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 祁甘露 吳小翠
【摘 要】 通過對企業制定的環境保護目標與實際取得的效果進行比較能對企業的環保績效進行合理的評價,對企業環境績效的衡量和評價能補充單一的財務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發達國家及國際組織為制定合理的環境績效評價標準及方法進行了大量的嘗試,目前世界各國及有關國際組織制定了一系列衡量、評價環境績效的標準及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各國對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及如何開展環境績效評價還未形成統一的意見,本文主要對 ISAR、國際標準化組織及日本環境省對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相關規定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 環境 績效評價 評價指標
一、SAR 對環境績效指標的規定
ISAR 規定環境業績指標(EPIs)可被用來衡量企業資源耗費所取得的效率與效果,并對環境業績指標做出了相應分類:按照環境業績指標反映的內容將其分為過程指標、系統指標、生態財務指標三種類型;按照環境業績指標的核算方法分為簡單型的和復雜型的,前者是通過對一個變量如溫室氣體排放、能源耗費計量得到,后者是通過對兩個或更多的變量進行計量得出,如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耗是分別以理化單位計量能源消耗,以貨幣單位計量產出總值,通過兩者的對比衡量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能源。
ISAR 規定環境業績指標(EPIs)可被用來衡量企業資源耗費所取得的效率與效果,并對環境業績指標做出了相應分類:按照環境業績指標反映的內容將其分為過程指標、系統指標、生態財務指標三種類型;按照環境業績指標的核算方法分為簡單型的和復雜型的,前者是通過對一個變量如溫室氣體排放、能源耗費計量得到,后者是通過對兩個或更多的變量進行計量得出,如單位產出的能源消耗是分別以理化單位計量能源消耗,以貨幣單位計量產出總值,通過兩者的對比衡量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能源。
ISAR 在 2003 年發布的《生態效率指標編制者和使用者手冊》中提出了生態效率報告概念,要求企業從五個方面報告企業的生態效率業績:(1)水資源耗用;(2)能源耗用;(3)全球氣候變暖影響;(4)臭氧損耗量;(5)廢棄物,報告描述了與生態效率相關的兩個財務項目和問題:(1)增加值和凈增加值、收入、購買的貨物和服務;(2)融合。手冊對以下五個開放的生態效率指標的計算、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方法做出了詳細的規定:(1)每單位凈增加值水資源耗用;(2)每單位凈增加值全球變暖影響;(3)每單位凈增加值能源需求量;(4)每單位凈增加值臭氧損耗量;(5)每單位凈增加值產生的廢棄物。
二、日本環境省對環境績效指標的規定
日本環境廳 2000 年發布的《環境會計系統的導入指南(2000 年報告)》 中專門對企業環境效果的確認進行了系統的說明,并建立相應的環境績效指標體系以衡量、評價企業環保對策的效果。
該指南認為企業的環境績效或企業環境保護對策所取得的效果是以物量單位反映的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環境負荷或環境質量改善及其變化情況的指標,可由下列三項內容構成:(1)企業經營領域中產生的環保效果,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預防污染,包括環境污染物質的排放量、有害化學物質排放量和轉化量等;第二類為地球環境保護,包括臭氧層損耗物質排放等;第三類為資源循環,含廢棄物及包裝物回收利用、產品售后回收利用等;(2)企業上下游產生的環境保護效果,包括綠色采購量、有害化學物質使用量,有關產品回收及分解量等;(3)其他環境保護效果,含企業周邊地區的綠化效益、河川海灘的清理管理效益等。
三、結論
由上面分析可知,ISAR 在環境業績指標的選擇及標準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其致力于生態效率指標體系的建立及推廣,連續發布兩個專門的報告以指導企業編制和使用生態效率指標,其規定該生態效率指標應綜合反映企業環境業績與財務業績方面的表現,并可用以衡量企業在實現生態效率或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展。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義的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環境績效指標,用于衡量企業內部環境管理效率、效果的,另一部分是環境狀況指標,用于衡量企業對外部環境狀況影響,國際標準化組織對環境績效指標的分類詳細具體,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日本有健全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企業普遍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環境省為推廣環境會計體系頒布了大量的環境會計指南性文件,發布多版環境績效指南對企業披露環境績效的內容和格式進行規范,提供的參考指標詳細、操作性強,我國對環境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借鑒日本的先進成果。
本文認為企業應披露的環境績效信息可包括以下兩部分:一方面是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及實施的環保措施或活動,主要包括企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類型及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企業內部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及實施情況、企業環保決策制定及環保法規遵守情況,環保資金投入及實施的污染修復或治理等環保活動情況;另一方面則指企業在具體的運營環節實施的環保活動的具體結果及效益,如企業在生產、購銷、產品回收等環節的資源消耗及廢棄物排放情況,可反映企業運營過程中的資源耗費及廢物排放情況。該效益還包括環保資金投放、耗費及環境治理效益,可反映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資金投入及取得的環保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仲文? 張小羽? 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及環保績效評價研究[J] 2018年 《第十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
[2] 武玉鳳 基于環境績效評價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D] 《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作者一簡介:郝敏(1989—),女,漢族,江蘇,碩士,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研究方向:管理會計。
作者二簡介:祁甘露(1987—),女,漢族,安徽,碩士,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作者三簡介:吳小翠(1991—),女,漢族,安徽,碩士,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