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財務風險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營運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危害國家經濟發展。因此,企業財務風險防控極為重要。本文闡述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融合的必要性,并重點分析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融合的途徑。
關鍵詞 財務風險 風險防控 內部控制
一、引言
當前部分企業的管理理念相對落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容易引發各類風險。其中財務風險對企業營運和發展的影響尤為嚴重。因此,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將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防控體系有機融合,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減少潛在風險,保障企業的穩定發展。
二、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融合的必要性
(一)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的關系
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其一,企業借助內控體系提高財務的風險管理水平。目前,企業穩定運營的重要因素是健全完善的內控體系。企業運行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內部管理問題,內部管理不善會引發本可避免的風險問題,大量的風險堆積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導致企業破產。在企業營運過程中,應加強內部管理,并將管理措施深入每一環節,充分發揮內部管理優勢,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其二,內控體系是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的基石。完善的內控體系,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營運水平,而且能夠保證企業財務安全,提高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的核心在于內部控制,同時,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的專業水準和防控力度也影響著內控體系執行力的提高。因此,如果企業未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如果企業不重視財務風險防控,會削弱內控體系的效果,繼而引發風險,導致企業營運出現困難。
(二)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融合的必要性
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部體系間的關系較為密切,因此將企業財務風險防控同其內控體系相融合有必要性,體現在3個方面:
其一,確保企業的穩定長久發展。從企業資產管理方面來看,良好的資產管理為企業的正常運轉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企業的穩定運行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為保證企業各類資產管理的安全性,企業應不斷完善內控體系,加大企業財務風險防控力度,將內部控制體系與企業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有機融合,進而提高企業資產管理的實用性,規避不當的資產管理模式導致的資源浪費、資產流失以及舞弊等現象,力保企業資產管理的合規,確保企業的穩定長久發展。
其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將企業內控體系與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相對準確地提前判斷出企業在營運進程中潛在的各類風險問題,針對各類風險問題進行因素評估、分析和歸類,利用結合后的財務風險防控和內部控制體系給出相應對策,進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確保企業的穩定長久發展。
其三,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對企業的營運至關重要,不僅是企業制定決策和建立管理制度的重要因素,也能夠反映企業營運的真實狀況。因此,有機融合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監督管理體系,確保了財務信息的有效共享,有效解決了財務信息的相關問題,保證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為企業決策和營運管理提供了準確有效的系統性支持。
三、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融合的途徑分析
(一)增強風險防控意識
當前,企業營運出現風險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的風險防控意識較差,大多數企業忽視了財務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企業內的多數員工缺乏風險防控意識,缺少完善的管理體系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財務的安全性。同時,企業的內部管理部門未充分發揮作用,沒有明確部門的崗位職責。
企業有機融合內部控制體系和財務風險防控體系的首要步驟是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具體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轉變管理理念,充分意識到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要性和融合的必要性,變革原有理念,增強風險防控意識,提高企業各部門員工對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視程度;二是結合企業管理和內部控制需求,構建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設置財務風險防控崗位,進而落實財務風險防控工作;三是依照企業實際情況,對企業的營運環境進行評估,預判企業在營運過程中潛在的風險,提高風險預警和解決能力,促進內控體系和財務風險防控進一步融合。[1]
(二)構建科學的財務內控體系
在個別企業的營運管理進程中,企業管理層單純重視企業運轉過程中的經濟利益,不重視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或雖然構建了內控體系,但未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營運情況。企業不能有效預判與識別營運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無法科學合理地預估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為實現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與財務風險防控的有機融合,應保證內部控制體系和財務風險防控體系的科學性和全面性,這是兩者進行有機融合的基石。
因此,企業應結合實際營運情況,構建科學的財務風險防控和內部控制體系。具體從3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為企業各部門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為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防控體系的有機融合奠定基礎;二是開展企業文化培訓,提升企業各部門員工對風險防范和內控體系的重視程度,依照各部門的管理制度約束自身工作行為;三是對企業營運狀況定期開展評估工作,及時發現企業營運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不斷調整企業管理方法,優化各部門工作流程,確保企業的穩定長久發展。
(三)加強財務監管
企業應對自身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確保制定的規章制度適用于自身且易于執行。多數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流于形式,容易導致非原則性問題的出現。從財務管理層面來講,不完善的監管體系會導致財務監管力度不足。企業難以有效監管和跟蹤自身內部控制工作的進展,不利于內部控制體系充分發揮作用。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控體系的有機融合需要強力的財務監管措施。企業應結合自身運營情況,優化管理模式,提升各部門工作的協同性,發揮各部門共同監管的優勢,及時了解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防控工作的進展狀況,找出潛在風險并及時給出解決方案;設置監管部門,監督企業營運過程的各個環節,約束企業各部門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行為,提升分析防控能力;完善企業監管體系,保證各部門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促使企業各部門嚴格依照各自的規章制度開展工作,確保企業的穩定運行。
(四)完善信息共享體系
企業內部信息的流暢傳遞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完善的信息共享體系能夠有效支撐企業內部信息的流暢傳遞。但是,從現有的狀況來看,多數企業的財務模式仍為人工記賬,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企業對財務部門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較少,內控與財務風險防控體系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導致企業各部門間的信息傳遞不夠流暢,難以有效發揮內控與財務風險防控作用,無法準確迅速地發現風險。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企業應將會計電算化融入自身的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控體系,完善信息共享體系,提升企業內部信息傳遞的流暢程度。具體應從兩方面展開操作:一是企業應引進會計電算化專業設備和內部控制管理軟件,定期維護會計電算化系統,保證財務信息的安全性;二是定期對財務工作人員開展會計電算化培訓,提升財務人員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操作能力,了解并熟悉會計電算化軟件的使用流程,進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體系,通過完善的信息共享體系,進一步對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防控體系進行有機融合。[2]
四、結語
企業內控體系能夠有效防范企業財務風險,風險防控體系能夠優化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兩者的有機融合能夠助推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在企業的營運過程中,應將企業的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綜合性優勢,保障企業的穩定長久發展。
(作者單位為北京昕駿康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劉愛華(1973—),女,山東濰坊人,本科,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靜宇,高學鵬.企業財務風險成因與防控對策[J].財經界,2020(04):166-167.
[2] 陳英.將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融合的途徑分析[J].財會學習,2019(36):37-38.