游刃有余。運刀法師刀刃在印石上的切割運動之法,主要運用的主要有兩種,即沖刀法和切刀法。沖刀法有長沖與短沖兩種,長沖與短沖的結合,能表現不同質感變化的線條。切刀法用到爽利,應注意銜接自然,忌刀角畢露。沖刀和切刀的不同刀法,使線條形質也不同。沖刀線條酣暢淋漓,勁挺明快,而切刀則穩健凝重,峻峭蒼潤。
姓名章的形式有白文印與朱文印兩種。白文印刻法與我們一般的書寫習慣比較接近,刻的時候是刻去字的筆畫,學生較容易把握。朱文印恰好相反,即留下筆畫、印邊,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對筆畫邊緣細節要求很高,刻印時間也較長,所以我們盡量讓學生刻白文印,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刻白文印時應用雙刀法刻去筆畫,依次將橫劃的下部刻完,將石章轉動180°。將橫劃上部全部刻完,輕轉刀角,修好筆畫兩終端。豎線也依上述辦法兩次刻成,最后調整筆畫細節之處及收拾印邊。刻時“寧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為不足可補,超過則不可補救。無論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盡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書寫的筆意。根據印文具體情況隨時調整運刀速度,轉換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期間可以粘印泥鈐在紙上看效果以便修改。
在學生刻印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刻印,對典型的問題進行細致地講解。
四、快樂鈐印,紅白呈現。
鈐印時,教師可以拿一張毛邊紙請全班學生在上面有序地印鈐,鈐印時毛邊紙下面應放一塊毛氈,先讓印面的下邊接觸紙面,再將整個印面輕輕扣到紙上,掌心壓住印石后均勻地用力按,使印面與紙張能充分接觸,提印石后紙面呈現紅白四方的一款印。待全班鈐完印,一幅學生的刻印作業就產生了,印石由學生自己保留。看著全班學生歡樂地品鑒著同學的印章,刻印簡單而快樂地完成了。
結束語:
中學生篆刻學習不同于成年人,只有培養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他們不斷感受到學習篆刻的樂趣。去繁求簡,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篆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種享受,這也將使他們受益一生。
這些是我在培養中學生篆刻興趣上的一些認識,以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做法。我想,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以傳承祖國傳統文化為己任,盡己所能,使之發揚光大,成為全世界文化中的一塊瑰寶。
參考文獻:
[1]章志光主編.《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6出版
[2]趙熊.篆刻十講[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3]謝衛東主編.《篆刻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