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會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結構日趨復雜,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化和多元化的態勢。這在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存在生產經營風險日趨擴大的問題,如果不能對存在的風險進行科學預測、評估和管理,將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國有企業屬于全民所有的屬性,既有商業屬性,同時兼具公益屬性,是推進國家現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加強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完善國有企業內控體系現狀,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意義尤為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尤為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希望通過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促進國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對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研究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入手,闡述當前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存在的內控體系不健全、信息化投入不足、監督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和風險防范水平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對探索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和風險防范能夠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國有企業 財務管理 內控體系 風險防范
一、前言
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正在向縱深化不斷推進,國有企業在面臨商機的同時也將迎來更大的挑戰。要在全球市場經濟中能取得強勁良勢發展,實現經濟利潤的同時,還需要實現國有資本公益性目標。國有企業既要綜合掌握市場經濟形勢,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統籌安排人、財、物等資源;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進行全面統籌安排,充分發揮國有資本資金實力雄厚的優勢。而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可以通過優化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環境,提升財務風險評估水平,設置科學的財務內控措施和流程,發揮財務審計的監督管理作用等措施,增強國有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但是,由于我國市場化經濟起步晚、水平低,國有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風險防范水平顯著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還存在對管理者缺乏財務內控管理的意識、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覆蓋性不強、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太低、內部監督不到位等諸多問題。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和風險防范的水平有待提高。本文對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必要性進行闡述,指出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存在的全員參與的財務風險管控機制還未形成、企業財務內控信息化投入不足、財務內控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等主要問題。就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和風險防范水平的相關建議,有助于推進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和風險防范。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概述及必要性分析
(一)財務內控體系體制建設概述
企業內控體系是企業為合理保證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在基于職責分離、授權批準、相互制約和監督檢查準則的基礎上建立的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財務內控體系橫向看包含了財務人員管理、財務崗位責任制、資金管理、財務核算管理、資產管理、收支審批制度等涉及財務的一系列流程和制度措施。縱向看是涉及財務機構設置和權責分配等財務內控環境、財務風險的評估,針對風險評估應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財務監督制度的一套內部控制體系。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1.良好的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經營良性發展的需要。內部控制和生產經營的關系,可以形象比喻為“剎車”和“油門”,是推動企業健康生存、持久發展的兩大核心要素。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又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核心關鍵,建立健全的財務內部控制可以確保企業資產安全完整、現金流健康良好、會計信息資料正確可靠、經營方針得以貫徹執行、經營目標完全實現等。因此,加強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對于有效管理企業風險、推動業務高質量開展,形成內部控制與企業經營良性互動發展尤為重要。
2.國有企業特殊的企業性質要求必須加強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在我國,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兼具商業性和公益性的特征;既需要追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還肩負著調節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重要任務;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抗衡跨國公司的主力軍、我國支柱產業的重要支撐、出口創匯的主要力量,決定著國家現代化的推進進程。國有企業如果出現風險事件,影響面會更廣,造成的損失更嚴重。因此,國有企業的性質要求其要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而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就是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的一個有效的抓手。
3.完善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國有經濟制度建設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確將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列為國資國企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提出要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控制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強化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確保財務報表數據真實、現金流健康良好、會計信息資料正確可靠、降低財務及經營風險,是對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增強國企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的具體落實。
三、當前國有企業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全員參與的財務風險管控機制還未形成
企業經營依靠各部門、各崗位、各流程協調運轉,中間各個環節出現的風險最后會綜合體現在財務風險上。但目前,多數國有企業并未形成全員參與財務風險的機制,主要體現在:一是管理層對財務風險的管控理解狹隘,認為財務部門的職責就是核算和資金收付,在業務談判、合同審核等經營的其他環節無須介入。二是非財務部門其他基層員工自我認識水平有限,認為財務風險管理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和其他部門無關,未能將財務風險的把控納入日常經營工作。三是財務風險控制的機制設置不健全,未能將財務風險管控的具體措施嵌入公司治理、經營等全流程,存在“真空”區域。比如全面預算還處于財務預算階段,未形成全員參與的財務風險管控機制。財務風險管控靠財務部門去執行,勢必造成財務風險漏洞不能盡早發現盡早預防,已經發生的財務風險往往也缺乏科學的解決措施,導致財務風險管控處于被動和滯后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