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昌遠
摘 ?要:現代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對小學科學課堂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學科學課堂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激發小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其對科學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創新性思維。本文中筆者將淺析小學科學課堂中創新能力教學的現狀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最終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創新能力;培養措施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作為主體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應用已學知識和常識經驗,培養主動探索未知的精神,即逐漸強化科學探索精神,為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立下堅實的根基。教師需要在科學課堂中合理運用教學方式,做好教學備案工作,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外部環境下隨機應變,能夠主動改造客觀存在的環境,提升學生探究科學的欲望和敢于創新的勇氣。小學科學課堂中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只是單方的工作,更需要師生共同合作,在教學和探索過程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培養創造性思維,推動教育革新,實現共贏局面。
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缺少小學科學專業教師
盡管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把《科學》課程納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措施,相當數量的小學提高了對科學課堂構建的重視程度,但是在落實方面,還是存在著許多學校缺少甚至沒有配備小學科學專業教師的狀況,實際推廣跟不上政策頒布。受此限制,有些學校安排理科老師為學生講解科學知識,專業性上有所欠缺,因為理科老師自身的專業知識、教學策略以及觀點視野在客觀程度上都與專業的科學教師有所差別,授課效果難免大打折扣,難以實現蘇教版科學課堂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師生互動不足
考慮到年齡因素,小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大多習慣并依賴于教師的講解,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探討,在溝通交流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也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根據他們學習能力的差距適時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在現實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忽視了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師生間有效的互動環節缺少。如此一來,教師不能完全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記憶存留時間較短,不易培養對科學的探究思維,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局限于理論知識
在科學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統一采取“獨白式”教學模式,不重視科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把科學置于象牙塔中。一方面學生不能認識到科學的實用性,容易喪失興趣;另一方面教師過度依賴教材,與現實生活脫軌,難以達到有效教學的效果。小學科學課堂中以科學實驗為主,是要密切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真知,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二、小學科學課堂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意義
(一)滿足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要求
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應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鞏固教育革新中的核心力量,為國家持續輸出創新型人才,已然成為時代剛需,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基石。由于小學科學課是通過在實踐探究中形成并強化科學創新思維和能力、涉及多種科學原理的專業性課程,有關課堂教學不能違背教育目標和初衷,要符合標準要求,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創造能力,正面積極地促進其成長過程,成就祖國的未來。
(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是小學生培養正確的科學意識,形成堅實的創造能力的重要時期。小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對科學的學習探索,在老師的積極引領下提升自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助于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三、小學科學課堂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情境教學
相比年齡更大的學生,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而對比年齡更小者,小學生的生活常識更多一些,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生活經歷,經驗有所欠缺。在小學課堂中普及情境教學模式,可以讓抽象晦澀的科學原理具體化,讓小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科學的生動與魅力。教師可以針對教學課題,提前準備道具和場地,在確保安全教學的前提下,為學生演繹科學原理。學生會更加投入到課堂中,引發頭腦風暴。教師需要安排學生進行想法共享,收集他們的新奇點子,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情景演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創造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二)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
經歷過課本教學后的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書本知識,缺少思維的發散,思考問題的角度變得狹窄。面對這一現狀,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例如,可以通過設置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思維的開闊性。盡管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客觀上處于初級階段,但為了以后階段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時期尤為重要。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提出新奇的想法,并給予積極的反饋。
(三)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生對于新奇、有趣的內容更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為避免其對于單調的科學課堂產生消極想法,學生不應只是傾聽者的角色,他們應該融入科學的課堂,通過在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了解實驗原理,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安全使用實驗器具,親自體會科學的趣味。教師要注意設置的實驗難度不能過高,盡可能多與學生互動交流,傳授自己的專業知識,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為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時,應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范圍不止限于課本知識。學生要養成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不一味迷信權威,結合自己的所學所想,大膽質疑,不斷培養創新型思維,有利于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在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勇于革新,采用多樣化的培養方式,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愛艷.談在小學科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數碼設計,2017(11):1-3.
[2]王思錦,劉文利.小學生科學學科能力表現的測評框架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12):76-83.
[3]劉國英.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